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19日電(記者鄭可意、劉銘翔)從(cong) 石板橋上的紐扣攤,發展為(wei) 年產(chan) 600億(yi) 粒紐扣,占國內(nei) 市場一半、全球市場三成,年銷售額40多億(yi) 元的“紐扣之都”,浙江省永嘉縣橋頭鎮40年間的蛻變,離不開一位叫王碎奶的婦女。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王碎奶還是村裏的一名婦女幹部。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王碎奶得知有外地客商,積壓了不少紐扣,成色、質量都不錯。王碎奶花了一番功夫,說服他們(men) 把紐扣包給自己來賣。
這些價(jia) 格低於(yu) 當地的紐扣,王碎奶一擺出攤,很快就被搶購一空。嚐到甜頭的王碎奶,決(jue) 心出去看看,她和家人一起,前往江蘇等地,從(cong) 廠家淘回幾十斤紐扣,就在家門前的石板橋上擺起了攤。不到一個(ge) 禮拜,這些紐扣就賺足了全家人在地裏幹一年的收入。
圖為(wei) 改革開放初期,橋頭商販擺攤賣鈕扣的主要地段,即當地的石板橋。新華社發
小小紐扣這麽(me) 能賺錢,王碎奶越幹越有勁。王碎奶的紐扣攤成功後,橋頭鎮越來越多的“王碎奶”加入了進來,石板橋連同周邊的街道,形成了橋頭鎮“紐扣一條街”。
紐扣越賣越火,生意越做越大。方圓幾十公裏的人來了,嘉興(xing) 、上海一帶的人也來了……橋頭鎮,漸漸成了一個(ge) 紐扣貿易集散地。
1983年2月,第一批在石板橋上擺攤的42戶人家,首次領到了工商局頒發的營業(ye) 執照,成為(wei) 第一批紐扣個(ge) 體(ti) 工商戶。
也是在這一年,橋頭鎮誕生了我國農(nong) 村第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小商品市場——橋頭紐扣市場。
“我們(men) 不僅(jin) 要保住這個(ge) 山溝溝裏發展起來的市場,還要越做越大,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如今的王碎奶已年近八旬,回憶起當年的擺攤創業(ye) 情景,話語中仍激蕩著豪邁與(yu) 喜悅。
圖為(wei) 浙江省永嘉縣橋頭鎮的風貌。新華社 發
歲月倏忽跨越四十餘(yu) 年,如今的橋頭鎮已孕育出了250餘(yu) 家紐扣企業(ye) ,紐扣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人數約1.6萬(wan) 人,產(chan) 品銷售覆蓋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達40多億(yi) 元。
時值冬月,新年將近。溫州高爾達鈕扣飾品有限公司早早就定下了年新品的初稿,進入打樣階段。“正月初八或初十,市場就開業(ye) 了。那也是最熱鬧的時候,全國各地的輔料商都到這裏挑選新品,擠得水泄不通!”說起每年屬於(yu) 橋頭鎮的“紅火時刻”,公司董事長高黔難掩笑意。
自2018年起,高爾達鈕扣幾乎每年都保持5%到10%的營收增長規模。高黔說,這是企業(ye) 不斷開發新品款式的結果。“不僅(jin) 是國內(nei) 市場,針對不同國家、地區,我們(men) 也在創新,以滿足細分市場的需求。”
最近兩(liang) 年,公司結合國風熱潮,亮出更多“自選動作”,在色彩、花紋、材料搭配等多方麵創新探索,推出了盤珠扣等多款新爆品。
不僅(jin) 高爾達,創新是整個(ge) 橋頭鎮的“秘笈”:70餘(yu) 家鈕扣公司及加工廠,在兩(liang) 三個(ge) 月內(nei) 研發出近3000款國風鈕扣新品。
圖為(wei) 浙江邁利達集團生產(chan) 的陶瓷紐扣。新華社記者 劉銘翔 攝
而在浙江邁利達集團的紐扣展廳,人們(men) 好似置身於(yu) 一場精心籌備的小型展覽:陶瓷紐扣樣式精巧,還可作擴香片;可再生紐扣則呈現別樣的紋理與(yu) 獨特的“舊色”,蘊含著獨特的複古韻味……
“去年,單陶瓷款產(chan) 品,我們(men) 就賣了1000萬(wan) 粒。”總經理鄒青青說,一味“卷”低價(jia) ,企業(ye) 的路是拓不寬、走不長的。要著眼新材料,重視環保發展,才能打開創新之門。
紐扣屬於(yu) 服裝的小部件、附屬品。許多人總是將其與(yu) “產(chan) 品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少”等掛鉤。但在今天的橋頭鎮,高檔紐扣一粒就能賣出十幾元,是典型的高附加值產(chan) 品。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橋頭鎮,紐扣產(chan) 業(ye) 始終奔跑在創新的賽道上,致力於(yu) 讓產(chan) 品年年有新貌,供全國、全球的服裝商選購。
圖為(wei) 王碎奶在家中展示榮譽證書(shu) 。新華社記者 劉銘翔 攝
從(cong) 傳(chuan) 統工藝走向現代製造,從(cong) 淘積壓貨到自主設計,從(cong) 橋頭擺攤到賣向全球……今天的橋頭紐扣,早已不是簡單的功能性小物件,還是彰顯個(ge) 性、表達文化的載體(ti) ,濃縮了人們(men) 對美的追求。
一粒粒紐扣,從(cong) 橋頭鎮出發,“係”住了人情溫暖,“解”開了致富之道,也“扣”準了產(chan) 業(ye) 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