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等24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養(yang) 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意見提出,鼓勵養(yang) 老跟物業(ye) 、家政、教育、文化等行業(ye) 銜接,更好滿足老年人需求。
“行業(ye) +養(yang) 老”的跨界服務模式能給老人帶來什麽(me) 樣的服務?江蘇南京是全國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在老齡人口較多、老舊小區密集的“雙老”社區,養(yang) 老服務相對薄弱,當地探索“物業(ye) +養(yang) 老”新模式,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
走進鼓樓區香榭裏小區物業(ye) 養(yang) 老服務驛站,工作人員正在給老人免費測血壓、血糖。這是社區利用小區閑置空間打造的“物業(ye) +養(yang) 老”服務站,雖然麵積不大,但功能齊全,現在已成為(wei) 小區老人最常去的“聚腳點”。
鼓樓區是南京老齡化程度較高的主城區之一。拿香榭裏小區來說,386戶居民中,60周歲以上老人超過三分之一,從(cong) 前小區在養(yang) 老服務方麵存在不少缺口。2022年底,鼓樓區在民政部門的牽頭下,探索“物業(ye) +養(yang) 老”的模式,融合社區、社工、物業(ye) 企業(ye) 、社區誌願者和養(yang) 老服務企業(ye) 五方力量,提升為(wei) 老服務能力。
作為(wei) 試點,香榭裏小區引入“物業(ye) +養(yang) 老”模式後,物業(ye) 和養(yang) 老企業(ye) 合作,首先通過入戶調查為(wei) 小區裏的老年人分類建立檔案,並製定基礎性服務“菜單”。
由物業(ye) 提供的“關(guan) 懷到戶”基礎服務“菜單”覆蓋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入戶巡訪、送餐、清潔、維修、生活用品代購等。
社區還為(wei) 老人們(men) 鏈接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服務資源,從(cong) 簡單的助潔、助餐向醫療康複、住家照護、清潔修繕方麵延伸,既有政府購買(mai) 的免費服務,也有一些兼具普惠和個(ge) 性化的服務。
“家政+養(yang) 老” 滿足養(yang) 老多樣化需求
《措施》還提到,引導家政企業(ye) 開發適合居家養(yang) 老的新服務品類,研發數字化平台,提高服務覆蓋麵。在河南鄭州,當地就探索形成“家政+養(yang) 老”的融合服務新模式,提供20項家政養(yang) 老服務。
每天中午一到飯點,在鄭州市隴海馬路街道養(yang) 老服務中心一樓的“媽媽餐廳”,前來就餐的老年人絡繹不絕。2元—5元親(qin) 民的價(jia) 格,十幾種葷素搭配的炒菜和主食,讓社區裏的老人們(men) 讚不絕口。
對於(yu) 社區裏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工作人員也可以根據預訂將一日三餐送上門,打通了特殊群體(ti) 就餐的“最後一米”。
這樣的暖心服務正來自社區“家政+養(yang) 老”的創新模式。隴一社區60歲以上老人有1460人,獨居、孤寡老人、殘障群體(ti) 等特殊人群數131人。過去,社區裏隻有一間日間照料中心,對社區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支撐有限。
2019年,在當地民政等部門的支持下,社區開始嚐試“家政+養(yang) 老”融合服務發展新模式,引入家政企業(ye) ,將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改造升級為(wei) 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可提供上門照料、康複護理、陪護、助浴、助潔、助急、精神慰藉等個(ge) 性化的服務。
家政服務人員能提供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服務嗎?這是最開始不少老人和家庭的疑慮。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家政企業(ye) 加大培訓力度。趙喚芝以前是一名家政服務員,主要是幫客戶打掃衛生。如今,通過公司的培訓,她掌握了養(yang) 老護理知識,還取得了職業(ye) 技能等級。
在社區內(nei) ,包括娛樂(le) 、培訓在內(nei) 的社區活動完全免費,旨在豐(feng) 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則為(wei) 低償(chang) 服務,有償(chang) 服務主要包括聘請養(yang) 老護理員等專(zhuan) 業(ye) 服務,這些服務根據市場需求定價(jia) ,為(wei) 需要長期或專(zhuan) 業(ye) 照護的家庭提供解決(jue) 方案。這種融合居家養(yang) 老和家政服務的社區養(yang) 老模式,正在鄭州市的26個(ge) 社區開展運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