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牌,後解速”成為(wei) 行業(ye) 公開的秘密,有的車輛非法解除限速後時速達四五十公裏甚至更高
“新國標”施行,“小電驢”還能繼續狂飆嗎?
閱讀提示
2019年4月施行的電動自行車強製性國家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該國標雖已實施5年多,但落地執行效果卻打了折扣,“先上牌,後解速”成為(wei) 電動自行車行業(ye) 公開的秘密。近日,4部門發布公告,要求嚴(yan) 格執行各項強製性國家標準,不符合新標準要求的電動自行車,不得生產(chan) 、銷售、進口,不能上牌。
湖北襄陽的呂某騎行電動自行車闖紅燈,與(yu) 一正常通過路口的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導致未佩戴安全頭盔的16歲乘坐人顱腦挫傷(shang) ,被緊急送醫。這是當地交警部門今年9月通報的一起交通事故。經交警部門委托第三方鑒定機構檢測,呂某當時的車速達44km/h,超出最高限速76%。
2019年4月施行的電動自行車強製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
該國標雖已實施5年多,但落地執行效果卻打了折扣。“先上牌,後解速”成為(wei) 電動自行車行業(ye) 公開的秘密,一些“解限速”並改裝後的電動自行車時速達四五十公裏。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4部門發布的《關(guan) 於(yu) 加強電動自行車產(chan) 品準入及行業(ye) 規範管理的公告》指出,自11月1日起,《電動自行車電氣安全要求》第1號修改單等3項強製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開始實施。此外,該公告要求嚴(yan) 格執行《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等4項強製性國家標準。這意味著,最高車速不超過25km/h等成為(wei) 硬性要求,不符合新標準要求的電動自行車,不得生產(chan) 、銷售、進口,不能上牌。
“篡改速度”能否從(cong) 源頭遏製?
近日,記者梳理部分電商平台電動自行車商家信息發現,限速25km/h的規定,落地執行效果被悄悄打了折扣,個(ge) 別商家甚至向消費者主動提供“解碼提速”操作教學視頻。
11月10日,記者在某商家的電動自行車商品主頁中看到,其標注著“時速高達80km”等字樣。店鋪客服稱車輛是“電動自行車”並隨車附贈全國可用的上牌資料,提供“解限速”操作教學視頻,並表示“這個(ge) 很好解的”,且稱解開限製後車輛表盤上顯示的最高車速仍為(wei) “25km/h”。
在其發來的教學視頻中,記者看到,通過一連串並不複雜的操作,一位店員在不到20秒的時間內(nei) 便成功解除了限速。
此次“新國標”,專(zhuan) 門從(cong) 電池組、控製器、限速器等3個(ge) 方麵提出防篡改要求,推行“一車一池一充一碼”,這對解決(jue) 非法篡改問題有何影響?能否從(cong) 出廠源頭實現限速?
廣州市電動自行車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巫立東(dong) 告訴記者,改裝門檻低、成本低,違法成本低,是造成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比較普遍的重要原因。新國標對電池組等方麵提出的更嚴(yan) 格的防篡改要求,極大提高了改裝的技術難度及改裝成本。“此外,推行‘一車一池一充一碼’質量溯源,除了能保證新車電池、充電器是車輛的‘原配’外,還能在車輛出現質量事故時進行追溯,大大增加廠家的違法成本。”
巫立東(dong) 表示:“‘新國標’落地後,電動自行車行業(ye) 將進一步規範化。借此契機,電動自行車生產(chan) 企業(ye) 應加大產(chan) 品設計、技術研發、生產(chan) 工藝等方麵的投入,迅速適應‘新國標’下的市場競爭(zheng) 。”
“解限速”帶來嚴(yan) 重安全隱患
今年9月,工信部發布《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維持了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25km/h的規定。
“十次事故九次快,車速過快是引發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工信部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此前就《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征求意見稿)》主要修訂內(nei) 容接受采訪時表示,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不得超過25km/h,“主要是考慮如果車速過快,將直接增大交通事故發生概率,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騎行人做出相應避險動作的時間很短,且刹車距離也會(hui) 相應變長,很容易與(yu) 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發生碰撞,有時還會(hui) 出現側(ce) 滑、摔倒等失控現象,造成了許多人身傷(shang) 害事故”。
“刷一下卡,拔一下開關(guan) ”,屢見不鮮的電動自行車“解限速”行為(wei) ,嚴(yan) 重影響了交通安全。
“‘新國標’規定電池電壓不超過48V,電動自行車一旦‘解碼提速’,為(wei) 維持高速度,出廠電池的電壓是不夠用的,就要改裝更高電壓的電池,這樣就打開了危險之門。”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非法“解限速”及改裝,可能導致車輛在使用過程中產(chan) 生電氣短路或電池充電熱失控等問題,極易引發火災。超速而且不戴頭盔,致死率也是非常高的。
不能追求速度而犧牲安全
“新國標”落地後,“舊車如何處理”是消費者最為(wei) 關(guan) 注的問題之一。
楊新苗建議,相關(guan) 部門出台舊車處理相關(guan) 政策時,應廣泛且充分地征集消費者等各方意見,實現既有數億(yi) 輛電驅動電動自行車的平穩過渡與(yu) 著陸。
“新國標”實施前後,商務部、工信部等部門出台了《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全國各地製定細則並出台文件,明確補貼標準和範圍。目前,北京、江蘇、廣東(dong) 、廣西、雲(yun) 南等地已施行新規,為(wei) 消費者提供補貼,並向車企讓利。
業(ye) 內(nei) 人士提醒消費者,“新國標”落地後,不具備有效認證證書(shu) 的電動自行車將不予辦理登記上牌。因此,消費者在購車時需仔細查看車輛文件及相關(guan) 認證,確保車輛質量及行駛安全。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電動自行車作為(wei) 一種生產(chan) 資料,對外賣行業(ye) 的發展起到關(guan) 鍵作用。有外賣騎手表示,新規施行可能會(hui) 對其收入產(chan) 生較大影響。
“應該在保障安全騎行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外賣騎手的收入。”巫立東(dong) 建議,可以通過推廣“換電”模式,減少外賣騎手換電或充電的等待時間;優(you) 化城市非機動車道,提高通行效率;督促外賣平台完善訂單分派機製,優(you) 化配送路線,提高配送效率。(記者 陳丹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