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錦繡大地滿目新——西部地區鄉村振興觀察

發布時間: 2024-12-01 08:57:00 來源: 新華社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今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hui) ,強調“要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有機結合”“深入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

  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ju) 足輕重。今年前三季度,西部12個(ge) 省區市中有10個(ge) 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2023年,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wan) 元。

  西部地區,昔日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今天,正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道路上,不斷努力描繪農(nong) 業(ye) 興(xing) 、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錦繡畫卷。

  壯大特色農(nong) 業(ye) 拓寬增收渠道

  眼下,正是天麻豐(feng) 收的季節。在雲(yun) 南昭通市彝良縣,清早薄霧未散,60歲的李紅雲(yun) 就進山采挖天麻,看著一個(ge) 個(ge) 碩大飽滿的“金疙瘩”,他高興(xing) 地說:“今年家裏種了5畝(mu) 天麻,預計能賣10萬(wan) 元左右。”

  地處烏(wu) 蒙山區的昭通市,是我國脫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近年來,當地全力推動蘋果、馬鈴薯、天麻等6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去年這6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綜合產(chan) 值達828.54億(yi) 元。


2024年9月29日,工作人員在雲(yun) 南省昭通市超越蘋果基地蘋果分選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為(wei) 打好“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這張牌,雲(yun) 南確定茶葉、花卉、咖啡、蔬菜、中藥材等14個(ge) 重點產(chan) 業(ye) ,針對每個(ge) 重點產(chan) 業(ye) ,製定三年行動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建設重點基地、培育龍頭企業(ye) 。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我國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涵蓋12個(ge) 省區市,光、熱、水、土資源豐(feng) 富,物種資源多樣,具有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的優(you) 勢和潛力。


2024年4月6日,村民在貴州省遵義(yi) 市鳳岡(gang) 縣永安鎮田壩社區茶葉基地采摘春茶(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王超 攝)

  依托生態資源優(you) 勢,貴州著力打造肉牛、茶葉、辣椒3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和竹、油茶、刺梨、天麻、紅托竹蓀等5個(ge) 百億(yi) 級產(chan) 業(ye) ;陝西重點優(you) 化調整8條特色現代農(nong) 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聚力打造蘋果、蔬菜、茶葉、畜禽肉類、中藥材5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重慶因地製宜發展柑橘、中藥材、辣椒等特色產(chan) 業(ye) ;西藏積極引導資金項目、人力物力向農(nong) 牧區傾(qing) 斜,著力發展高原特色農(nong) 牧業(ye) 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新疆打造薄皮核桃、庫爾勒香梨、新疆葡萄、天山南坡肉羊等7個(ge) 產(chan) 值超百億(yi) 元的農(nong) 業(y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

  一個(ge) 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正穩步成長為(wei) 富民產(chan) 業(ye) 。2023年,陝西蘋果種植麵積922.92萬(wan) 畝(mu) ,產(chan) 量1375.12萬(wan) 噸,均居全國第一;雲(yun) 南省茶葉、鮮切花、堅果、咖啡、中藥材、煙草、天然橡膠種植麵積和產(chan) 量居全國第一,全省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4.2%,帶動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4.8%。


這是2024年9月9日在新疆昌吉市三工鎮二工村釀酒葡萄種植可視化管理示範園拍攝的葡萄。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土特產(chan) ”鼓起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錢袋子”。

  初冬時節,貴州榕江縣水尾水族鄉(xiang) 的成片樹林下,中藥材草珊瑚鬱鬱蔥蔥,紅色的草珊瑚果掛滿枝頭。

  依托廣袤的森林資源,水尾水族鄉(xiang) 大力發展以草珊瑚為(wei) 主要品種的中藥材產(chan) 業(ye) 。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周東(dong) 強介紹,目前全鄉(xiang) 種植草珊瑚1.24萬(wan) 畝(mu) ,每畝(mu) 年產(chan) 值七八百元。2023年榕江縣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671元,實現穩步提升。

  2024年8月23日,在雲(yun) 南晉寧花卉產(chan) 業(ye) 現代化示範園采後處理中心,花農(nong) 將鮮切花放入自動分揀流水線上進行分揀。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雲(yun) 南鮮花餅、四川犛牛肉、新疆特色林果……西部地區通過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樹品牌,建成一批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大山,邁向更廣闊的市場,助力農(nong) 民持續穩定增收。

  擦亮生態底色 賦能農(nong) 旅融合

  冬陽煦暖,在雲(yun) 南騰衝(chong) 市曲石鎮清河社區下表院村,37歲的“慕山居”項目負責人陳朝雄忙著給遊客製作咖啡:“這裏有11間小屋,可以圍爐煮茶、喝咖啡、吃農(nong) 家菜,今年國慶期間接待了3000多名遊客。”

  漫步下表院村,亭子、假山、火山石旅遊步道、農(nong) 旅休閑走廊把小村裝扮得如詩如畫。清河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封禮瑞介紹,目前,這個(ge) 村有8家農(nong) 家樂(le) 、4家民宿,今年已吸引遊客16萬(wan) 餘(yu) 人次,旅遊收入120餘(yu) 萬(wan) 元。

  從(cong) 塞上江南到巴山蜀水,從(cong) 黃土高原到七彩雲(yun) 南……西部地區占全國國土麵積逾七成,分布著草原、濕地、湖泊、森林等重要生態資源,多元的地理風貌和民族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旅遊資源。

  四川攀枝花探索發展“休閑觀光+采摘體(ti) 驗+農(nong) 耕展示”等模式,建成一批以芒果為(wei) 主題的農(nong) 業(ye) 公園和觀光休閑基地;廣西興(xing) 安縣打造葡萄公園,推動葡萄產(chan) 業(ye) 和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遊客可以騎行休閑、觀光戲水、拍照打卡;內(nei) 蒙古深入挖掘宅基地盤活利用,以及“新農(nong) 人”“農(nong) 推官”等鄉(xia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發展資源,建成一批鄉(xiang) 村休閑旅遊精品路線……如今,西部地區農(nong) 旅產(chan) 業(ye) 充滿活力。

  這是2024年4月9日拍攝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xiang) 中山村芒果產(chan) 業(ye) 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綠水青山,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態底色。”雲(yun) 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智庫首席專(zhuan) 家段昌群說,近年來,生態保護理念在西部地區深入人心,生態保護舉(ju) 措持續落地,持續賦能農(nong) 旅發展。

  在青海,以“生態為(wei) 綱”的省級地方性法規《青海省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今年8月1日起施行,著力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

  2021年10月2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紮陵湖鄉(xiang) 勒那村,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生態管護員在巡護(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寧夏,當地全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深入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壩建設等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

  2024年5月30日,治沙工人在寧夏中衛市境內(nei) 的騰格裏沙漠鋪設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新華社記者 馮(feng) 開華 攝

  在雲(yun) 南,已累計完成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事項170餘(yu) 項,創建20個(ge)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9個(ge)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這是2024年10月18日拍攝的雲(yun) 南省昆明市滇池及星海半島濕地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綠”動展生機,沃野織錦繡。廣大西部地區,正呈現出秀美如畫、宜居宜業(ye) 的鄉(xiang) 村新貌。

  夯實人才根基 激發內(nei) 生動力

  人才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

  放眼西部地區,雲(yun) 南、重慶、陝西、四川等多地全力打好“政策牌”、提升“引才力”,把致富“領頭雁”和“能人”引回家鄉(xiang) 創業(ye) ,讓“歸雁經濟”催生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動能。

  2023年1月31日,在四川省閬中市人民廣場,求職者參加東(dong) 西部勞務協作暨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hui) (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王玉貴 攝)

  走進貴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纏溪鎮湄坨村,2600多畝(mu) 的茶園隨山勢起伏,讓人目不暇接。

  退伍回鄉(xiang) 27年,纏溪鎮人大代表、湄坨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李文科,一直圍繞“茶葉”二字幫老百姓辦實事。如今,湄坨村有茶葉加工廠5家,茶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達1100多萬(wan) 元,僅(jin) 靠種茶一項全村人均年收入就達8875元。

  這是貴州積極培育鄉(xiang) 村致富帶頭人的生動寫(xie) 照。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注重從(cong) 致富能手、退伍軍(jun) 人、高學曆人員中,選拔培養(yang) “能人”進入村“兩(liang) 委”後備力量培養(yang) ,並實行動態調整。

  目前,中寨鎮15個(ge) 村(社區)儲(chu) 備村級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後備力量30名,其中35歲以下18名,大專(zhuan) 以上學曆23名。

  在昭通市鎮雄縣五金高新產(chan) 業(ye) 園,噴塗、加工、裝配等生產(chan) 線有序運行。

  “家鄉(xiang) 大力發展五金產(chan) 業(ye) ,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36歲的劉慶波老家在鎮雄縣五德鎮廟坪村,大學畢業(ye) 後在浙江打拚十餘(yu) 年並創立公司,如今帶著10多名管理人員返鄉(xiang) 投資建廠,帶動120多人就業(ye) 。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幹。

  雲(yun) 南抓實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培養(yang) ,全省已培養(yang) 認定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3萬(wan) 餘(yu) 人,覆蓋129個(ge) 縣1387個(ge) 鄉(xiang) 鎮8480個(ge) 脫貧村;

  陝西加快培育壯大高素質農(nong) 民隊伍、培育農(nong) 村創業(ye) 創新帶頭人、打造鄉(xiang) 村工匠等,一係列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機製正促進鄉(xiang) 土人才“出圈”、鄉(xiang) 村振興(xing) “出彩”;

  寧夏通過精耕細作“人才田”,實施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育等工程,培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頭人;

  四川著力構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村)支持體(ti) 係,充分發揮東(dong) 西部協作等幫扶機製作用。統計顯示,2023年,東(dong) 西部協作省份雙方互派黨(dang) 政掛職幹部和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2.8萬(wan) 餘(yu) 人……

  “各類人才與(yu) 西部地區‘雙向奔赴’,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添動能。”雲(yun) 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源潔說,西部地區在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等方麵下功夫,讓各類人才紮根鄉(xiang) 村沃土,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建功立業(ye) ,不斷激發脫貧地區發展內(nei) 生動力。

  西部發展仍麵臨(lin) 家底薄、不均衡、人才和創新窪地等問題,新征程上,西部各地要一以貫之抓好黨(dang) 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舉(ju) 措的貫徹落實,切實做好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這篇大文章,不讓任何一地掉隊,書(shu) 寫(xie) 更加精彩的西部發展故事。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