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魚肥蝦美蟹滿黃新疆沙漠“海鮮”上新了

發布時間: 2024-11-14 09:35: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去年以來,深居內(nei) 陸、離海最遠的新疆,靠著本地產(chan) “海鮮”火爆出圈,“新疆也產(chan) 海鮮”一時成為(wei) 網友熱議的話題。三文魚、南美白對蝦,等等;這些海鮮如今也可以產(chan) 自新疆,2023年新疆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更是達到了18.39萬(wan) 噸,穩居西北五省區第一,這些產(chan) 自天山腳下、沙漠邊緣的水產(chan) 品,已成為(wei) 市場“新寵”。

  最近,有一種新疆特產(chan) 要上新,會(hui) 是什麽(me) 呢?戳視頻,一起去看看↓

  總台央視記者 劉妙然:最近要上新的新疆特產(chan) ,就是白玉蟹,它為(wei) 什麽(me) 叫白玉蟹呢?因為(wei) 它特別像新疆的和田玉,白白的、潤潤的。

   白玉蟹是“湖鮮疆養(yang) ”產(chan) 業(ye) 援疆項目,是浙江省湖州援疆指揮部從(cong) 湖州“帶土移植”而來,雖然有成熟的技術支持,但在鹽堿地裏養(yang) 螃蟹其實大家最初心裏還是沒譜。

  阿拉爾市開創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 徐忠蘇:一開始就沒想過養(yang) 螃蟹,之前是養(yang) 魚,螃蟹想都沒敢想,尤其是新品種,不知道能不能活,所以我們(men) 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做這個(ge) 事。

  由於(yu) 這裏氣候、水源、土壤鹽堿環境非常適合螃蟹生長,白玉蟹來到新疆不僅(jin) 沒有水土不服,個(ge) 頭還長得更大,當年就養(yang) 殖成功了。

  白玉蟹銷售負責人 王佳:沒想到養(yang) 這麽(me) 好,我們(men) 過來的時候就是想嚐試一下,本來還不想銷售的,但今年開始銷售了,也帶動一些收入了。可以讓他們(men) 通過螃蟹養(yang) 殖變現,我們(men) 也可以擴大基地,這樣村民也可以增收了。

  總台央視記者 劉妙然:未來它上市之後,可能就會(hui) 出現在大家的餐桌上,所以我們(men) 新疆的特產(chan) 上新了。

  總台央視記者 劉妙然:了解完上新的白玉蟹,我們(men) 再去看看新疆傳(chuan) 統特色美食——饢,比臉還大的庫車大饢。

  “庫車饢,色金黃,如車輪,溢酥香,一餐未食,三日念想,載真情,傳(chuan) 四方”。庫車大饢作為(wei)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以“大、薄、脆”而聞名,被稱為(wei) “饢中之王”,深受本地群眾(zhong) 和遊客的喜愛。

  總台央視記者 劉妙然:庫車大饢好吃的秘密就在冬小麥種植基地裏,可以看到,今年9月份種下的冬小麥長勢非常好。

  庫車大饢的特色在於(yu) 是用庫車本地產(chan) 的小麥麵粉做原料,今年庫車市共種植冬小麥57萬(wan) 畝(mu) ,全部都是在改良後的鹽堿地上種植的。

  庫車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趙紅:鹽堿地改良後的變化特別大,按五年以前的數據統計,五年前我們(men) 全市小麥每畝(mu) 地平均產(chan) 量在450公斤左右,到2024年達到了500公斤。

  從(cong) 曾經的土壤貧瘠、鹽堿遍地到如今的湖鮮疆養(yang) 、饢餅飄香,這裏的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薪火相傳(chuan) 、接力奮戰鎖邊治沙。如今“紅旗坡”“柯柯牙”從(cong) 地理位置轉變成品牌標誌,薄皮核桃、冰糖心蘋果、紅棗、香梨等優(you) 質特色果品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種植,各族群眾(zhong) 在樂(le) 享優(you) 美環境的同時,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

  總台央視記者 劉妙然:走環塔看變遷,我們(men) 在阿克蘇看到了即將上新的白玉蟹,還有訂單不斷的庫車大饢,長勢良好的冬小麥……有很多瞬間,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人沙和諧。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