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11月16日電(劉越)“這也太牛了!”在天津市河北區幸福道商業(ye) 街上的“春元織補改衣店”裏,記者們(men) 有幸目睹了一場現實版的“天衣無縫”。
不足十平方米的店鋪中,老師傅徐春元桌前靜坐,目光如炬,手腕翻飛,細如牛毛的針在布料中來回穿梭。已年過花甲的他,從(cong) 事織補工作整整48年,是“傳(chuan) 統精工織補技藝”非遺項目持有人。那雙巧手,總能將破損的衣物修複得如初見般完美。
而這樣一位大師,選擇入駐這家不起眼的店鋪,似乎顯得有些“屈才”。談起這段緣由,徐春元笑稱,其中頗有一段故事。
織補店內(nei) ,徐春元正在展示修複成品。劉越 攝
三顧茅廬 “修補巷”請來“天衣無縫”織補師
修鞋開鎖配鑰匙、織補改衣修家電、修表修車改首飾、皮具養(yang) 護小家政……11月15日,“老街區裏潮流新”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媒體(ti) 團來到幸福道商業(ye) 街走訪調研,放眼望去,商鋪林立,令人目不暇接。
提起“幸福道”,天津市河北區的居民們(men) 並不陌生。作為(wei) 天津市最早的農(nong) 貿自由市場,自改革開放以來,王串場街幸福道市場便承載著人生百味,也聚集著無數市井奇人、能工巧匠。街道四通八達,特色鮮明,一草一木,都仿佛訴說著老天津的悠悠歲月。
而自今年以來,這幅充滿煙火氣息的津門畫卷,這條頗有曆史與(yu) 故事的大街,迎來了新的蛻變。而這蛻變,始於(yu) 一場調研。
王串場街位於(yu) 天津市河北區東(dong) 南隅,常住人口達6.7萬(wan) 餘(yu) 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高達38%。麵對這樣一個(ge) 老齡化較為(wei) 嚴(yan) 重的街區,如何服務好“一老一小”,成為(wei) 當前王串場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修補巷”街景圖。劉越 攝
王串場街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張岩介紹,幸福道商業(ye) 街曾是“花鳥魚蟲一條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條街的業(ye) 態逐漸顯得低端,且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導致部分空房閑置。她表示,為(wei) 了盤活這些資產(chan) ,2024年,王串場街黨(dang) 工委、辦事處結合天津市“三新”“三量”的工作要求,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通過召集居民代表開座談會(hui) 、發放問卷調查等方式,我們(men) 發現老百姓對於(yu) 修鞋、配鑰匙、補衣服等修補類服務有著強烈的需求。於(yu) 是,我們(men) 決(jue) 定在幸福道商業(ye) 街打造‘修補巷’,讓更多的修補類產(chan) 業(ye) 聚集在這裏,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修補修補,小修小補。這些看似“低頻”的服務實則是居民的“剛需”。而如何廣泛招納全市相關(guan) 業(ye) 態從(cong) 業(ye) 者進駐,是重中之重。
籌備過程中,張岩團隊在網絡上看到了徐春元的相關(guan) 報道,並意識到他的技藝與(yu) “修補巷”的需求非常契合,遂派遣了一個(ge) 專(zhuan) 班去與(yu) 大師進行洽談。好事多磨,最初兩(liang) 方的合作並不順利。
織補店內(nei) ,徐春元正在展示織補工具。劉越 攝
張岩透露,徐春元最開始對這個(ge) 項目持有一定的保留意見。他擔心市場管理是否到位,引流能力是否足夠強,以及是否能真正讓商家得到良好發展。
“我的工作室在河東(dong) 區,他們(men) 一共去了三次,誠心誠意。如果我去不了,還可以找我的學生徒弟來入駐。”三顧茅廬下,徐春元最終被打動。在一次與(yu) 張岩的深談後,他打消了顧慮,決(jue) 定在開業(ye) 之初就將織補店落戶到巷子裏。
織補店裏,徐春元一麵向記者們(men) 展示成品,一麵坦言,織補技藝的市場主要源於(yu) 衣物的高端和價(jia) 值。雖然這條街並不完全符合精工織補的標準,但為(wei) 了與(yu) 周邊環境相協調,他們(men) 降低了標準,引入了一些更簡單的手藝和修補服務。
“我們(men) 的目的並不是為(wei) 了盈利,而是為(wei) 了讓這項技術更廣泛地服務於(yu) 周邊有需求的老百姓,同時讓咱們(men) 的非遺文化得以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
“政府搭台,那我們(men) 就要唱好這場戲”
“修補巷”裏,這樣的“雙向奔赴”還有很多。
在街道黨(dang) 工委領導班子牽頭製定《王串場街打造“小修小補”商業(ye) 街區實施方案》後,自開街迄今為(wei) 止,“聯合租”“一對一定向租”“鏈接租”等多種出租套餐已吸引26家相關(guan) 業(ye) 態從(cong) 業(ye) 者入駐,盤活店鋪30餘(yu) 間。
李師傅刀具專(zhuan) 營店裏,楊柳熱情地招呼著每一位顧客。店裏的刀具研磨保養(yang) 服務,讓天津的老少爺們(men) 兒(er) 再也不用為(wei) 找不到磨刀匠而發愁。她笑著說:“咱天津人講究的是‘實用’,咱這刀,磨得倍兒(er) 亮,倍兒(er) 快!”
李師傅刀具專(zhuan) 營店內(nei) ,一對來磨刀的老夫妻與(yu) 師傅攀談。劉越 攝
一旁,一對驅車40分鍾、特意來店裏磨刀的老夫妻頻頻點頭。“我們(men) 是慕名而來的。在電視上看到了這個(ge) ‘修補巷’的項目,覺得挺不錯,就拿著刀來看看。這把刀很好,所以不敢隨便在外麵磨,怕磨壞了。”
正忙著磨刀的師傅李波則擦擦頭上的汗水,咧出一口大白牙:“政府搭台,我們(men) 要唱好這個(ge) 戲,讓老百姓滿意。雖然小店微小,利潤也很微薄,但它牽扯的是人心的安穩。這是給老百姓辦實事,我們(men) 要堅持到底。”
不遠處,聚亨鍾表店的王晴川正低頭專(zhuan) 注修表。這家修表店已經傳(chuan) 承了三代人,五年出徒,十年大成,他在此開店已二十三年。秒針的滴答作響中,時間被賦予了新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
聚亨鍾表店的王晴川正低頭專(zhuan) 注修表。劉越 攝
說起這條街的變遷,王晴川感慨萬(wan) 千。他告訴記者,隨著媒體(ti) 宣傳(chuan)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條“修補巷”。不僅(jin) 附近的居民會(hui) 來這裏修東(dong) 西,就連遠在天津西青區、北辰區甚至北京的遊客都會(hui) 慕名而來。
“我特別高興(xing) ,來的人多了,知名度大了,大夥(huo) 兒(er) 的生意也會(hui) 越來越好。”
此外,“修補巷”還匯聚了許多其他類型的手藝人。老馬修鞋鋪的馬小平堅守手藝30餘(yu) 年,技術精湛、價(jia) 格公道;老花匠叢(cong) 培友專(zhuan) 注於(yu) 花木養(yang) 護和栽培技術,為(wei) 市民們(men) 提供了美麗(li) 的綠色空間;老兵修表刻章店的張華明則修表、刻章、修鎖、配鑰匙樣樣精通……
這些手藝人們(men) 以精、準、快、穩的手法服務著繁忙的市井,口碑載道,曆久彌新。天津人講究“熱鬧”,如今,“修補巷”已經成為(wei) 王串場街的一道亮麗(li) 風景線 。這裏的服務類別涵蓋了五大業(ye) 態,囊括了156種項目,真正實現了居民有便利、攤主有生計、城市有煙火的美好願景。
修複時光、補足幸福、向往美好
提到“修補巷”的便捷,帶著兒(er) 子出來買(mai) 水果的居民程先生讚不絕口。
“這條巷子確實方便生活,不管是買(mai) 點水果、買(mai) 點菜,還是東(dong) 西壞了來這兒(er) 補,都能一條龍解決(jue) 。”
同樣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居民小王,更是難掩自豪。她說,這裏的修補店鋪特別多,日常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這種便利不僅(jin) 讓居民們(men) 省去了很多麻煩,還吸引了許多周邊,甚至更遠地方的居民前來光顧。
“現在想找個(ge) 補衣服的地方很難,在這基本都能找齊,一出門就補了,特別方便。”有趣的是,小王已經成為(wei) “修補巷”的“義(yi) 務宣傳(chuan) 員”,時常向身邊的人安利這裏的好。今天,她更是作為(wei) 誌願者來此提供服務,為(wei) 街區的文化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修補巷”街景圖。劉越 攝
“‘老街區裏潮流新’,我們(men) 既是在傳(chuan) 承優(you) 良的傳(chuan) 統文化,也是在滿足新時代的需求。未來,王串場街將繼續對‘修補巷’進行提升改造,並引入更多的新業(ye) 態。”
張岩表示,希望能將這裏打造成一個(ge) 既具有傳(chuan) 統文化底蘊,又充滿現代氣息的特色生活服務示範街區,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感受到老街區的新魅力,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務。
2024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全力辦好民生實事,持續提高群眾(zhong) 生活品質。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實施20項民心工程,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修補巷”街景圖。劉越 攝
一修一補,事關(guan) 百姓安居;一買(mai) 一賣,體(ti) 現城市繁茂。一條“修補巷”,是天津市提升城市業(ye) 態和居住品質、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麵的縮影。將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wei) 便民生活圈的“滿意清單”,將原本困擾居民的“煩心事”變為(wei) 服務居民的“暖心事”。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把工作辦到了百姓的心坎裏。
“修補巷”,也可讀作“修補向”,以“修複時光、補足幸福、向往美好”為(wei) 願景,一幅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的天津圖景正越來越清晰可見。海河兒(er) 女們(men) 上下一心,同向同行,定能將新目標與(yu) 新氣象,鐫刻在時代的嶄新畫卷之中。(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