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nei) 需求不足問題較為(wei) 突出,需要通過擴大政府支出彌補市場不足。除了提高財政赤字率,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要打出一套“組合拳”。要強化加大支出的政策取向,還需注重提高政策效能。
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增加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使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明年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明確一係列重磅舉(ju) 措。清晰的要求和具體(ti) 的舉(ju) 措,釋放出財政政策加大擴張力度的積極信號。
財政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對穩定宏觀經濟發揮重要影響。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為(wei) 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適應發展階段性特征和經濟形勢變化,財政政策措施需要進行相機抉擇、開準藥方。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國內(nei) 有效需求不足成為(wei) 製約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當社會(hui) 總需求不足時,需要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支出或減少政府稅收,擴大社會(hui) 總需求,促進經濟穩定運行。在已實施一係列措施的基礎上,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進一步發力應對困難挑戰?“更加積極”就是明確的答案。
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擴張性的政策,“更加積極”也就意味著擴張力度加大。赤字率是財政政策乃至宏觀政策的一個(ge) 重要風向標。
財政赤字是調節收支的主要手段,運用財政赤字對財政收支缺口作出調節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政策。我國根據宏觀調控需要,合理、審慎確定赤字率水平,保持適度支出強度。比如,2023年初,財政赤字率按3%安排。由於(yu) 年中多地遭遇暴雨、洪澇、台風等災害,決(jue) 定增發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相應地,財政赤字率從(cong) 3%提高到3.8%左右。2024年赤字率則按3%安排,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yi) 元,再加上增加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持續保持較高的支出強度。由此可以看出,赤字率的確定,體(ti) 現了相機抉擇的特征。
當前國內(nei) 需求不足問題較為(wei) 突出,破解這一僵局需要加大政府支出,而且力度不能小。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這一清晰、明確的部署,傳(chuan) 遞出明年擴大赤字規模、加大力度增加政府支出的強烈信號。提高赤字率具有現實必要性,也就是通過擴大政府支出彌補市場不足,同時也具有合理性、可行性。
從(cong) 國際比較看,我國政府負債(zhai) 率顯著低於(yu) 主要經濟體(ti) 和新興(xing) 市場國家,特別是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ju) 債(zhai) 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提高赤字率、增加赤字規模,主要通過中央發行國債(zhai) 的方式進行,同時可以通過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財力,進而增加政府支出以更好地擴大內(nei) 需、保障民生,體(ti) 現出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除了提高財政赤字率,財政政策“更加積極”,還需要打出一套“組合拳”。一方麵,強化加大支出的政策取向。按照部署,要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持續支持“兩(liang) 重”項目和“兩(liang) 新”政策實施;增加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另一方麵,還要注重提高政策效能。支出規模擴大,但花錢不能大手大腳,而是要持續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優(you) 化支出結構、強化績效管理,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政策的確定性應對內(nei) 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下行壓力,可以有效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更大力度的宏觀調控,正在助力經濟航船奮楫揚帆再起航,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