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遼沈大地如一幅水墨山水畫,清新素雅。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綠色工廠,踐行著節能降耗、低碳發展的理念;一條條數字化改造後的智能生產(chan) 線讓眾(zhong) 多老企業(ye) 煥發新生機;一台台高端智能裝備填補行業(ye) 空白……
在遼寧,老工業(ye) 基地正發生新的變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特征日益鮮明。在奮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遼寧正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出新的發展圖景。
向綠而行,擦亮發展新底色
走在大連長興(xing) 島的恒力石化產(chan) 業(ye) 園,就像穿行在一座座由儲(chu) 罐和管道組成的巨型城堡,從(cong) 煉油到化工,各種物料通過管廊緊密連接,各流程環環相扣,形成了“從(cong) 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產(chan) 業(ye) 鏈模式。
這是2024年6月16日在大連長興(xing) 島拍攝的恒力石化產(chan) 業(ye) 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穿過這些大型化工裝置,記者來到恒力石化(大連)化工有限公司的汙水處理展示館,所見是另一番景象:小橋流水、綠植環繞,成群的金魚在水中遊弋,仿佛置身江南園林。
“這是經過處理後循環利用的廢水。”公司總經理許錦告訴記者,他們(men) 把廢油加工成為(wei) 營養(yang) 物,再用汙水處理技術完成水質的淨化。處理後的汙水化學需氧量在15毫克/升以下,遠遠優(you) 於(yu) 國家標準。
遼寧省是化工產(chan) 業(ye) 大省,做好汙染處理,是推動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的必修課。據遼寧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介紹,聚焦綠色化,遼寧已累計培育省級綠色製造單位575家、國家級176家,“十四五”以來,規上工業(ye) 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0.1%。
綠色製造,還體(ti) 現在“老字號”企業(ye) 的升級改造上。
新能源車運送物料、煙氣排放脫硫脫硝、環保設施在線監控全覆蓋……在鞍鋼股份鮁魚圈鋼鐵分公司,完成了鋼鐵生產(chan) 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改變了企業(ye) 高汙染、高消耗的傳(chuan) 統生產(chan) 過程,實現經濟與(yu) 社會(hui) 綜合效益統一。
“這可是個(ge) 精細活。”鞍鋼股份鮁魚圈鋼鐵分公司安全環保部環保主管佟鵬說,“我們(men) 對傳(chuan) 送鐵礦石物料的皮帶和落料點實現全封閉,實際上這些也是汙染產(chan) 生的重要來源。”
在綠色能源利用上,遼寧企業(ye) 也在加快引入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著力實現能源的多元化供應。
這是2023年12月7日拍攝的撫順礦業(ye)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舍場300MW光伏發電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米其林沈陽工廠今年開始實施太陽能發電改造,未來20年可享10億(yi) 千瓦時清潔電力,減排二氧化碳100萬(wan) 噸;寶馬在沈陽的動力總成工廠及第六代動力電池中心未來可實現100%非化石能源供熱……省內(nei) 一批重點企業(ye) 都將綠色能源作為(wei) 自身發展的必選項,麵向未來擦亮發展的新底色。
向智轉型,錨定未來促創新
向“數”出發,憑“智”轉身,為(wei) 遼寧老工業(ye) 基地振興(xing) 發展帶來新的動能。近年來,遼寧省聚焦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強化頂層設計,深化融合應用,加快技術創新,數字化智能化變革邁入新階段。
——智能製造助力傳(chuan) 統企業(ye) 提質增效。在沈鼓集團透平公司轉子車間,一台台數字化工位機有條不紊地工作,圖紙、工藝流程、物料等信息在顯示屏幕上一目了然。“全麵擁抱數字化讓公司生產(chan) 成本更低,產(chan) 品質量更優(you) ,使產(chan) 品有更強市場競爭(zheng) 力。”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說。
通過數字化車間建設,沈鼓實現葉輪等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每年節約190萬(wan) 張圖紙投放;生產(chan) 設備網絡化接入實現設備效率透明化,推動核心設備的綜合效率提升超16%。
目前,遼寧省已建立了近90個(ge) 省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打造了222個(ge) 數字化車間和115個(ge) 智能工廠。
——智能產(chan) 品加速釋放新質生產(chan) 力。今年夏天,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一群來自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業(ye) 機器人,作為(wei) 特殊的工程師,為(wei) 這項超級工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4年6月3日,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機器人研發工程師在測試驗證為(wei) 點焊機器人新開發的功能。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為(wei) 精準、高效地推進製造,新鬆公司創新性地將3D視覺、機器人智能焊接等先進技術融入機器人焊接工作站,有效解決(jue) 鋼殼焊接過程中工件種類多、作業(ye) 流程頻繁更換等難題,相關(guan) 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產(chan) 品智能化創新正成為(wei) 遼寧向智轉型過程中的新增長點。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打造5G+智慧工廠項目,部署智能運營、智能物流倉(cang) 儲(chu) 等5G智能應用,利潤率與(yu) 運營效率大幅提升。沈陽機床聚焦高端數控機床,2023年以來突破43項核心技術,數控機床收入占機床總收入的88.6%。
2023年2月14日,通用技術集團沈陽機床的工人在車間進行生產(chan) 工作。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能源管理智能化為(wei) 老工業(ye) 基地轉型賦能。在遼寧能源集團鐵法能源公司小青煤礦調度室,隨著操作人員按下總控台啟動按鈕,井下500米深處沉寂的工作麵被緩緩啟動的機器轟鳴聲打破,遠端的采煤機穩步前行,割煤、推溜、移架,滾滾“烏(wu) 金”通過傳(chuan) 輸皮帶流水般湧向地麵……
“實現智能化後,工作麵作業(ye) 人員由12人減至3人,並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環境。”小青煤礦生產(chan) 辦主任申玉璽說。
近年來,遼寧不斷提升能源管理智能化水平,全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ti) 係。在遼寧營口,華能18兆瓦超大風電機組順利啟動發電,每年可輸出7400萬(wan) 千瓦時清潔電能;在遼寧大連,全省首個(ge) 平價(jia) 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
2023年9月13日拍攝的遼寧大連莊河海上風電項目。大連莊河海上風電20萬(wan) 千瓦項目首批風機成功並網,實現遼寧省“平價(jia) ”海上風電“零”的突破。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向新發力,培育“新苗”生力軍(jun)
從(cong) 新一代信息技術到高端裝備製造,從(cong) 生物醫藥到新能源,一段時間以來,遼寧省大力培育多支柱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振興(xing) 發展注入新動能。
發展壯大低空經濟等特色產(chan) 業(ye) ,帶動地方經濟“起飛”。在沈陽法庫通用航空產(chan) 業(ye) 基地,伴隨著機器轟鳴聲,一架架飛機陸續起飛。
2012年投入運營的這一航空產(chan) 業(ye) 基地,是東(dong) 北地區首個(ge) 批複使用的通用航空機場。以此為(wei) 依托,法庫縣突出低空旅遊產(chan) 業(ye) 特色,推出飛行營地品牌,開設越野飛機、水上電動飛機等體(ti) 驗項目,推動水、陸、空旅遊資源有機融合,打造全國低空旅遊示範區。
2023年2月14日,工人在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工作。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不久前,2024東(dong) 北亞(ya) (沈陽)人才交流大會(hui) 暨中國潛在獨角獸(shou) 企業(ye) 發展大會(hui) 在沈陽召開,全國百餘(yu) 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和潛在獨角獸(shou) 企業(ye) 共商未來。
“我們(men) 研究製定沈陽市加快獨角獸(shou) 企業(ye) 培育行動計劃,圍繞科技賦能、金融支撐、市場拓展、人才引育等獨角獸(shou) 企業(ye) 成長發展重點環節,推出5個(ge) 方麵20項舉(ju) 措,開展全生命周期服務。”沈陽市科技局副局長王勃說,沈陽市已先後培育獨角獸(shou) 和潛在、種子獨角獸(shou) 企業(ye) 9家。
走進沈陽微控飛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密閉的真空容器內(nei) ,由航天級合金鋼材製成的轉子以每分鍾最高4.1萬(wan) 轉的超音速飛馳旋轉,實現動能與(yu) 電能的高效轉換……今年以來,這家遼寧省首家製造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業(ye) 績大幅增長。
2024年3月21日,在沈陽微控飛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機加車間操控機床。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新苗”的快速成長帶動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寒風中,盤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chan) 10萬(wan) 噸新材料生產(chan) 項目主體(ti) 建設已全部完成。幾年前,在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公司成功完成用乙烯三步法製取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經過中試,這項科技成果實現了產(chan) 業(ye) 化。”公司董事長於(yu) 春健說。
近年來遼寧眾(zhong) 多“新苗”在新賽道上加速奔跑,不斷釋放帶動效應。一組數據尤為(wei) 直觀:2023年,全省新增“雛鷹”“瞪羚”企業(ye) 1029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4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數量同比增長55.6%。
沈陽微控飛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進行組裝工作(2024年6月13日拍攝)。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這些“新苗”生力軍(jun) 為(wei) 遼寧省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1至10月份,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長13.0%。
經過蓄勢與(yu) 沉澱,遼寧正向著高端、智能、綠色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邁進,在構建具有東(dong) 北特色優(you) 勢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中推動高質量發展,書(shu) 寫(xie) “新新”向榮的未來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