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瞭望丨築牢網絡暴力治理法治之基

發布時間: 2024-11-17 08:16:00 來源: 《瞭望》

  ◇今年6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並於(yu) 8月1日起施行

  ◇《規定》針對網絡暴力突出問題,從(cong) 明確網絡信息內(nei) 容管理主體(ti) 責任、建立健全預防預警機製、規範網絡暴力信息和賬號處置、強化用戶權益保護、加強監督管理、明確法律責任等方麵,係統構建了網絡暴力信息治理的主要製度

  ◇為(wei) 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就根治網絡暴力頑疾對症下藥、夯基固本,需要加快推動出台高位階專(zhuan) 門立法,進一步構建完善多層次網絡暴力治理法規製度體(ti) 係;強化各方主體(ti) 協同聯動,發揮打擊治理網絡暴力工作合力;提升全社會(hui) 反網絡暴力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共同營造向上向善的網絡生態

  文 |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法治局

  徐駿圖 / 本刊

  網絡暴力是網絡生態治理長期麵對的頑瘴痼疾,嚴(yan) 重侵害公民、法人合法權益,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

  黨(dang) 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民群眾(zhong) 呼聲訴求,持續加強網絡暴力依法治理。今年6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並於(yu) 8月1日起施行。《規定》作為(wei) 我國首部反網絡暴力專(zhuan) 門部門規章,標誌著我國網絡暴力治理法規製度體(ti) 係建設取得新的重要進展,網絡暴力治理法治基石進一步築牢夯實。

  構建完善

  網絡暴力治理法規製度體(ti) 係

  法治是互聯網治理的基本方式,運用法治手段加強網絡暴力治理具有重要意義(yi) 。

  構建完善網絡暴力治理法規製度體(ti) 係,是貫徹落實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的重要舉(ju) 措,有利於(yu) 遏製網絡暴力風險,持續提升人民群眾(zhong) 在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鞏固網絡空間生態向上向善向好態勢。

  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的重要舉(ju) 措。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強調,“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健全網絡生態治理長效機製,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體(ti) 係”。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年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反對網絡暴力行為(wei) ”。構建完善網絡暴力治理法規製度體(ti) 係,是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進一步健全網絡法律體(ti) 係的重要舉(ju) 措,是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對於(yu) 打擊遏製網絡暴力、切實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具有深遠意義(yi) 。

  全麵提升網絡暴力治理效能的有力保障。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網絡暴力治理工作,民法典、刑法、網絡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以及關(guan) 於(yu) 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關(guan) 於(yu) 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均對打擊治理網絡暴力作出規定。國家網信辦等部門積極推動反網絡暴力法規製度實施,開展“清朗”“淨網”等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壓實平台責任,司法機關(guan) 發揮審判職能追究施暴者法律責任。當前,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迅猛發展,網絡暴力現狀愈發複雜,進一步提高網絡暴力治理的係統性、科學性、有效性勢在必行。

  全麵依法治理網絡暴力信息

  《規定》針對網絡暴力突出問題,從(cong) 明確網絡信息內(nei) 容管理主體(ti) 責任、建立健全預防預警機製、規範網絡暴力信息和賬號處置、強化用戶權益保護、加強監督管理、明確法律責任等方麵,係統構建了網絡暴力信息治理的主要製度。

  ——堅持協同共治,匯聚網絡暴力信息治理工作合力。

  網絡暴力,是由社會(hui) 、技術、媒介、網民等多重原因導致的新型暴力模式,需要各方麵主體(ti) 共同參與(yu) 治理,共建清朗網絡環境。為(wei) 此,《規定》明確,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全國網絡暴力信息治理和相關(guan) 監督管理,國務院公安、文化和旅遊、廣播電視等有關(guan) 部門依據各自職責開展監督管理,同時明確網信部門會(hui) 同公安、文化和旅遊、廣播電視等有關(guan) 部門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會(hui) 商通報、取證調證、案件督辦等工作機製,協同治理網絡暴力信息,有助於(yu) 各監管部門密切合作、快速聯動。

  《規定》明確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的網絡信息內(nei) 容管理主體(ti) 責任和不同業(ye) 態的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對網絡暴力信息的具體(ti) 處置義(yi) 務;鼓勵網絡相關(guan) 行業(ye) 組織加強行業(ye) 自律,為(wei) 遭受網絡暴力信息侵害的用戶提供幫扶救助等支持;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和用戶應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hui) 公德和倫(lun) 理道德,促進形成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維護良好網絡生態。

  ——堅持全鏈條治理,築牢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製度基礎。

  網絡暴力信息一旦發布傳(chuan) 播,對當事人造成的身心傷(shang) 害往往難以彌補,需要秉持源頭防範、防控結合的原則,著眼構建“事前—事中—事後”各環節的治理機製,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明確責任銜接,避免網絡暴力信息的發生擴散,有效保障公民權益。

  健全治理機製。圍繞事前環節,《規定》明確識別監測、發現預警到及時引導、采取措施等網絡暴力事前預防預警的具體(ti) 流程,為(wei) 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提供清晰指引;圍繞事中環節,《規定》明確信息與(yu) 賬號處置措施,並針對重點環節和領域規定精細化治理舉(ju) 措;圍繞事後環節,《規定》明確對用戶保護和救濟措施,壓實了相應法律責任。

  豐(feng) 富治理方式。技術手段方麵,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於(yu) 網絡暴力信息識別監測;信用管理方麵,將涉網絡暴力信息違法違規情形記入用戶信用記錄;營利限製方麵,將暫停營利權限作為(wei) 遏製網絡暴力惡意營銷炒作的處置措施。

  強化責任銜接。對於(yu) 違反《規定》的,依照網絡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的,由網信、公安、文化和旅遊、廣播電視等有關(guan) 部門依據職責給予處罰,並進一步完善了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相銜接的體(ti) 係化規定。同時,對明確違反《規定》,涉及危害公民生命健康安全且有嚴(yan) 重後果的,並處十萬(wan) 元以上二十萬(wan) 元以下罰款。

  ——堅持問題導向,壓實相關(guan) 主體(ti) 治理責任。

  《規定》抓住網絡暴力信息傳(chuan) 播擴散的關(guan) 鍵節點,在既有規章製度的基礎上,分別對新聞、網絡視聽節目、網絡表演、網絡直播、短視頻、跟帖評論、社區群組、公眾(zhong) 賬號等網絡暴力風險高發的重點環節、領域、業(ye) 務板塊規定了精準的治理舉(ju) 措。

  《規定》聚焦部分網絡自媒體(ti) 、營銷號、網絡大V為(wei) 吸引關(guan) 注度和流量助推網絡暴力信息迅速生成、擴散的問題,對借網絡暴力事件實施營銷炒作等行為(wei) 的用戶,明確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應采取清理訂閱關(guan) 注賬號、暫停營利權限等處置措施;對組織、煽動製作、複製、發布、傳(chuan) 播網絡暴力信息的網絡信息內(nei) 容多渠道分發服務機構,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應采取警示、暫停營利權限、限製提供服務、入駐清退等處置措施。

  ——堅持以人為(wei) 本,強化用戶權益保護機製。

  網絡暴力受害者在自我保護、維權救濟中麵臨(lin) 一係列現實困境,如收集證據難、維權成本高、時間周期長等,需要網絡平台從(cong) 多個(ge) 方麵建立用戶保護機製。對此,《規定》明確了網絡暴力信息治理中的用戶權益保護製度,要求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網絡暴力信息防護功能、完善私信規則,發現用戶麵臨(lin) 網絡暴力信息風險的,應當及時通過顯著方式提示用戶,告知用戶可以采取的防護措施;明確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向用戶提供網絡暴力信息快捷取證等功能,並為(wei) 公安、網信等有關(guan) 部門依法調取證據及時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協助;要求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及時受理、處理公眾(zhong) 投訴、舉(ju) 報並反饋處理結果,優(you) 先處理涉未成年人網絡暴力信息的投訴、舉(ju) 報。

  推動網絡暴力依法治理啟新程

  為(wei) 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就根治網絡暴力頑疾對症下藥、夯基固本,需要加快推動出台高位階專(zhuan) 門立法,進一步構建完善多層次網絡暴力治理法規製度體(ti) 係;強化各方主體(ti) 協同聯動,發揮打擊治理網絡暴力工作合力;提升全社會(hui) 反網絡暴力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共同營造向上向善的網絡生態。

  加快推動出台高位階專(zhuan) 門立法,進一步構建完善多層次網絡暴力治理法規製度體(ti) 係。推動製定反網絡暴力高位階專(zhuan) 門立法,有利於(yu) 完善網絡暴力治理的法律製度頂層設計,明確網絡暴力內(nei) 涵外延、治理原則,就網絡暴力涉及的重點主體(ti) 、主要環節作出體(ti) 係性、針對性製度規定,完善網絡暴力受害人的保護救濟措施,建立部門協同治理機製,做好民事、行政與(yu) 刑事責任銜接,加大網絡暴力行為(wei) 懲治力度。推進反網絡暴力相關(guan) 立法,加快修訂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健全網絡信息安全製度和相關(guan) 法律責任規定。

  強化各方主體(ti) 協同聯動,發揮打擊治理網絡暴力工作合力。加強協同治理,進一步健全網信、公安、文化和旅遊、廣播電視等有關(guan) 部門之間的協同治理工作機製,提升網絡暴力綜合治理能力。發揮工作合力,暢通各方銜接,紮緊線上線下全鏈條打擊治理的製度之網。促進社會(hui) 共治,推動相關(guan) 平台健全用戶注冊(ce) 、賬號管理、個(ge) 人信息保護、信息發布審核、監測預警、識別處置等網絡暴力防治製度,鼓勵網絡相關(guan) 行業(ye) 組織製定形成關(guan) 於(yu) 網絡暴力治理的行業(ye) 公約,鼓勵公民積極參與(yu) 網絡暴力治理、監督違法不良網絡言行,進一步匯聚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網民等多方合力,維護良好網絡生態。

  提升全社會(hui) 反網絡暴力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共同營造向上向善的網絡生態。綜合多種網絡傳(chuan) 播手段,運用圖解、動漫、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形式,普及網絡暴力治理相關(guan) 法規製度,增強人民群眾(zhong) 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聚焦易受網絡暴力侵害的青少年群體(ti) ,深入學校家庭宣傳(chuan) 網絡暴力違法情形、危害後果、維權途徑等法規知識,增強未成年人防範意識和能力。依托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網絡文明大會(hui) 等平台和全國網絡普法行等品牌活動,積極宣介網絡領域相關(guan) 法律法規,鼓勵和引導廣大網民文明上網、依法維權。

  (《瞭望》2024年第47期 )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