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縈繞過中國南海之濱一座座嶄新的城市高塔,輕拂澳門碎石路上的每一道溝褶,如時光展開繾綣畫卷。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複對澳門行使主權,“孤苦亡告,眷懷祖國”的遊子終於(yu) 回到母親(qin) 懷抱。那是刷新中華民族曆史的高光時刻——澳門翻開“一國兩(liang) 製”、“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曆史新頁。
廿五載濠江奔湧、奮楫揚帆,“一國兩(liang) 製”這一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創舉(ju) 在澳門得到全麵準確貫徹落實,“充滿喜和樂(le) ”的南海古城搭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擦亮國際大都市的金名片,書(shu) 寫(xie) 了“祖國好,澳門會(hui) 更好”的精彩故事。
勁帆歸海澳,門迎萬(wan) 裏風。國家主席習(xi) 近平指出,澳門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化,得益於(yu) “一國兩(liang) 製”方針的全麵貫徹,得益於(yu) 中央政府和祖國內(nei) 地的大力支持,得益於(yu) 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積極作為(wei) 和澳門社會(hui) 各界的團結奮鬥。
悲喜大三巴——穿越曆史之門,共享盛世榮光
當晨輝傾(qing) 灑在大三巴牌坊斑駁的花崗石牆上,澳門迎來新的一天。世界各地遊客踩著葡式碎石路聚攏而來,在雕刻著異國神龕的石門上探尋這座城市的曆史。400多年前,來自地球另一端的冒險者踏足於(yu) 此,澳門有了Macau的名字。後來,澳門與(yu) 祖國母親(qin) 離散,成為(wei) 哭泣的“七子”之一。
回歸祖國前,澳門經濟衰敗,失業(ye) 率高企,社會(hui) 治安混亂(luan) ……那時有人說,香港電影裏出現澳門大三巴的鏡頭,一定是要有壞事發生了。
遊客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拍照(2024年12月7日攝)。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1999年12月20日,曆史終於(yu) 迎來翻轉,重回祖國大家庭的澳門開啟時代新頁。從(cong) 此,大三巴的鏡頭伴隨越來越多喜事盛事。
如果說回歸是一道門,那麽(me) 透過曆史的取景框,人們(men) 看到的是澳門居民當家做主的欣喜,是共享收獲的歡愉,是人生更加廣闊的可能性。
76歲的姚鴻明是澳門街坊會(hui) 聯合總會(hui) 原負責人。“回歸祖國讓澳門人得以真正自己管理澳門。各街坊代表一致同意,在工作方針裏加一句‘共建特區’。”他說,回歸後街坊總會(hui) 這個(ge) 有全澳門最大“居委會(hui) ”之稱的社團組織,通過不同渠道向特區政府提出各方麵意見建議,為(wei) 澳門發展貢獻“草根力量”。
“共建特區”體(ti) 現的正是“澳人治澳”的方針與(yu) 精神,這是回歸祖國後澳門居民感受最大的變化,在特區治理的不同場景中得以反複實踐。
“我們(men) 接觸了200多個(ge) 社團、4700多名市民,匯總了方方麵麵意見,集中起來就成為(wei) 了我們(men) 的參選政綱。”“我們(men) 有非常可愛的愛國愛澳社團,有非常親(qin) 近、平和、健康而且體(ti) 諒人的百姓……我有信心和團隊一起把澳門發展好。”澳門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岑浩輝談到參選過程時說。
回歸祖國後,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資本主義(yi) 製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廣大澳門同胞依法享受前所未有的廣泛權利和自由。作為(wei) 祖國大家庭的成員,擁有參與(yu) 管理國家事務的民主權利;作為(wei) 澳門的主人翁,承擔建設特別行政區的曆史責任。
上了年紀的澳門居民很多有這樣的經曆:在澳葡管治時期,華人領身份證要用葡文填寫(xie) 資料。但多數華人不會(hui) 寫(xie) 葡文,請葡萄牙的工作人員代寫(xie) 要額外花錢。花不起錢的人就隻好不領身份證,成為(wei) “沒有身份的人”。
去年底,特區政府因應電子政務發展推出新一代澳門居民身份證,居民可在24小時自助服務機上輕鬆辦理更換。
印有金蓮花的澳門身份證,背後是特區政府給予居民的幸福保障——出生津貼、15年免費教育、醫療補貼、現金分享,以及相關(guan) 的就業(ye) 保障和創業(ye) 資助……
2024年12月2日,市民在澳門金蓮花廣場散步。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回歸祖國後,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nei) 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經濟高速發展。統計顯示,特區政府財政儲(chu) 備由回歸時的130億(yi) 澳門元增長到近期的近6170億(yi) 澳門元。政府“錢袋子”鼓了,把經濟發展成果轉化為(wei) 社會(hui) 福利分享給全體(ti) 市民。
澳門回歸前夕,醫科畢業(ye) 的張昊任被派往北京交流學習(xi) ,因此愛上北京的她在回歸後北上創業(ye) ,專(zhuan) 注於(yu) 當時在內(nei) 地剛起步的大健康產(chan) 業(ye) 。2023年,張昊任帶著被國家藥監局認定為(wei) “國內(nei) 首創”的數字醫療技術,回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落戶。一年後,公司被評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
澳門回歸祖國成就了張昊任的精彩人生。她說,吸收了“兩(liang) 製”營養(yang) 的橫琴是中國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現在要抓住機會(hui) ,乘勢而上。“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曆史機遇,隨著澳門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幅提升,越來越多澳門人投身創業(ye) ,去實現更大的夢想。”
25年來,祖國始終把澳門作為(wei) 掌上明珠,始終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的最堅強後盾,始終為(wei) 澳門發展提供最大機遇。
“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了‘一國兩(liang) 製’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ou) 越性。站在新起點,我們(men) 要總結經驗,更好推進‘一國兩(liang) 製’實踐,體(ti) 現‘一國兩(liang) 製’優(you) 勢。”岑浩輝表示。
媽閣望故鄉(xiang) ——這扇心門朝向責任、朝向國家
位於(yu) 澳門半島內(nei) 港的媽閣廟曆盡滄桑,祈求平安的香火從(cong) 未中斷。鮮為(wei) 人知的是,在媽閣廟身後有條細長的陡坡,在澳門的地理誌中叫“萬(wan) 裏長城”。
“這裏有澳門人的家國情懷,也是對國家的集體(ti) 記憶。”澳門科技大學社會(hui) 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誌說。
在澳門,愛國是最大的政治共識。
2021年7月12日,小朋友參觀在澳門舉(ju) 行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100年”大型圖片展。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澳門2009年完成維護國家安全的本地立法。法律利劍高懸,確保了國家對澳門行使主權,也維護了澳門社會(hui) 和諧穩定。
2023年5月18日,順應澳門維護國家安全新的形勢需要,《修改第2/2009號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法〉》在懸掛著國徽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hui) 全體(ti) 會(hui) 議廳獲得全票通過。配合國安法修改,澳門相繼完成行政長官選舉(ju) 法和立法會(hui) 選舉(ju) 法的修改,讓“愛國者治澳”原則更加有法可依。
“修訂民生方麵的法律時,各個(ge) 階層、領域,不同的利益群體(ti) 會(hui) 有不同的要求。但在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法方麵,我們(men) 基本上沒有爭(zheng) 議。因為(wei) 都有一個(ge) 共識——國家好,澳門就好。”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hui) 主席高開賢如是說。
“澳門居民愛不愛國?看看2008、2020這兩(liang) 年的新聞,就知道什麽(me) 是血濃於(yu) 水。”澳門紅十字會(hui) 主席助理魯凡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慨。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後,澳門特區政府、澳門基金會(hui) 和社會(hui) 各界積極支持救援、賑災和重建工作,累計援助資金逾56億(yi) 澳門元。在當時人口不到55萬(wan) 人的澳門,相當於(yu) 每位居民支援了一萬(wan) 多元。
2020年2月6日出版的《澳門日報》刊載了這樣的消息:澳企向內(nei) 地捐贈的一批疫情防控物資——口罩5600隻、防護衣2000件、護目鏡800副,青茂口岸快速驗放,“零延時”通關(guan) 。幾乎同時,澳門歸僑(qiao) 總會(hui) 募集近百萬(wan) 個(ge) 醫用口罩,交付內(nei) 地抗疫前線。當時,內(nei) 地網民深情回應:“澳門,等疫情結束,我一定去撐你!”
在澳門,愛國是對祖國清澈的情懷和深刻的理解。
“當我看到國旗上熠熠生輝的星星和漂亮的紅旗時,它就成了我心中揮之不去的那一抹中國紅。”澳門教業(ye) 中學小國旗手石芷函把這樣的情感寫(xie) 進了作文。
2024年11月22日,學生在澳門教業(ye) 中學操場舉(ju) 行升國旗儀(yi) 式。新華社記者 王益亮 攝
如今,澳門所有學校升掛國旗全覆蓋。“國旗手”意味著在品德、學習(xi) 、綜合素質等方麵成績突出,學做、爭(zheng) 當國旗手在校園中蔚然成風。
回歸祖國後頒布的澳門《非高等教育製度綱要法》明確將愛國愛澳、厚德盡善、遵紀守法定為(wei) 澳門教育的總目標之一,並依此製定各學科“基本學力要求”。“正確認識國家和澳門的曆史以及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納入為(wei) 學生必須掌握的能力,中國曆史已列為(wei) 澳門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
“在大學階段,憲法、基本法、國家安全等課程列入通識必修課,教學時數須達45小時。”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駱偉(wei) 建說,特區政府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也引入憲法、基本法、國家安全等內(nei) 容,合格者才能成為(wei) 管治團隊一員。
在澳門學子的升學、求職簡曆中,有赴內(nei) 地實習(xi) 的經曆常被突出呈現,了解國情被視為(wei) “更有競爭(zheng) 力”的體(ti) 現。
曾參加“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xi) 實踐計劃”的澳門青年楊駿說,在上海了解到百姓訴求和願望如何轉化為(wei) 國家政策,進而落實到地區、部門具體(ti) 工作中。這樣的經曆對他後來投入澳門青年社團工作助益匪淺。
聯通十字門——麵向未來敞開機遇之門
搭乘新開通的澳門城市輕軌,從(cong) 古老的媽閣廟到新橫琴口岸隻需二十幾分鍾。車窗外,橫琴十字門中央商務區的摩天大樓與(yu) 澳門新興(xing) 建築群交替閃現。流動變換的城市天際線下,“一國兩(liang) 製”創新實踐生動展開。
乘客乘坐澳門輕軌首班車前往橫琴站(2024年12月2日攝)。新華社發 (張金加攝)
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會(hui) 委員楊道匡認為(wei) ,回歸後澳門海岸線與(yu) 天際線的巨大變化,是“一國兩(liang) 製”製度安排下,中央政府支持澳門打通發展瓶頸的生動體(ti) 現。中央為(wei) 澳門增加土地麵積、明確海域麵積,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為(wei) 澳門跨越式發展釋放更廣闊空間。
從(cong) 批準澳門填海造地建設新城區,到劃定澳門85平方公裏海域,再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線管理封關(guan) 運行,用以探索“一國兩(liang) 製”下粵港澳合作新模式……中央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初心從(cong) 未改變,力度持續加大。
漫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新的寫(xie) 字樓拔地而起,新的景觀大道花香四溢,新的道路、車站、隧道、橋梁展現“未來之城”的動人英姿。這些景象背後,還有更多喜人的探索,從(cong) 軟硬環境支撐的多元新產(chan) 業(ye) 到“澳味”十足的新家園,從(cong) 粵澳一體(ti) 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體(ti) 係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ti) 製,共構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圖景。
走進橫琴澳門青年創業(ye) 穀,淡淡的咖啡香混著雨後青草的氣息,這裏是很多澳門青年“夢開始的地方”。納金科技董事長雷震辦公室的窗外,近景是橫琴“天沐琴台”地標,遠景是澳門氹仔金光燦燦的建築群。
2014年,雷震在珠海注冊(ce) 納金科技,主攻柔性透明導電材料創新與(yu) 應用,核心產(chan) 品是納米銀線。2018年,該項目獲得阿裏巴巴全球諸神之戰創客大賽全球總冠軍(jun) 。3年後,雷震攜納金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橫琴。
雷震說,公司研發的柔性屏觸控材料獲得了數百萬(wan) 片量產(chan) 規模,實現了“打破國外壟斷、做中國自己的材料”的夢想。更讓他欣慰的是,與(yu) 早年澳門青年創業(ye) 集中於(yu) 手信店、早餐檔、咖啡館相比,越來越多新一代創青登上了高科技賽道。
“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yu) 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以中華文化為(wei) 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是澳門參與(yu) 國家深化改革開放戰略的任務單。
完成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目標要求,著力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hui) 展商貿及文化體(ti) 育產(chan) 業(ye) 的發展——被稱為(wei) “1+4”的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是特區轉型升級的必答題。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說,“一國兩(liang) 製”成功實踐不是澳門的盡頭,而是新的發展開端和起點。“一國兩(liang) 製”是需要與(yu) 時俱進的製度安排,要從(cong) 發展角度展望澳門的未來。
25年來,澳門“一國兩(liang) 製”的生動實踐不斷化為(wei) 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場景——
以20秒通關(guan) 速度穿越兩(liang) 種製度、兩(liang) 種貨幣區、兩(liang) 個(ge) 關(guan) 稅區,坐上舒適的通勤巴士抵達辦公室時,手上的早餐依然熱乎;開著右舵的澳門牌照車輛駛入左舵車流的馬路,自如安心如本地司機;住進“橫琴新街坊”的澳門老街坊們(men) ,生活安樂(le) ,溫情如常……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認為(wei) ,深合區建設正在重塑澳門青年的地域觀念和職業(ye) 規劃,年輕一代更加關(guan) 注內(nei) 地廣闊市場發展潛力,而跨地域發展機遇激發青年的上進心,推動青年積極提升專(zhuan) 業(ye) 技能及綜合素質。
“2020年,我從(cong) 國外留學回到澳門。一天經過西灣大橋,橫琴闖入我的視線,就像橫空出世的一座新城。”澳門青年藝術家官宏滔說,澳門與(yu) 橫琴的緊密聯係帶給他靈感,日後創作出了《連城》係列藝術作品。
“我用小時候折紙的方法,把兩(liang) 個(ge) 城市的平麵圖像結合成為(wei) 一個(ge) 圓,這恰好可以形容我眼中橫琴與(yu) 澳門相融相交、共贏合作的關(guan) 係。”官宏滔說。
這是2024年7月5日拍攝的澳門旅遊塔和橫琴、珠海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張金加攝)
十多年前,十字門水域是一道夜景分界線,澳門一邊燈火璀璨,橫琴一邊漆黑暗淡。而今,這道淺淺水灣兩(liang) 側(ce) 早已燈火同輝、燦若銀河,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定格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萬(wan) 千氣象。
灣區之夜,點點星光輝映萬(wan) 家燈火。橫琴澳門青年創業(ye) 穀的寫(xie) 字樓裏,“90後”企業(ye) 家黃茵正和團隊製定方案,要趕在聖誕節假期前向巴西客戶推介中國內(nei) 地企業(ye) 的產(chan) 品。澳門大學教室中,思考的火花不斷迸發,首批獲大灣區執業(ye) 律師資格的黃景禧正在給學生上一節生動的案例教學課……
在更遙遠的宇宙星河裏,澳門首顆科學與(yu) 技術試驗衛星“澳科一號”正在觀測南大西洋上空地球磁場。普通而安詳的日日夜夜匯聚成振奮人心的偉(wei) 大時代,澳門同胞正以昂揚之姿扛起大國公民的責任,擦亮“中國澳門”的驕傲姓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