2018年4月,黨(dang) 中央決(jue) 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6年來,海南勇立潮頭奮楫向前,從(cong) “順利開局”到“蓬勃展開”到“進展明顯”再到“蓬勃興(xing) 起”,自由貿易港建設進入成型起勢的發展階段。
政策製度體(ti) 係基本成型,以“零關(guan) 稅、低稅率、簡稅製”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為(wei) 主框架的自貿港政策製度體(ti) 係逐步構建,海南累計發布17批146項製度集成創新案例。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2018年以來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數量年均增速達65%,近3年實際境外投資規模均保持三位數增長。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海南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以立法形式實施市場準入承諾即入製的省份;實行告知承諾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達121項,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政策紅利
近日,記者來到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保稅港區,隻見海南大莊園肉業(ye) 有限公司一樓大廳生產(chan) 總控屏幕正實時傳(chuan) 輸生產(chan) 數據,六塊分屏幕上分別記錄著原料庫、生產(chan) 車間的工作場景,產(chan) 品名稱、車間名稱、日生產(chan) 量、連續五天生產(chan) 量及用水、製冷等設備數據一目了然。公司項目經理塗於(yu) 潔說,海南自由貿易港推出的加工增值稅收政策為(wei) 企業(ye) 發展增添動力,目前公司不僅(jin) 參與(yu) “海南省龍頭企業(ye) ”的申報,同時向政府申報的用電補貼也進入公示待批環節。
今年以來,海南推進洋浦保稅港區政策措施擴大至洋浦經濟開發區試點實施,已先後落地加工增值免關(guan) 稅、精簡自動進口許可證、擴大進出口商品第三方檢驗采信範圍、“先入企,後檢測”等7項優(you) 惠政策,實現簡化進口申報信息、減免進口關(guan) 稅、壓縮通關(guan) 時長、減少中間費用等利好,企業(ye) 累計享惠貨值近6億(yi) 元。加工增值稅收政策試點範圍逐步擴大,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海南自由貿易港還依法有序實施“兩(liang) 個(ge) 15%”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即2025年前,對在海南自貿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ge) 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對注冊(ce) 在海南自貿港並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產(chan) 業(ye) 企業(ye) ,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ye) 所得稅。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享受鼓勵類產(chan) 業(ye) 目錄企業(ye) 所得稅15%優(you) 惠政策的企業(ye) 累計減免稅額236.73億(yi) 元。“含金量”滿滿的稅收政策持續落地見效,促進了經營主體(ti) 和高端人才的集聚效應,“人流”“物流”“資金流”不斷向海南匯聚。
特色園區
海南博鼇樂(le) 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近日迎來了四川、湖北的考察團,在工作人員引領下,他們(men) 觀看了園區內(nei) 的落地資源、重點項目、先行先試成果展覽後,對即將發售的“樂(le) 城特藥險”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
“樂(le) 城特藥險”全稱是海南自貿港全球特藥醫療保險,是全國首款以海南自貿港命名的醫療商業(ye) 保險產(chan) 品,以百萬(wan) 元額度保障、涵蓋創新特藥、家庭共保的創新家庭權益、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服務等亮點受到關(guan) 注。樂(le) 城管理局工作人員楊雪介紹,“樂(le) 城特藥險於(yu) 2020年推出,目前投保人數達6100餘(yu) 萬(wan) 人,樂(le) 城特藥被納入43個(ge) 省級、市級和地區的普惠藥品目錄”。
得益於(yu) 政策支持,樂(le) 城先行區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以開放推動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引進涵蓋預防、治療、康複等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的國際先進藥械產(chan) 品,引進國際醫療器械頭部企業(ye) 丹納赫集團的麥默通最新係統並完成全球首例應用,引進默沙東(dong) 、索諾瓦、吉利德等全球頂尖藥械企業(ye) 入駐,成為(wei) 國際創新藥械產(chan) 品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通道。
“依特而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13個(ge) 園區各具特色。正在加速建設的三亞(ya) 崖州灣科技城依科技創新而立,吸引大批頂尖企業(ye) 不斷集聚,目前已有國內(nei) 20多家頂尖農(nong) 業(ye) 科研院所及高校分支機構、2800餘(yu) 家種業(ye) 創新企業(ye) 入駐。海南文昌借助獨特的緯度優(you) 勢,向航天領域發力,打造我國目前唯一的商業(ye) 航天發射場;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國內(nei) 頭部商業(ye) 航天企業(ye) 已進駐或計劃落地文昌國際航天城。
創新平台
鼓勵國內(nei) 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在海南設立分支機構,鼓勵海南引進境外優(you) 質教育資源,舉(ju) 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是推動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的重要平台。
“今年,試驗區已經完成1萬(wan) 人辦學所需的基本條件。”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黨(dang) 委委員、副局長袁鬆陽介紹,試驗區發展至今已簽約引進國內(nei) 外高校22所,中國境內(nei) 首個(ge) 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也已在園區招生辦學。目前園區在校師生超4000人。試驗區采用“大共享+小學院”的辦學模式——物理空間上,圖書(shu) 館、體(ti) 育場、宿舍、食堂等公共設施供全體(ti) 學生共享使用,各高校又根據自身學校文化和學科需要,配建專(zhuan) 享小學院。
近年來,試驗區對標世界一流,構建國際學分銀行、國際大師課程班和共享課程庫等共享平台,推動招生製度和人才培養(yang) 模式創新,建立國際教育質量保障體(ti) 係,“學在海南=留學國外”影響力不斷擴大,實現“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學環境和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
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黨(dang) 委委員、副局長劉明告訴記者,試驗區將以服務國家教育消費回流為(wei) 己任,依托入駐高校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形成“三個(ge) 學科群”,即以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為(wei) 主的電子信息學科群;以北京體(ti) 育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為(wei) 主的旅遊文化學科群;以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為(wei) 主的設計類學科群。依托學科群發展產(chan) 業(ye) 群,全麵實現“教、科、產(chan) 、城”高質量融合發展,著力把園區打造為(wei) 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教科產(chan) 城融合的先行示範區和承接國際教育消費回流的重要平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