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粵港澳大灣區:推動“一國兩製”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發布時間: 2024-12-10 08:36:00 來源: 新華網

  珠江奔流不息,灣區千帆競渡。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的新嚐試,也是推動“一國兩(liang) 製”事業(ye) 發展的新實踐。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攜手同心,風雨兼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5年多來,大灣區經濟總量從(cong) 超10萬(wan) 億(yi) 元上升至超14萬(wan) 億(yi) 元,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麵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下,香港、澳門正更深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國兩(liang) 製”實踐不斷豐(feng) 富,充滿活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在拔節生長。

  探索發展新路向

  從(cong) 空中俯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一棟棟建築如同繁體(ti) 的“夢”字,來自深港等地的青年在這裏開啟尋夢之旅。截至今年12月初,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ye) 團隊1374家,其中港澳及國際團隊955家。

  如今,前海已成為(wei) 深圳與(yu) 香港關(guan) 聯度最高、合作最為(wei) 緊密的區域之一。在前海工作生活的港人超過1萬(wan) 人,在前海注冊(ce) 的港資企業(ye) 超過9000家,全國首家港資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等均落戶前海。

  5年多來,粵港澳攜手前行、探索新路,經濟總量超過14萬(wan) 億(yi) 元,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加快推進,呈現發展新氣象。

  在大灣區西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現代化建築林立。15年前“蕉林綠野,農(nong) 莊寥落”的橫琴,已成為(wei) 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業(ye) 沃土。

  橫琴跨境電商及直播基地(華發)創新產(chan) 業(ye) 園內(nei) ,主播們(men) 在各直播間熱火朝天地推介著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園總建築麵積超72萬(wan) 平方米,已與(yu) 多家知名頭部企業(ye) 以及橫琴、澳門電商企業(ye) 簽約。

  “相信未來澳門企業(ye) 定能在橫琴迎來發展的春天。”首批入駐產(chan) 業(ye) 園的電商企業(ye) 、澳門新大陸全球購董事局主席劉金東(dong) 表示,產(chan) 業(ye) 園的快速建成落地極大地推動了橫琴電商產(chan) 業(ye) 發展,園區係列政策也讓澳門企業(ye) 倍感溫暖。

  當下,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chan) 業(ye) 、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ye) 、文旅會(hui) 展商貿產(chan) 業(ye) 和現代金融產(chan) 業(ye) 等“四新產(chan) 業(ye) ”正在橫琴茁壯成長。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6521家澳資企業(ye) 落戶橫琴。橫琴上半年澳資企業(ye) 增加值接近19億(yi) 元人民幣,成為(wei) 內(nei) 地澳資企業(ye) 最集中的區域。

  開拓發展新空間

  從(cong) 深中通道91米高的懸索橋上空俯瞰,碧海藍天之間,長橋如龍蜿蜒,一條流動的多彩“車河”沿橋快速跨越珠江兩(liang) 岸。

  僅(jin) 118天,深中通道車流量就突破1000萬(wan) 車次。而與(yu) 深中通道同樣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經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數量目前已達6000萬(wan) 人次。

  5年多來,粵港澳攜手深化互聯互通,大灣區車暢、人興(xing) 、財旺,呈現出聯通交匯的新氣象。

  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新型基礎設施體(ti) 係加快構建,人員、車輛、貨物、資金等要素跨境流動更加高效便捷。2023年,隨著“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落地,港珠澳“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交通好方便!”今年國慶假期,香港居民陳誌豪駕駛單牌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從(cong) 珠海入境,一家人先去中山品嚐美食,然後經深中通道前往深圳遊玩再回港,一天就“打卡”了3座灣區城市。

  隨著“港澳藥械通”“灣區社保通”“跨境理財通”以及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等一批標誌性事項落地實施,粵港澳三地正在發揮綜合優(you) 勢、創新體(ti) 製機製、促進要素流通。

  今年3月1日,橫琴深合區正式實施分線管理政策,琴澳一體(ti) 化迎來突破性進展。截至今年11月,經“一線”橫琴口岸進出境人數超1493萬(wan) 人次,進出境車輛超160.6萬(wan) 輛次;“二線”通道驗放出區車輛超1269.8萬(wan) 輛次。

  增添發展新動力

  今年11月,以“開放科學 勇立潮頭”為(wei) 主題的大灣區科學論壇在廣州南沙舉(ju) 行。這是該論壇首次由廣東(dong) 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集中展示了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成果。

  此次論壇開幕式和主論壇舉(ju) 辦地南沙,正逐步成為(wei) 推進大灣區科技設施聯通、科技要素暢通、創新鏈條融通的重要樞紐。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為(wei) 《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ti) 方案》出台後落成的首個(ge) 合作項目,廣州超算南沙分中心為(wei) 港澳及海外200餘(yu) 個(ge) 科研團隊提供服務,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實現300餘(yu) 項粵港成果需求精準對接。

  廣東(dong) 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wei) 表示,5年多來,以廣深港、廣珠澳科創走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橫琴創新極點為(wei) 主體(ti) 的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框架基本建立。

  與(yu) 廣州南沙隔著珠江口對望的東(dong) 莞,已布局可探索微觀世界的“超級顯微鏡”——中國散裂中子源。香港青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簡宏希說,“大科學裝置對基礎研究和企業(ye) 創新的促進作用越發重要,散裂中子源可有效輻射港澳和大灣區內(nei) 地城市的科研和應用需求。”

  如今,廣東(dong) 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廣東(dong) 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麵向港澳開放,支持港澳科研機構牽頭或參與(yu) 廣東(dong) 省財政科研項目,全省科研經費跨境撥付至港澳累計超過4.6億(yi) 元人民幣。

  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公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已經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二位。

  廣東(dong) 省科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廖兵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原始創新、技術攻關(guan) 和成果轉化能力持續增強,產(chan) 業(ye) 與(yu) 科技互促雙強水平不斷提高,成為(wei) 中國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最為(wei) 活躍的重大戰略區域之一。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