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創冰箱貼何以成“頂流”

發布時間: 2024-11-10 21:45:00 來源: 經濟日報

  文物背後的文化內(nei) 涵被進一步挖掘傳(chuan) 播,人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發自內(nei) 心認同、熱愛,這正是眼下博物館熱、博物館文創火的深層原因。

  上好鬧鈴,提前填好信息,時間一到,猛點手機屏幕……搶、搶、搶。這一次搶的不是火車票,也不是熱門景區門票,而是冰箱貼。國家博物館兩(liang) 款文創鳳冠冰箱貼,開售至今3個(ge) 半月售出14.5萬(wan) 個(ge) ,供不應求;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推出的天宮藻井冰箱貼,需要提前3天在網上搶號,每天限量400個(ge) 。這兩(liang) 款產(chan) 品被網友稱為(wei) 冰箱貼“天花板”,無論是中式審美還是精湛工藝,都“長”在消費者的心坎上。想要得到它們(men) ,暫時隻能靠搶。

  近幾年,博物館文創產(chan) 品不缺爆款。從(cong) 故宮博物院的朝珠耳機,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再到甘肅省博物館的玩偶“馬踏飛燕”,端莊嚴(yan) 肅的博物館越來越會(hui) 玩。人們(men) 都想把這些或精致或呆萌或腦洞大開的產(chan) 品帶回家,因為(wei) 它們(men) 不僅(jin) 承載著旅途中的回憶,扮演著生活中的“小確幸”,還因為(wei) 它們(men) 自帶文化屬性,讓人看了忍不住讚歎中華文化的美好厚重。

  新晉頂流有多火

  博物館文創新晉“頂流”天宮藻井冰箱貼有多火?還沒進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大門,一張告示就映入眼簾,寫(xie) 明天宮藻井冰箱貼的預約方式,隻有預約成功的觀眾(zhong) 才能到文創空間購買(mai) 。上午11時,文創空間擠滿了人,來自北京市東(dong) 城區的胡婷婷有幸搶到了,“一到預售時間,我就拚命刷手機,用不了幾秒400個(ge) 就搶沒了”。在它的帶動下,蟠龍藻井冰箱貼、中軸線流沙冰箱貼等文創產(chan) 品也經常斷貨。

  “這絕不是饑餓營銷。”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儉(jian) 說,采取網上預約、線下銷售的方式實屬無奈之舉(ju) 。這款冰箱貼製作複雜,采用傳(chuan) 統琺琅描色工藝搭配玻璃漆上色,目前3條生產(chan) 線,每日最大供應量隻有400個(ge) 。廠商雖已增加2條生產(chan) 線,但還處於(yu) 打樣試製階段,之後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增加產(chan) 量。“前期線下銷售,有的觀眾(zhong) 為(wei) 了買(mai) 它淩晨5點就來排隊,排隊的人太多甚至影響周邊交通,不得已我們(men) 改變了售賣方式。”薛儉(jian) 無奈地說。

  天宮藻井冰箱貼的爆紅在薛儉(jian) 的意料之外。今年2月,古建博物館文創空間才開始對外營業(ye) 。4月,冰箱貼借著“天下第一倉(cang) ”先農(nong) 壇神倉(cang) 建築群開放的熱度上架,並未受到過多關(guan) 注。“7月,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疊加暑假參觀高峰,古建博物館的日均客流量屢創新高,再加上網絡助推,天宮藻井冰箱貼才越來越火。”薛儉(jian) 說,目前這款產(chan) 品已銷售近萬(wan) 個(ge) ,銷售額超過400萬(wan) 元。

  和古建博物館相比,國家博物館是文創界的排頭兵,總能製造爆款帶給觀眾(zhong) 驚喜。此次以館藏文物明孝端皇後九龍九鳳冠為(wei) 原型設計的鳳冠冰箱貼,一躍成為(wei) 近20年來國博文創的“銷冠”。7月一推出,首批3000件木質鳳冠冰箱貼就在一天半內(nei) 售空。目前,圍繞鳳冠這一IP,國博已陸續開發出筆記本、徽章、雪糕等10餘(yu) 款係列產(chan) 品,都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宜賞宜藏有內(nei) 涵

  好看、不占地方、在哪兒(er) 都有容身之地的冰箱貼一直都是頗受歡迎的紀念品。不過,早些年的冰箱貼多以地標建築或代表性風物為(wei) 原型,設計簡單、製作粗糙。現在的冰箱貼搖身一變,不僅(jin) 創意精美新穎,工藝上也是宜賞宜藏。

  天宮藻井冰箱貼保留了原型的5層結構,每一層都可以分開,底層專(zhuan) 門設計了夜光效果,構件不大,但是沉甸甸的很有質感,堪稱“重工”;木質鳳冠冰箱貼采用3層木質材質疊加,可以散發類似金屬的光澤,冠上鑲嵌的“紅藍寶石”要靠純手工粘貼;在網絡上同樣人氣很高的杭州博物館影青釉裏紅高足瓷杯冰箱貼,精準還原了文物裂紋和“粉麵腮紅”的暈染效果;西藏博物館的花瓶冰箱貼可以插入一朵真花……

  從(cong) 冰箱貼這一賽道的出彩程度不難看出,現在博物館文創產(chan) 品早已“卷”出新高度。從(cong) 生活家居到文具用品、服裝配飾、創意玩具、茶咖冷飲……產(chan) 品豐(feng) 富程度讓人眼花繚亂(luan) ,總有好玩有趣且製作精良的產(chan) 品擊中消費者心靈。

  博物館文創產(chan) 品的走紅有賴於(yu) 設計和製造水平的提升,更離不開網絡傳(chuan) 播“種草”,但最核心的是對文物本身價(jia) 值的挖掘闡釋。薛儉(jian) 說,觀眾(zhong) 逛完博物館帶走的文創產(chan) 品其實是一個(ge) 文化載體(ti) ,承載著藏品背後的文化內(nei) 涵。

  就拿天宮藻井冰箱貼的原型——萬(wan) 善正覺殿天宮藻井來說,它是古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曆來有“最美藻井”之譽。這處藻井最早是隆福寺的建築構件,是我國現存明代藻井實物中的精品。抬頭仰望,雲(yun) 紋框架和古人想象中的天宮樓閣、天神相呼應。“注意看,最上一層蓋井層繪著二十八星宿圖,圖中共有1400多顆星宿。據專(zhuan) 家考證,這些星宿的數量和位置都相當準確,古人的聰明才智令人稱奇。”聽著講解員的講解,觀眾(zhong) 對天宮藻井讚歎不已。

  隨著國家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文物背後的文化內(nei) 涵被進一步挖掘傳(chuan) 播,人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發自內(nei) 心認同、熱愛,這正是眼下博物館熱、博物館文創火的深層原因。

  展與(yu) 創良性互動

  “今年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讓更多人知道了先農(nong) 壇並走進坐落於(yu) 此的古建博物館。正是這份關(guan) 注促使天宮藻井冰箱貼意外走紅。冰箱貼火了以後,又為(wei) 古建博物館引來更多觀眾(zhong) 。”薛儉(jian) 說,去年古建博物館的最高單日客流6000人,今年攀升至8000人,“十一”小長假每天平均客流在5000人以上。

  在薛儉(jian) 看來,博物館的“主戰場”始終是展覽。如今文創受到觀眾(zhong) 喜愛,已成為(wei) 博物館的“第二展廳”,是藏品的館外延伸。必須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實現展覽和文創之間的良性互動。隻有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真正活起來,才能更好傳(chuan) 播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在國家博物館,鳳冠冰箱貼的走紅也為(wei) 它的原型——明孝端皇後九龍九鳳冠聚攏了人氣。古代中國展廳裏,人們(men) 排起長隊隻為(wei) 一睹它的真容。相關(guan) 設計團隊目前正探索“展創結合”新模式,由藏品衍生出好的文創產(chan) 品,再由產(chan) 品回歸藏品,讓人們(men) 更好地了解文物價(jia) 值。9月27日,一款“AR金屬鳳冠冰箱貼”亮相,觀眾(zhong) 通過手機掃一掃,就能“佩戴”上鳳冠,無死角欣賞它的細節。

  薛儉(jian) 認為(wei) ,冰箱貼供不應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現階段的文創產(chan) 品尚不能滿足人們(men) 對文化產(chan) 品的消費需求。市場需要更多爆款,但製造爆款沒有萬(wan) 能密碼。“如果說有什麽(me) 值得總結的經驗,那就是博物館與(yu) 文創企業(ye) 之間的文創授權合作模式。由文化創意公司負責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設計開發、投資生產(chan) 、銷售運營,博物館方授權文化IP,管理文創空間。”薛儉(jian) 介紹,目前共有3家設計團隊負責古建博物館後續文創產(chan) 品的開發。除了部分藏品、古建築,他們(men) 還準備發掘先農(nong) 壇的曆史文化,為(wei) 素有“一畝(mu) 三分地”之稱的耤田研發文創產(chan) 品。“從(cong) 明年起,耤田的種植和活化利用不再申請財政資金支持,將采取IP授權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公開征集文創公司,開發農(nong) 耕文化主題文創產(chan) 品和相關(guan) 活動,爭(zheng) 取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薛儉(jian) 說。

(責編: 蘭周加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