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年前的龍圖騰和樂(le) 器長什麽(me) 樣?當時的都城又是如何建成的?備受矚目的山西臨(lin) 汾陶寺遺址博物館於(yu) 今天(12日)上午正式開館。
陶寺龍紋彩陶盤對研究龍崇拜的起源有重要意義(yi)
館內(nei) 集中展出的230件(套)珍貴文物,全景展示陶寺遺址在城址規劃營建、手工業(ye) 製造、藝術創造等方麵的突出成就。
陶寺遺址博物館展廳麵積約5000平方米,共展出230件(套)文物,90%以上是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自1978年以來發掘的文物精品。主要包括陶器、銅器、木器、玉石禮器等各類器物,涵蓋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類別。
其中,陶寺龍紋彩陶盤是中原地區明確為(wei) 龍圖像的珍貴標本,對於(yu) 研究龍崇拜的起源及相關(guan) 問題有著重要意義(yi) ,被國家文物局列為(wei) “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
陶寺遺址為(wei) 研究古代都城營建增加重要證據
為(wei) 了讓陶寺遺址從(cong) 曆史中“走出來”,在光影中“活起來”,陶寺遺址博物館利用多種科技手段和實景複原展示手段,將陶寺遺址的功能分區、都城營建技法、生活做工等生動展現,帶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遠古體(ti) 驗。
普通居民區、宮城、倉(cang) 儲(chu) 、墓地、觀象台、手工業(ye) 作坊區等,麵積達280萬(wan) 平方米的陶寺都邑,顯示出規劃井然、分工有序。大家可能都會(hui) 好奇,4000多年前的宮殿究竟是何模樣?
展覽中,一塊被等比例縮小複原的遺址,實際麵積達6300平方米,是陶寺考古發現宮殿遺址最大的一處。其中,主殿有18個(ge) 柱洞,東(dong) 西麵闊7間,是個(ge) 麵積達540平方米的大平層。這些王權、貴族和居民、手工業(ye) 者生活的區域分布有序,體(ti) 現出明顯的規劃思想。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高江濤:在這個(ge) 280萬(wan) 平方米城內(nei) ,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城市規劃。有墓地、倉(cang) 儲(chu) 區、手工業(ye) 作坊區,就能夠反映出來它當時已經進入了早期國家的形態。
陶寺都城不僅(jin) 擁有大城城牆,還擁有環繞宮殿區域的宮城城牆,整座城池由外圍的大城和內(nei) 層的宮城套合組成,形成了“雙城製”。構建了宮城衛君、郭城衛民相結合的都城規劃理念。
陶寺遺址博物館講解員 劉玉茹:到了陶寺文化中期,陶寺城址聚落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早期宮城繼續沿用,並增添了外郭城。這一舉(ju) 措完成了由單一的宮城,向“宮城—郭城雙城製”的轉變。
縱觀曆史,中國後世的都城充分借鑒吸收了與(yu) 陶寺都城相類似的雙城結構設計理念。城市擁有一道大城城牆,宮殿區擁有宮城城牆,這種城市規劃布局的理念,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就已經付諸實踐。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高江濤:“雙城製”的形製,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是我們(men) 國家古代都城製度的重要的源頭之一。
(總台央視記者 田雲(yun) 華 卞曉妍 山西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