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金觀平:把農民工培養成高素質現代產業工人

發布時間: 2024-11-15 11:04:00 來源: 經濟日報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近日印發,對加強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出戰略性、全局性決(jue) 策部署。在壯大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方麵重點提到,要“把農(nong) 民工培養(yang) 成高素質現代產(chan) 業(ye) 工人”。

  農(nong) 民工是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誕生的社會(hui) 群體(ti) ,廣泛分布於(yu) 製造、建築、批發和零售、交通運輸等行業(ye) ,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2023年,全國農(nong) 民工總量超過2.97億(yi) 人,且規模總量呈穩中有增態勢。

  時代在變遷,產(chan) 業(ye) 在變化。過去,農(nong) 民工從(cong) 事的多是勞動密集型工作。如今,隨著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發展動能新舊轉換,產(chan) 業(ye) 發展逐步轉向技術主導,不少重複性勞動逐漸被機器或智能化操作取代,有些工作甚至需要人機協同操作。農(nong) 民工普遍技能水平偏低,還有不少人未參加過職業(ye) 化培訓,對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接觸較少,難以適應現代產(chan) 業(ye) 的發展需求。這也影響了農(nong) 民工的就業(ye) 質量,導致進城就業(ye) 穩定性變差、流動性變高。

  新時代新趨勢對產(chan) 業(ye) 工人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對農(nong) 民工發揮作用的新期待。由傳(chuan) 統體(ti) 力勞動者轉型為(wei) 掌握新技能的高素質產(chan) 業(ye) 工人,加強技能培訓是當務之急。農(nong) 民工在求職意願和就業(ye) 技能提高方麵有不少個(ge) 性化需求,相關(guan) 部門應調查和摸排這些情況,通過信息推送、集中宣講、送策入村入企等方式,組織農(nong) 民工參加職業(ye) 技能培訓,提高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生產(chan) 製造、建築、鄉(xiang) 村旅遊等領域農(nong) 民工比較集中,可重點圍繞這些領域展開就業(ye) 培訓。同時,支持各類企業(ye) 與(yu) 人社部門、職業(ye) 院校等形成合力,共同搭建培訓平台和實踐基地,通過開展“學徒製”或其他傳(chuan) 幫帶舉(ju) 措,提升農(nong) 民工的技能水平,提高企業(ye) 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

  近年來,一些地方通過“以賽促訓”的方式,開展一些競賽選拔活動,對提升農(nong) 民工職業(ye) 技能和競爭(zheng) 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好的經驗可以借鑒。同時,進一步完善技工等級晉升製度和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政策,落實學曆、技能證書(shu) 互認製度,讓農(nong) 民工享有更多職業(ye) 上升機會(hui) 。

  在農(nong) 民工向高素質產(chan) 業(ye) 工人邁進的道路上,相關(guan) 公共服務也要跟上。要更好地維護農(nong) 民工合法權益,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務保障,讓農(nong) 民工安心生產(chan) 、穩定就業(ye) 。創造條件幫助農(nong) 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改善勞動條件,擴大工傷(shang) 、醫療、養(yang) 老保險覆蓋麵,進一步完善農(nong) 民工養(yang) 老保險關(guan) 係轉移接續辦法等,讓農(nong) 民工充分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金觀平:打造更多叫得響的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北考察時強調,要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多叫得響的品牌。為此,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下大力氣打造更多叫得響的品牌,加快建設品牌強國。 [詳細]
  • 金觀平:傳統新興未來產業要齊頭並進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湖北科教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能力較強,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齊頭並進,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多叫得響的品牌。 [詳細]
  • 金觀平:提升開放樞紐吸引力輻射力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專章部署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製機製,強調“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積極應對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趨勢”。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