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五通客運碼頭人流如織。推著滿滿當當的行李車,來自台灣高雄的林女士正準備登船,自從(cong) 半年前第一次體(ti) 驗福建廈門至金門“小三通”航線,她就喜歡上了這種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作為(wei) 全國最大的對台海港客運直航口岸,五通客運碼頭的22條通道保障旅客快捷通關(guan) 。今年9月1日起,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每日由16班次增至20班次。“班次增加了,我們(men) 來廈門更便利,和大陸同胞往來更頻繁,走近走親(qin) 。”林女士說。
兩(liang) 岸同胞是一家人,越走越近、越走越親(qin)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布。一年多來,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已形成一批先行先試經驗,取得一批首創性對台融合發展成果,福建正日益成為(wei) 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讓台胞願意來、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
今年6月13日揭牌的“近便利”台胞服務專(zhuan) 區,與(yu) 五通客運碼頭一牆之隔。“近便利”與(yu) 閩南語“真便利”諧音,專(zhuan) 區集合了公安、數據管理、銀行等5個(ge) 部門49個(ge) 事項,截至目前,已服務台胞9700餘(yu) 人次。
“以往台胞辦理相關(guan) 業(ye) 務,得到市區。”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支隊長馬翠琳介紹,如今台胞從(cong) 碼頭一下船,就能到“近便利”辦業(ye) 務,從(cong) 手機卡、銀行卡到台胞證、駕駛證等一站式辦理,方便又快捷。
應通盡通、能通先通。在福建,台胞往來通道更加暢通,“小三通”航線持續加密,從(cong) 複航之初的每周26航次增至最多182航次。今年上半年,從(cong) 福建口岸入境台胞43.4萬(wan) 人次,增長1.65倍。
暢通往來通道,吸引台胞“願意來、留得住”;深化融合發展,還要讓台胞“融得進、發展好”。福建不斷完善增進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製度,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我今年初從(cong) 台灣來到福州,因為(wei) 大陸市場大、機遇多,我想來看看。”46歲的台胞、橄欖球教練康永明曾在台灣任教20多年,如今在福州的生活忙碌而幸福,“每天先送兩(liang) 個(ge) 孩子上學,再坐上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的校車,為(wei) 選修橄欖球課的學生上課。”
回憶起年初來福州,康永明為(wei) 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好政策點讚,“我隻用了一周時間,就辦好了台灣居民居住證,還申請入住了福州台胞公寓的過渡性住房,3個(ge) 月內(nei) 免租金。”
為(wei) 保障台胞在閩就業(ye) 創業(ye) ,福建已公布3批直接采認台灣地區職業(ye) 技能資格目錄,合計50個(ge) 職業(ye) ,目前,已有1500多名台胞通過直接采認方式取得相應證書(shu) 。現在,台胞在閩社會(hui) 參與(yu) 更加廣泛,一些台胞出任、獲聘台資企業(ye) 協會(hui) 等社會(hui) 組織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和仲裁員、調解員等。
“隨著一係列好政策落實落細,福建已成為(wei) 越來越多台胞登陸的首選地。”福州市台胞投資企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蔣佩琪說,“目前在福建創業(ye) 就業(ye) 、實習(xi) 研學的台灣青年近5萬(wan) 人,越來越多台胞樂(le) 意紮根福建。”據悉,今年上半年,簽發5年期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數量同比增長46.6%,製發台灣居民居住證數量同比增長2.63倍。
深化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機遇
揭開馬祖高粱酒的瓶蓋,馥鬱芬芳的酒香撲鼻而來。“我們(men) 多年的心願終於(yu) 實現了!今年9月,有著68年曆史的馬祖酒廠被正式認定為(wei) ‘福州老字號’,成為(wei) 第一個(ge) 大陸老字號的馬祖品牌。”馬祖酒廠實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九銘激動地說。
今年5月,福州發布福馬“同城生活圈”10條措施,從(cong) 硬件設施、軟件配套、產(chan) 業(ye) 融合等方麵發力,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馬祖地區以及在福州登記注冊(ce) 的台資企業(ye) 申報‘福州老字號’”。
“老字號是個(ge) 金字招牌,給台企發展帶來更大空間、更多機遇。被認定為(wei) ‘福州老字號’,給我們(men) 非常大的鼓舞,讓我們(men) 堅定了拓展大陸市場的信心。”劉九銘說。
共享發展機遇,兩(liang) 岸經濟融合不斷深化。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新設台資企業(ye) 1121家,同比增長27.4%,新設台企戶數位居大陸第一。截至今年7月底,福建已策劃生成首批閩台融合發展重點項目121個(ge) ,總投資超過1萬(wan) 億(yi) 元。閩台經貿穩步增長,今年上半年閩台貿易額464.6億(yi) 元,同比增長4.9%。
廈門同安閩台農(nong) 業(ye) 融合發展(種子種苗)產(chan) 業(ye) 園內(nei) ,近千畝(mu) 農(nong) 場綠意盎然。台灣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曾明寶紮根於(yu) 此,見證著兩(liang) 岸農(nong) 業(ye) 合作的美好圖景。
“過去,兩(liang) 岸行業(ye) 標準不互通。就拿相關(guan) 農(nong) 殘標準來說,以前需要一條條查詢。現在,通過平台就能進行智能比對,給企業(ye) 帶來很大便利,也讓台灣農(nong) 產(chan) 品能更快適應並融入大陸市場。”曾明寶說。
行業(ye) 標準共通持續推進,上線“兩(liang) 岸行業(ye) 標準共通服務平台”和“福建省兩(liang) 岸標準共通信息和服務平台”,累計研製公布兩(liang) 岸共通標準226項;金融合作創新發展,設立大陸首隻由台商發起的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率先打通台胞境外自有人民幣投資大陸通道,落地大陸首筆台胞跨境直接匯入人民幣購買(mai) 商品房和兩(liang) 岸融合數字人民幣債(zhai) 券……促融合、探新路,福建不斷邁出新步伐。
“《意見》引領推動兩(liang) 岸融合發展走深走實,為(wei) 我們(men) 台胞台企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加便利的生活條件。”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韓螢煥表示。
增進人文交流,促進情感融合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武夷山,近距離了解茶葉傳(chuan) 統製作工藝,感到不虛此行。”第十六屆海峽兩(liang) 岸茶業(ye) 博覽會(hui) 活動之一、“武夷之友”兩(liang) 岸青年“喫茶去”體(ti) 驗營活動中,台灣青年葉人豪說。
住茶宿、吃茶膳、行茶徑、品茶趣、探茶鄉(xiang) 、泡茶湯、賞茶戲、學茶舞……氤氳茶香中,50餘(yu) 名台灣青年體(ti) 驗茶文化,感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彩色牆繪、文化長廊、照片牆……“以前,村子裏有許多荒地,很不美觀。現在,人居環境大變樣,荒地也變成小公園,看著真舒心!”在福建平潭上樓村,62歲的村民吳玉興(xing) 感慨道。
變化源自平潭的兩(liang) 岸社區融合建設。近年來,前後有9批台灣青年駐村駐點,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獻計出力,上樓村的麵貌煥然一新。“平潭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發揮專(zhuan) 長、逐夢築夢的舞台,已成為(wei) 我的第二故鄉(xiang) ,我期待在這裏書(shu) 寫(xie) 更精彩的人生。”在上樓村駐點的台灣社工邱晨芯說。
血濃於(yu) 水,親(qin) 望親(qin) 好。福建積極打造“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一部門一精品”兩(liang) 岸交流格局,以情感融合拉近兩(liang) 岸同胞的心靈距離——
莆田以媽祖文化為(wei) 紐帶,湄洲島已成為(wei) 大陸吸引台胞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並獲批設立海峽兩(liang) 岸交流基地;龍岩加快建設龍岩市閩台棒壘球區域發展中心,兩(liang) 岸棒球賽、棒球文化節接連“火出圈”;三明作為(wei) 大陸首個(ge) 海峽兩(liang) 岸鄉(xiang) 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完善支持台胞台企參與(yu) 鄉(xiang) 村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讓廣袤的田野成為(wei) 台胞逐夢的熱土……據悉,截至今年10月底,福建已累計舉(ju) 辦200多場重要涉台交流活動,參與(yu) 台胞超過2.5萬(wan) 人次。
“福建九市一區與(yu) 台灣淵源深厚且各具特色優(you) 勢,要以差異化政策做足各地‘長板’,以機製創新盤活各方資源,加快形成全域融合發展新格局。”福建社會(hui) 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蘇美祥表示。
10月29日,福建發布貫徹落實《意見》第三批政策措施,推出4方麵17條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福建省台港澳事務辦公室有關(guan) 負責同誌表示,福建將繼續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在完善兩(liang) 岸融合政策體(ti) 係、落實台胞台企同等待遇、促進閩台經濟融合發展、擴大閩台社會(hui) 人文交流等方麵邁出新的步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