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惠州11月12日消息(記者羅世偉(wei) 見習(xi) 記者張順鵬)千萬(wan) 村落點亮惠民之州,萬(wan) 千氣象煥發鄉(xiang) 村新顏。11月11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廣東(dong) 省委網信辦組織的“萬(wan) 千氣象看廣東(dong) ·百千萬(wan) 工程在行動”網絡主題活動首站來到位於(yu) 廣東(dong) 省東(dong) 南部的惠州市,通過走進千年村落惠州博羅縣泰美鎮車村村、粵港澳大灣區(廣東(dong) ·惠州)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供應基地等,深入了解惠州當地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wan) 工程”,推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更大成效的生動實踐。
大灣區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加速崛起
“百千萬(wan) 工程”再添新彩
穿行在有著“半城山色半城湖”美譽的惠州市,處處可以與(yu) “百千萬(wan) 工程”在嶺南名郡結出的累累碩果不期而遇。在位於(yu) 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骨幹網“兩(liang) 縱一橫”交會(hui) 處、粵港澳大灣區1—2小時生活圈的惠州市博羅縣,粵港澳大灣區(廣東(dong) ·惠州)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供應基地的落戶,為(wei) 惠州、也為(wei) 廣東(dong) 全省深入實施“百千萬(wan) 工程”再添一道靚麗(li) 光彩。
央廣網記者了解到,2019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高水平打造惠州粵港澳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供應基地”。2020年,全國供銷總社和廣東(dong) 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供應基地,打造大灣區規模最大、品類最全、功能最優(you) 、聯農(nong) 最廣的現代農(nong) 業(ye) 與(yu) 食品產(chan) 業(ye) 集群。該項目占地1500畝(mu) ,總投資50億(yi) 元。目前,基地新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樞紐已初具規模,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效應也已初步顯現,有效帶動農(nong) 戶增收,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dong) ·惠州)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供應基地(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張順鵬 攝)
“我們(men) 是在2023年簽約進駐基地,在今年5月份正式投產(chan) 。目前覆蓋的市場主要是大灣區城市,包括深圳、廣州、東(dong) 莞、佛山、香港等。”作為(wei) 基地中的代表性企業(ye) ,優(you) 予食品副總經理張西軍(jun) 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之所以選擇將項目落地惠州,是因為(wei) 惠州本身具有豐(feng) 富的農(nong) 業(ye) 經濟作物資源;同時,基地所處的位置交通運輸便利,到企業(ye) 主要麵向的市場基本都隻需1.5—2小時的車程;此外,基地的配套齊全,尤其是倉(cang) 儲(chu) 資源豐(feng) 富,這些都是我們(men) 非常看重的優(you) 勢。”
積極推進“網絡強村”工作
持續賦能“百千萬(wan) 工程”
“如今,利用短視頻去記錄生活,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創業(ye) 思路,也是我們(men) 在互聯網時代給自己的成長留下痕跡的一些美好體(ti) 驗。非常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以短視頻等新傳(chuan) 播形式去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隊伍中來。”在惠州博羅縣泰美鎮車村村,廣東(dong) 財經大學網絡傳(chuan) 播學院網絡傳(chuan) 播係副主任,同時也是百萬(wan) 粉絲(si) 網絡大V的朱立芳正為(wei) 當地村民授課,以一個(ge) 個(ge) 生動的案例,教村民們(men) 如何在新媒體(ti) 選題與(yu) 運營中抓住流量,收獲傳(chuan) 播效果,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廣東(dong) 財經大學網絡傳(chuan) 播學院網絡傳(chuan) 播係副主任朱立芳在泰美鎮車村村授課(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張順鵬 攝)
央廣網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泰美鎮與(yu) 廣東(dong) 財經大學在“網絡強村”工作中的深度聯動,是泰美鎮以“七個(ge) 一”為(wei) 抓手,持續推動網絡賦能“百千萬(wan) 工程”中的重點工作之一。
所謂“七個(ge) 一”,即深入開展一批實踐項目、一場啟動儀(yi) 式、一係列新媒體(ti) 特訓營、一個(ge) 話題標簽及人才矩陣、一個(ge) 網絡直播間、一個(ge) 鄉(xiang) 村數字平台、一些調研指導。在“七個(ge) 一”的助力下,泰美鎮網絡直播、農(nong) 村電商、特色文旅等持續深化拓展,當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正不斷提升,為(wei) 村民就業(ye) 增收提供了更多新機會(hui) 、新選擇。
來到“嶺南第一村”——惠州博羅縣長寧鎮埔筏村,濃縮客家文化精髓的“客家婆景區”,是不少遊客惠州之行都會(hui) “打卡”的點位。石磨長廊、客家婆發展史、傳(chuan) 統食品智能製造、客家往事、嶺南第一磨、客家手信……一個(ge) 個(ge) 景點不僅(jin) 集中展現了千年客家文化之韻,也傳(chuan) 遞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及匠心製造的精神。
客家婆景區內(nei) 的豆腐花生產(chan) 工廠實現智能製造(央廣網見習(xi) 記者 張順鵬 攝)
依托羅浮山優(you) 質的水資源和自然環境,客家婆景區生產(chan) 的“客家婆豆腐花”成為(wei) 當地標誌性的特色美食。今年9月份,惠州本地網絡達人“社牛家明”在網絡平台上發布的一條創意短視頻,則讓“客家婆豆腐花”再度“火出圈”。“我們(men) 嚐試在視頻中將普通話、英語、粵語、客家話等結合在一起,呈現出強烈的反差感,在全平台收獲了超百萬(wan) 的點擊量。”家明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說道:“作為(wei) 網絡強村建設的實踐者,我們(men) 把所見所聞,以及所期盼的家鄉(xiang) 的樣子,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大眾(zhong) ,讓越來越多人關(guan) 注到我們(men) 的家鄉(xiang) ——惠州博羅,同時也幫助到農(nong) 戶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渠道,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yi) 的事情。”
鄉(xiang) 村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人民富。執“百千萬(wan) 工程”之筆,一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壯闊畫卷,正在惠民之州的大地上精彩繪就,為(wei) 廣東(dong) “百千萬(wan) 工程”加速推進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的美麗(li) 圖景增添更多惠州筆墨,在羅浮山下,在東(dong) 江之畔,再續“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時代佳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