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從春節申遺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發布時間: 2024-12-06 15:36:00 來源: 人民日報

  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chuan) 統新年的社會(hui) 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寄托了中國人的人倫(lun) 情感、家國情懷,體(ti) 現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人與(yu) 人和睦相處的價(jia) 值理念的春節文化將更好走向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t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工作,我國申遺工作捷報頻傳(chuan) 。截至目前,我國有44個(ge) 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名冊(ce) ,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泱泱中華,曆史悠久,文明博大。新時代中華文化生機勃發、氣象萬(wan) 千,向世界展示著東(dong) 方文明古國的充沛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

  寄托家國情懷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chuan) 統節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春節是新的開始,預示著新的希望。”

  按照中國傳(chuan) 統曆法,正月初一是春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在春節前後,圍繞著辭舊迎新、吉祥平安、團圓和諧的共同主題,人們(men) 開展一係列活動,歡慶這一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chuan) 統節日。這一過程俗稱“過年”。

  春節前後,人們(men) 清掃房屋、張貼春聯、吃年夜飯、祭祖、拜年;年集、社火、廟會(hui) 、燈會(hui) ,記錄下歡樂(le) 與(yu) 溫暖。

  在數千年的繁衍生息中,中國人學習(xi) 與(yu) 自然溝通相處的方法,並用節日的形式傳(chuan) 承至今。北京師範大學社會(hui) 學院教授蕭放介紹,在曆史發展中,我國各地衍生出豐(feng) 富多彩的過年習(xi) 俗,每個(ge) 人參與(yu) 其中,既過辭舊迎新的“時間之年”,更過向上向善的“文化之年”。

  “福”是春節的符號。祝福、祈福、接福、納福……一個(ge) “福”字,承載著中國人樸素的生活理想。

  一歲一瑞獸(shou) 。生肖文化是春節文化的重要元素,構成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獨特的風景。

  “在中華文化裏,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

  “虎是百獸(shou) 之王,是力量、勇敢、無畏的象征”;

  “吉兔呈祥,象征中華大地愈發安寧祥和、生意盎然、朝氣蓬勃”;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具有剛健威武的雄姿、勇猛無畏的氣概、福澤四海的情懷、強大無比的力量”;

  …………

  辭舊迎新、萬(wan) 家團圓、歡樂(le) 祥和的喜慶日子,凝聚著國泰民安的共同期盼。

  山東(dong) 德州陵城區糜鎮朱家坊村民李守煥最期待除夕,一家老小50餘(yu) 人,四世同堂。兒(er) 子拉二胡、吹笛子,重孫女跳舞、唱歌,自編自導自演的家庭春晚,笑聲滿堂。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千家萬(wan) 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追求和合共生

  春節是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當地時間11月17日,在赴裏約熱內(nei) 盧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hui) 並對巴西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巴西《聖保羅頁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國春節等傳(chuan) 統節日、中醫藥等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越來越多的巴西人民所熟知”。

  就在今年春節,巴西伊瓜蘇市,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為(wei) 伊瓜蘇大瀑布增添不少喜慶。街道上,鑼鼓鏗鏘,當地青年組成的舞龍隊引來陣陣喝彩。

  對於(yu) 世界來說,春節是風景獨特、美麗(li) 生動的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這裏,勤勞團結的中國人民在這裏,日新月異的中國也在這裏。

  近年來,每逢春節,許多國家和地區便同時進入“春節時間”——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日本東(dong) 京塔、澳大利亞(ya) 悉尼歌劇院等地標披上“紅裝”,大大小小的商家掛上燈籠、售賣年貨,中國戲曲、舞蹈、音樂(le) 受到廣泛關(guan) 注,越來越多國家的政要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向中國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不論是春節的豐(feng) 富內(nei) 涵,還是形式多樣的過節習(xi) 俗,放眼世界,春節文化正被不同膚色、語言的人們(men) 知曉和喜愛。”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朱剛說。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麵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春節文化中蘊含的以和為(wei) 貴、和合共生,引發共鳴共情。

  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中國春節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張開雙臂擁抱中國春節。

  “歡樂(le) 春節”係列活動的足跡遍布世界。從(cong) 美國紐約到日本東(dong) 京,從(cong) 西班牙馬德裏到塞爾維亞(ya) 貝爾格萊德,通過參與(yu) 舞龍舞獅、畫年畫、逛廟會(hui) 等活動,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men) 沉浸式體(ti) 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刻體(ti) 會(hui) 家庭和睦、社會(hui) 包容、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價(jia) 值追求。

  今年2月1日,沙特阿拉伯智慧宮中文教育學院吉達學院張燈結彩,一些愛好中文的小朋友在這裏體(ti) 驗春節。

  “春節都有哪些習(xi) 俗?”

  “要包餃子”“全家一起拍照”“孩子會(hui) 收到紅包”……在爭(zheng) 先恐後的童言中,東(dong) 方節日是實實在在的快樂(le) 。

  瑞士日內(nei) 瓦萬(wan) 國宮高懸起大紅燈籠,新加坡“春到河畔”的巨龍燈飾熠熠生輝,馬來西亞(ya) 馬六甲的百餘(yu) 少年共舞長龍……徐徐鋪展的春節圖景,映照出不同文明美美與(yu) 共,各國人民相知相親(qin) 。

  促進文明互鑒

  春節承載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以文化人,更能凝聚人心;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

  每年春節,秘魯中華通惠總局醒獅團都會(hui) 在唐人街表演,秘魯民眾(zhong) 爭(zheng) 相看一看、摸一摸,希望沾上喜氣與(yu) 幸運。作為(wei) 醒獅團的一員,秘魯青年阿爾弗雷多今年10月來到中國,“更深入地學習(xi) 舞獅技藝,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呈現冬去春來、欣欣向榮的詩意美。“中國式浪漫”驚豔全場,世界也從(cong) 節氣的徐徐變化中領略古老的東(dong) 方智慧。

  各國人民的處境和命運千差萬(wan) 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wei) 改變命運的不屈奮鬥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

  2022年,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自此,新西蘭(lan) 奧克蘭(lan) 埃普索姆圖書(shu) 館的館長羅茲(zi) ·亞(ya) 娜連續兩(liang) 年參加“茶和天下·雅集”活動,她表示:“雅致的文化很精彩。中國茶我非常喜歡。”

  品茶,聽古琴,賞中華戲曲,嚐傳(chuan) 統美食……藏在非遺裏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以從(cong) 容姿態走向世界。以申遺為(wei) 契機,架起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橋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珠算、二十四節氣、藏醫藥浴法、太極拳、送王船、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春節相繼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野馬分鬃、白鶴亮翅……英國倫(lun) 敦特拉法爾加廣場上,總有一群身穿中式練功服的當地民眾(zhong) ,伴著舒緩的音樂(le) ,動靜之間,感悟東(dong) 方韻味。“太極拳剛柔並濟,通過學習(xi) 太極拳,我對中國古老的文化有了了解,也對自己有了新認知。”市民羅伯特說。

  越來越多的中國非遺跨越山海,成為(wei) 世界普遍接受、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中華文化在文明百花園中盛放,讓世界看到一個(ge)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