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萬千氣象看廣東:北江聯動生態經濟帶,小鎮上演“魔芋奇跡”

發布時間: 2024-11-16 22:12:00 來源: 南方都市報APP 探粵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廣東(dong) 省委省政府將實施“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視作“頭號工程”,以縣鎮村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全省全域高質量發展,以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dong) 實踐。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廣東(dong) 省委網信辦主辦,南都、N視頻承辦的“萬(wan) 千氣象看廣東(dong) ·百千萬(wan) 工程在行動”網絡主題傳(chuan) 播活動,11月上旬走入南粵大地,探索不同地市全力建設“百千萬(wan) 工程”的“萬(wan) 千氣象”。

  在廣袤的清遠大地上,正湧動著一股產(chan) 業(ye) 格局深刻變革的澎湃浪潮。500米碼頭泊位延伸天際,建成廣東(dong) 省內(nei) 最大的內(nei) 河客運碼頭;52艘遊船浩蕩啟航,穿梭於(yu) 北江生態經濟帶,見證水運與(yu) 文旅的完美交融;300畝(mu) 魔芋標準種植田以數字化為(wei) 引領,展現出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的勃勃生機;高標準國際醫養(yang) 中心集醫藥、衛生醫療、養(yang) 老康養(yang) 於(yu) 一體(ti) ,現代鄉(xiang) 村服務業(ye) 錨定大灣區。

  本期《萬(wan) 千氣象看廣東(dong) ·百千萬(wan) 工程在行動》專(zhuan) 題策劃走進清遠,乘船打卡北江生態經濟帶,體(ti) 驗一場全新升級的“北江遊”,深入潖江源頭水頭鎮,探索“魔力小鎮”的轉型奧秘,看在水之濱的清遠如何掀動“百千萬(wan) 工程”建設的陣陣波瀾。

  乘舟攬勝,盡賞北江生態經濟帶

  省內(nei) 最大內(nei) 河客運碼頭已投入使用

  從(cong) 清遠南岸碼頭乘坐“城港號”出發,寬闊的江麵上可見倫(lun) 洲大橋貫通兩(liang) 岸,遠處時有城際列車穿梭而過,化作“江上一線”,橋下漁船、客船和貨運船隻更是絡繹不絕。傳(chuan) 統與(yu) 現代運輸方式交相輝映,足以見得北江承載的交通樞紐角色之重。

  作為(wei) 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係,北江是粵北地區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唯一水運通道,2023年清遠船閘年度過貨量已突破5000萬(wan) 噸。但受製於(yu) 開發不完善、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多年來,北江沿線的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始終存在桎梏。

  如何借助北江航運優(you) 勢,進一步將其轉化為(wei) 文旅資源?北江交旅公司運營部經理陳文傑介紹:“近些年,清遠市委市政府依托北江一軸試片區,大力推進北江生態經濟帶建設,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清遠旅遊客運碼頭,泊位總長500米,建設10個(ge) 300噸級的泊位,為(wei) 廣東(dong) 省內(nei) 最大的內(nei) 河客運碼頭。”

  清遠南岸碼頭。

  今年1月起,北江交旅公司引進“珠江遊”的運營團隊,共同開發北江遊項目,一方麵借鑒珠江夜遊經驗,逐步開展純電遊船的升級迭代工作,另一方麵利用陸上土地資源,發展夜市經濟。既逐步取締私人船隻,提升安全性能,又改變過去粗獷的營運和服務模式,打造專(zhuan) 業(ye) 化服務運營體(ti) 係,而這正是“廣清一體(ti) 化”全方位融合發展的重要體(ti) 現。

  實際上,今年年初,清遠市人民政府便依據清遠山水生態格局及經濟發展格局,正式提出構建“一環兩(liang) 帶多節點”的總體(ti) 空間結構。其中“一帶”,便是依托北江沿線多個(ge) 鄉(xiang) 鎮形成的北江經濟帶,以江為(wei) 軸,以水為(wei) 源,串聯北江沿線重要景點及產(chan) 業(ye) 發展基地,形成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休閑旅遊示範帶。

  52艘遊船打造的精品化遊玩體(ti) 驗

  對於(yu) 北江遊項目而言,如何從(cong) 打造精品化旅遊線路著手,提升遊客體(ti) 驗感,滿足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成為(wei) 了破題的關(guan) 鍵。目前,北江遊項目已設立52艘遊船,針對日遊、夜遊的不同需求設計個(ge) 性化遊玩路線,將北江傳(chuan) 統民居、飛來峽、飛來寺等多個(ge) 景點串聯成線,為(wei) 遊客提供多種組合票價(jia) 的選擇。

  佇(zhu) 立船頭,藍天、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恰逢陽光灑落水麵,浮光躍金。途經白廟碼頭,可見岸邊傳(chuan) 統民居和現代民宿的融合;路過飛來峽,感受蘇軾“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之感。眼前魚群倏忽聚集,又驀地散開;遠處聳立崇山峻嶺,江水蜿蜒向前。景色變化層出不窮,像是坐上了一艘去往未知世界的探險之船,絲(si) 毫不覺單調。

  除了觀賞風景之外,遊客還可以在船上體(ti) 驗當日新鮮捕撈的清遠特色美食——“河八鮮”。北江河鮮種類豐(feng) 富、口感鮮美,而這得益於(yu) 近年來北江流域的生態文明保護和水利設施建設。經過綠色航運的推行和生態環境的整體(ti) 治理,北江水質有了明顯的提升,甚至有瀕危魚種重現江中。

  清遠北江生態經濟帶沿線。

  北江生態經濟帶的建設,也離不開基礎配套及周邊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近年來,北江交旅公司持續加強港口港區、旅遊節點之間的聯動,極大地提高了遊玩體(ti) 驗。從(cong) 飛來寺碼頭下船,遊客便可直達飛霞山景區。飛霞山被譽為(wei) 道教的“第十九福地”,擁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飛霞洞,森林覆蓋率高達98%。

  作為(wei) 北江沿線的重要旅遊節點,飛霞山景區以豐(feng) 富的曆史古跡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wei) 傲,卻也囿於(yu) 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滯後的困局。當前,景區正在著力修繕嶺南宗教文化寓於(yu) 其中的古建築,同時竭力發展現代旅遊業(ye) 體(ti) 係,開發了漢服體(ti) 驗、編鍾表演等項目,期望這座略顯沉寂的山能走出清遠,走到更多人的視野中。

  古寺飛來落峽山,飛霞山如同一個(ge) 塵封許久的寶盒,等待著一艘艘船隻停靠後被開啟。北江遊的升級無疑提供了一個(ge) 契機,而這也讓人期待,在不遠的未來,北江生態經濟帶能夠成為(wei) 清遠旅遊產(chan) 業(ye) 的重要支撐。

  潖江之源,探秘“魔力小鎮”的新生

  潺潺水渠灌溉“魔芋奇跡”

  北江流域水係發達,多條支流縱橫交錯,潖江就是其中一條一級支流。沿潖江溯源,便來到了一個(ge) 近幾年煥然一新的“魔力小鎮”——佛岡(gang) 縣水頭鎮。提起水頭鎮,不少清遠市民都聽聞過這裏生產(chan) 的魔芋,在“百千萬(wan) 工程”的全力推進下,這座小鎮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商品魔芋種植基地,從(cong) 默默無聞走向了聲名遠揚。

  正值新一季水稻抽穗生長的黃金時節,整片整片的水稻在田間隨風輕擺,彌漫著陣陣稻香。但在熟悉的稻田風景之外,一片片藍色大棚格外引人矚目。靠近一看,一株株長勢喜人的魔芋均勻挺立於(yu) 棚下覆蓋的陰影中,周圍水渠環繞,流水潺潺,與(yu) 鳥鳴聲齊奏。這正是位於(yu) 水頭鎮新聯村的魔芋高效種植標準化示範區,規模達300畝(mu) 。

  水頭鎮新聯村的魔芋高效種植標準化示範區。

  2021年,由省紀委監委機關(guan) 牽頭,國家開發銀行廣東(dong) 省分行、廣州中醫藥大學作為(wei) 成員單位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入駐水頭鎮,首先要解決(jue) 的就是產(chan) 業(ye) 發展問題。魔芋,富含人體(ti) 所需的十幾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清脂、降糖的功效,因契合於(yu) 現代飲食方式而逐步進入大眾(zhong) 視野。

  工作隊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契機,在深入調研了水頭鎮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條件之後,因地製宜地引入社會(hui) 資本,開展魔芋種植產(chan) 業(ye) 。清遠振為(wei)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水頭鎮建立了全國首個(ge) 魔芋數字化產(chan) 業(ye) 種植基地,以智能物聯網監控係統、智能水肥一體(ti) 化控製係統賦能魔芋種植,同時瞄準城市新消費方式,研發了包括魔芋飯、魔芋毛肚、魔芋咖啡等在內(nei) 的30餘(yu) 種特色產(chan) 品。

  “‘公司+村集體(ti) +合作社’的模式,帶動了3000多人就業(ye)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現在清遠地區的整個(ge) 種植麵積已經超過15000畝(mu) ,建成了全國首個(ge) 國家級的魔芋標準化區域服務和推廣平台。”清遠振為(wei)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黃建文說。目前,水頭鎮正在著力推進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中心及魔芋深加工產(chan) 業(ye) 鏈項目落地,加快打通從(cong) 種植、研發、加工到推廣的產(chan) 業(ye) 全鏈條。

  2023年,魔芋產(chan)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突破10億(yi) 元。僅(jin) 僅(jin) 三年時間,已帶動1600多戶農(nong) 民增收560萬(wan) 元,成就了一個(ge) “魔芋奇跡”。

  涓涓細流孕育“頤養(yang) 之穀”

  水頭鎮的“百千萬(wan) 工程”建設部署,遠不止魔芋產(chan) 業(ye) 的引進。在潖江沿岸,建築麵積4.5萬(wan) 平方米、可為(wei) 1000餘(yu) 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的佛岡(gang) 縣水頭國際醫養(yang) 中心赫然佇(zhu) 立。

  2023年,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幫扶下,水頭鎮衛生院完成了包括醫療技術、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等在內(nei) 的醫療服務體(ti) 係全麵升級。隨著廣州中醫藥大學專(zhuan) 家技術團隊的到來,當地居民得以享受更加專(zhuan) 業(ye) 、完善的醫療服務,緩解了醫療資源匱乏的難題。

  不僅(jin) 如此,坐擁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水頭國際醫養(yang) 中心還全方位構建了更為(wei) 舒適的頤養(yang) 環境。依托此地的天然弱堿水資源、負離子含量高等優(you) 勢,水頭鎮首創“公私合建+合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現代醫養(yang) 產(chan) 業(ye) ,同步建立藥王穀生態康養(yang) 度假中心,麵向大灣區打造“中醫藥+衛生醫療+養(yang) 老康養(yang) ”現代鄉(xiang) 村服務業(ye) ,截至目前已服務超12萬(wan) 人次。

  來到這座全新改造的“藥穀”,不僅(jin) 可以親(qin) 身領略中醫傳(chuan) 統精髓——望聞問切,還能體(ti) 驗別具一格的藥膳、特色藥浴等基本服務,感受大自然與(yu) 中醫藥共同賦予的身心療愈。

  佛岡(gang) 縣水頭國際醫養(yang) 中心。

  水頭鎮衛生院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院長李大巍說:“廣州中醫藥大學幫扶團隊在2023年8月正式進駐佛岡(gang) 縣水頭鎮衛生院,開設了中醫內(nei) 科、中醫腫瘤、中醫兒(er) 科、中醫治未病以及針灸推拿,現在我們(men) 醫院產(chan) 業(ye) 是作為(wei) 一個(ge) 文旅模式來發展。”未來,這裏不僅(jin) 要建設全省一流、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鄉(xiang) 鎮衛生院,更要全力打造成麵向大灣區的高標準養(yang) 生養(yang) 老基地。

  經由魔芋和醫養(yang) 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引領,水頭鎮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7.7%,新增返鄉(xiang) 及外來就業(ye) 人口超過3500人,常住人口增長12.1%。三年間,水頭鎮由一個(ge) 經濟基礎薄弱、常住人口不足2萬(wan) 人的小鎮,轉變為(wei) 省“百千萬(wan) 工程”首批典型鎮,在鎮域層麵首次創造了清遠市“百千萬(wan) 工程”深入實施的創新經驗。

  在清遠這片土地上,交織成網的水係宛如大地的血脈,滋養(yang) 著每一寸生機。無論是作為(wei) 清遠城市脈絡的北江,還是哺育了水頭鎮的潖江,江河永不停息地奔湧向前,以寬廣的水流包容著兩(liang) 岸的莊稼、作物和生生不息的人們(men) ,與(yu) 之一同演繹著生命的讚歌。

  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統籌:王佳 陳偉(wei) 斌

  執行策劃/執行統籌:柯曉明

  專(zhuan) 題采寫(xie) /攝製:李敏誼 陳燦榮 王熠 劉紅豆 宋可心 吳彥洋

  編輯統籌:董曉妍

  編輯:黃亞(ya) 嵐 李芷琪

  本版采寫(xie) :南都、N視頻見習(xi) 記者 宋可心

  攝影:南都、N視頻記者 吳彥洋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