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萬千氣象看福建 | 向海洋要動能,融文旅勇探新——看泉州如何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 2024-11-16 22:27:00 來源: 光明網

  光明網泉州11月15日電(記者 李丁丁)城市更新,一頭連著發展,一頭係著民生。近年來,旅遊業(ye) 已成為(wei) 驅動區域經濟增長與(yu) 城市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作為(wei) 民眾(zhong) 生活中的“新剛需”,其展現出了非凡的消費拉動能力。

  泉州地處台灣海峽西岸,海域麵積11360平方千米,長達498千米的海岸線,擁有24座漁港,發展海洋經濟,構建特色文旅產(chan) 業(ye) 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優(you) 勢。11月14日,"萬(wan) 千氣象看福建·唱響海上牧歌"網絡主題調研采訪團走進泉州市德化縣與(yu) 惠安縣,直觀感受福建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強勁脈動,深入挖掘泉州海洋文旅融合發展進程中的做法和特色。

  煙火氣:這裏古樸與(yu) 時尚交織

萬(wan) 千氣象看福建 | 向海洋要動能,融文旅勇探新——看泉州如何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圖為(wei) 在崇武古城內(nei) ,身著惠安女服飾的導遊正在講解。

  下午時分,在泉州市惠安縣崇武古城的角門,依然有很多行人來來往往。來自山東(dong) 的兩(liang) 位遊客,頭披花頭巾、上穿彩色斜襟短衫,下著寬大黑褲,仿佛穿越時空而來,惠安女服飾與(yu) 崇武古城的古樸對比鮮明又分外和諧。

萬(wan) 千氣象看福建 | 向海洋要動能,融文旅勇探新——看泉州如何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圖為(wei) 崇武古城中的老街巷

  行走在崇武古城的街道上,空氣中吹來的微風都是鹹鹹的味道,仔細聽,有海水拍打岸邊的嘩嘩聲,抬頭望天,有藍天、白雲(yun) ,還有一盞盞時尚的彩色燈籠。在惠安縣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地方,一場關(guan) 於(yu) 文化旅遊的時尚變革正悄然上演,讓每一寸土地都煥發著古樸與(yu) 時尚並存的浪漫氣息。

  傍晚時分,記者來到了位於(yu) 大岞惠女民俗村,這裏背靠青山,麵朝大海。不僅(jin) 有美景更有美味!記者路過一家海邊的魚卷店,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每次回惠安,都要來這邊走一走,這次帶朋友過來吃魚卷、海蠣,都是地道的家鄉(xiang) 味道!“在外省工作的張女士邊吃邊對記者說道。

萬(wan) 千氣象看福建 | 向海洋要動能,融文旅勇探新——看泉州如何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圖為(wei) 惠安魚卷

  魚卷,是惠安當地起源於(yu) 清代的名小吃,是惠安人的“家鄉(xiang) 味”。豈止於(yu) 鮮,如今崇武魚卷已從(cong) 漁家自製的一道美食小吃,發展為(wei) 市場化、規模化、機械化的當地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一批批魚卷生產(chan) 企業(ye) 迅速崛起,瑞芳食品、海樂(le) 食品等店鋪遍布惠安的大街小巷。據悉,瑞芳食品正在積極申請外貿出口審批,惠安美食將有望走出國門,“試水”國際市場。

  文藝範:這裏多元活力加速釋放

  泉州,這座融合古典韻味與(yu) 現代風貌的城市,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的繁榮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在這裏,不僅(jin) 有紅磚古厝與(yu) 摩天大樓交相輝映的壯麗(li) 景觀,更有眾(zhong) 多閩南特色的傳(chuan) 統藝術館點綴其間,它們(men) 如同曆史與(yu) 藝術交織的璀璨明珠,讓人在悠閑漫步中,沉浸在曆史深邃與(yu) 藝術靈動的和諧對話之中。

萬(wan) 千氣象看福建 | 向海洋要動能,融文旅勇探新——看泉州如何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圖為(wei) 閩南傳(chuan) 統民居營造技藝傳(chuan) 習(xi) 所負責人蔣武強正在講解剪瓷工藝。

  在閩南傳(chuan) 統民居營造技藝傳(chuan) 習(xi) 所,負責人蔣武強揭示了木雕、石雕、紅磚古厝的建造工藝之美。記者留意到,在一眾(zhong) 作品中,有一副《丹鳳朝陽》作品分外醒目,色彩絢麗(li) ,流光溢彩。“這是傳(chuan) 統手工技藝剪瓷,手藝人通常會(hui) 將彩色瓷碗剪成大小不等的瓷片,根據設計稿將瓷片用鐵鉗剪修成各種形狀。一般用在閩南地區各地寺廟、民居等建築中。”

萬(wan) 千氣象看福建 | 向海洋要動能,融文旅勇探新——看泉州如何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圖為(wei) 《荷花碗》青石雕

  在閩南,有不少技藝精湛的剪瓷師傅,他們(men) 用匠心守護傳(chuan) 承著這份技藝。而在惠安雕藝博物館內(nei) ,有一隻荷花碗卻能令眾(zhong) 人歎服,它用青石雕刻而成,上麵爬著青蛙和蝸牛,看似平平無奇,但它卻可以浮在水麵上,猶可見工匠在造型、重量、平衡上的巧思和功夫。此外,圓雕、透雕、浮雕……這些不同的雕刻技法,都在匠人的手中綻放出別樣的藝術光彩。

  雕藝產(chan) 業(ye) 是惠安的支柱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遠銷日本、韓國、印度、東(dong) 南亞(ya) 、北美等100多個(ge) 國家及港澳台地區,2021年惠安縣雕藝產(chan) 業(ye) 年總產(chan) 值超500億(yi) 元。據悉,惠安縣雕藝從(cong) 業(ye) 人數10.6萬(wan) 人,擁有5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00多名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吸引了國內(nei) 外眾(zhong) 多藝術家、攝影家、藝術院校、遊客等前來采風創作、攝影寫(xie) 生和遊玩。在惠安,雕藝產(chan) 業(ye) 正成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推手。

  薪火傳(chuan) :千年輝煌,再續新篇章

萬(wan) 千氣象看福建 | 向海洋要動能,融文旅勇探新——看泉州如何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圖為(wei) 龍鵬藝術館內(nei) 的館藏白瓷

  遠看是紗,近看是瓷!遠看是紙,近看真是瓷!近年來,德化白瓷中的《神話》與(yu) 《書(shu) 籍》爆火網絡,引發了網友們(men) 的一片驚歎,瓷器技藝竟能達到如此巧奪天工的境界。然而,鮮為(wei) 人知的是,德化白瓷的輝煌早已跨越千年,其美名早在古時就已響徹海內(nei) 外,成為(wei) 無數人心中的瑰寶。

  早在宋元時期,受海洋貿易的需求帶動,德化窯迎來了發展史上的第一個(ge) 黃金時期,德化瓷迅速崛起享譽世界。和景德鎮不同的是,德化瓷走的是規模化外銷策略,古代時就是“海上絲(si) 綢之路”中的大宗商品,這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曆史淵源。

萬(wan) 千氣象看福建 | 向海洋要動能,融文旅勇探新——看泉州如何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圖為(wei) 屈鬥宮古窯址

  當時,泉州被譽為(wei) “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需要一座實力雄厚的商品生產(chan) 基地作為(wei) 其後盾,以支撐其繁榮的海上貿易。而德化陶瓷,憑借其無與(yu) 倫(lun) 比的品質與(yu) 龐大的產(chan) 量脫穎而出,成為(wei) 了這座生產(chan) 基地的璀璨明珠。“在宋元時期,每年數以百萬(wan) 計的德化精美瓷器,經由泉州港揚帆遠航,將東(dong) 方的美麗(li) 與(yu) 智慧播撒至世界的每一個(ge) 角落。”德化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說道。

  精美的瓷器,做出來,擺出來,還要傳(chuan) 出去。改革開放以來,德化陶瓷企業(ye) 規模迅速擴大、貿易快速增長,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德化現有陶瓷企業(ye) 4500多家,從(cong) 業(ye) 人員10多萬(wan) 人,產(chan) 品遠銷19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已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工藝瓷生產(chan) 和出口基地、全國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產(chan) 基地。

  如今,每一座遺存的古老窯址,每一件出土的珍貴文物,都散發著德化窯的耀眼光芒。一代又一代的德化人,精心守護、傳(chuan) 承並堅守著這片孕育了無數奇跡的沃土。薪火相傳(chuan) ,生生不息,在德化這片充滿文化底蘊的土地上,我們(men) 放眼泉州,正滿懷激情地向海進發,奮力書(shu) 寫(xie) 著“泉州”海洋文旅故事的新篇章。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