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2月19日電 題:撐起廣東(dong) 超三分之一外貿量,這個(ge) 港口憑什麽(me) ?
新華社記者唐詩凝、王豐(feng)
置身成千上萬(wan) 個(ge) 集裝箱堆疊而成的“集裝箱森林”中,是怎樣一種體(ti) 驗?壓迫感十足?密集感爆棚?記者近日來到深圳鹽田港,一個(ge) 突出的感受是,厚重但通暢、密集而有序,壯闊中湧動著澎湃活力。
走進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長達數千米的岸線上,上萬(wan) 噸級的巨輪依次排開,數台自動化岸吊運轉不停,閘口車流穿梭如織,一片繁忙景象……這個(ge) 大鵬灣畔昔日閉塞落後的小漁村,已然成為(wei) 世界級大港,能夠容納六艘長達400米的海上“巨無霸”同時靠泊。
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商務部副總經理龐凝跟記者分享了一組數字:作為(wei) 全球最大單體(ti) 集裝箱碼頭之一,鹽田港承擔著廣東(dong) 省超三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量,每周近百條航線通達世界各地。
“今年以來,我們(men) 新增了18條航線,覆蓋北美、南美、地中海、澳洲等區域。”龐凝介紹,鹽田港是華南地區大部分航線離開中國的最後掛靠港。
近年來,鹽田港等港區持續拓展國際中轉集拚、整船換裝等業(ye) 務,加密全球航線布局,同步提升港口作業(ye) 與(yu) 通關(guan) 效率。2022年深圳港全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萬(wan) 標箱大關(guan) ,而今年,用時11個(ge) 月就再次達到了這一裏程碑。從(cong) 這麽(me) 一個(ge) 側(ce) 麵,可以看到我國外貿所蘊含的韌性與(yu) 活力。
在鹽田港,記者還注意到,此起彼伏的貨輪汽笛聲中,時常交織著火車的轟鳴——全長23公裏的平鹽鐵路直接開進港區,使其與(yu) 國家鐵路網緊密相連,通達廣大內(nei) 陸貨源地。
“今年新開通的‘渝深港圖定班列’將重慶至深圳鹽田港區和香港葵青港區的運輸時間分別縮短至2天和3天,為(wei) 內(nei) 陸外貿企業(ye) 提供了穩定和高效的綠色低碳出海通道。”龐凝說,截至目前,鹽田港已開通17個(ge) 內(nei) 陸港、32條海鐵聯運線路,服務輻射中部、西南等經濟區域。
遠洋線“牽手”鐵路線,意味著出海口“搬”到了內(nei) 陸企業(ye) 家門口,由此催生的外貿潛力正持續迸發。
把視野放寬,整個(ge) 粵港澳大灣區,大大小小的港口恰似一顆顆珍珠,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模式,顯現“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蓬勃發展態勢——以廣州南沙港和深圳蛇口港、鹽田港為(wei) 樞紐港,珠三角內(nei) 河港為(wei) 支線港,不同海關(guan) 之間實行信息互認,外貿集裝箱可在企業(ye) 當地辦理報關(guan) 、交還箱和通關(guan) 查驗手續,實現港口間的一體(ti) 化運作。
前不久,一艘滿載家用電器等貨品的“惠灣016”輪從(cong) 中山市神灣港鳴笛啟航,全程隻需“一次報關(guan) 、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即可在運抵深圳鹽田港後換裝遠洋大船出口歐美市場。
“兩(liang) 港如一港”,“組合港”串出新動能——支線港得以共享樞紐港作為(wei) 國際大港的資源,而港口“朋友圈”也為(wei) 國際大港帶來了更廣闊的腹地。
“深圳港的265條國際航線資源與(yu) 沿珠江內(nei) 河碼頭的製造業(ye) 貨源形成了優(you) 勢互補,有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圳市港務管理局港航處主任科員詹曉薇說。
記者從(cong) 深圳海關(guan) 獲悉,“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啟動四年來,已累計開通線路43條,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nei) 地城市全覆蓋,惠及企業(ye) 超過5000家。“集裝箱在碼頭平均堆存時間減少三分之二,每年可為(wei) 企業(ye) 節省約3億(yi) 元報關(guan) 和用箱費用。”深圳海關(guan) 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林浩宇說。
深圳市港務管理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區域港口一體(ti) 化協同發展,提升外貿進出口的韌性和便捷性,為(wei)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