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經過頑強努力,我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wan) 裏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ju) 世矚目,成為(wei) 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顯著標誌。
2024年,我國生態修複工作不斷深化,綠色發展步伐加快,國土綠化麵積再創新高,“雙碳”目標推進成效顯著,黃河治理再上台階,資源循環書(shu) 寫(xie) 新篇,美麗(li) 中國建設穩步推進。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意見》出台一周年之際,本版推出特別報道,展現2024年美麗(li) 中國建設的新成績、新亮點,記錄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生動實踐。
——編 者
生態修複
今年以來繼續推進實施3批工程
山水工程,讓自然生態得到係統修複
本報記者 常 欽
1億(yi) 畝(mu)
“十三五”以來,山水工程完成生態保護修複治理麵積超過1億(yi) 畝(mu)
山水工程,全稱為(wei)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
“十三五”以來,自然資源部協同財政部等部門,指導各地實施52個(ge) 山水工程,對受損、退化、服務功能下降的生態係統進行修複,工程範圍涉及29個(ge) 省份,完成生態保護修複治理麵積超過1億(yi) 畝(mu) 。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ti)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必須推動各類自然生態要素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複司副司長李建中介紹。
2024年以來,自然資源部繼續指導地方深入推進實施“十四五”時期3批山水工程,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複總麵積超500萬(wan) 公頃。同時,會(hui) 同財政部等部門深入開展實地調研,係統謀劃未來一段時期山水工程布局。進一步推廣“中國山水工程”模式,發布山水工程典型案例,指導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湖南、廣西、重慶、四川、陝西等省份組織開展省級山水工程,已有多個(ge) 項目落地實施。
綠色發展
目前我國最大海上光伏項目正穩步施工
海上光伏電站,提升海域資源開發利用效率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0萬(wan) 千瓦
我國最大的海上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200萬(wan) 千瓦
今年5月,中核田灣200萬(wan) 千瓦灘塗光伏示範項目在江蘇連雲(yun) 港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總裝機容量200萬(wan) 千瓦,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海上光伏項目。
“海上光伏電站可實現就近發電、就近消納,緩解東(dong) 部沿海省份用電緊張問題。”中核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飛介紹,項目所在的田灣核電站已確權的溫排水海域,日照時間長、光照利用率高,有效發電時間長。海洋環境溫度相對穩定,水麵可為(wei) 光伏板提供天然冷卻效果,減少高溫對光伏板性能的影響。海上空氣清潔度較高,能減少因自然因素導致的發電波動。在海上建設光伏電站,能充分提升海域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為(wei) 陸上其他重要用途用地釋放更多空間。
目前,該項目正在穩步施工。中核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範軍(jun) 介紹,項目全部建成後,330萬(wan) 餘(yu) 塊高效單晶矽光伏組件組成480個(ge) 光伏發電單元,形成深藍色的光伏海。
該項目預計2025年建成投運,年平均上網電量22.34億(yi) 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約68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7萬(wan) 噸。
國土綠化
森林覆蓋率再創新高
擴綠、興(xing) 綠、護綠並舉(ju) ,綠色家底持續增厚
本報記者 董絲(si) 雨
25%
我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5%
2020年,23.04%;2022年,24.02%;2023年,超過25%……我國森林覆蓋率再創新高,持續增厚的綠色家底,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近年來,我國堅持擴綠、興(xing) 綠、護綠並舉(ju) ,國土綠化不斷取得新成果。
“從(cong) 綠化空間看,我國一些地區已經遇到‘天花板’,需要轉變觀念,把提高質量作為(wei) 最大增量;從(cong) 發展趨勢看,預計10年左右,我國森林覆蓋率將達到峰值,提高森林質量和碳匯能力迫在眉睫。”國家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三北地區是國土綠化主戰場。“三北”工程攻堅戰全麵打響一年多,截至目前,“三北”工程區森林覆蓋率達13.84%,61%的水土流失麵積得到有效控製,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綠線”向西移動300公裏。2024年,“三北”工程區累計下達中央投資320億(yi) 元,推進實施重點項目287個(ge) ,完成各項建設任務5700萬(wan) 畝(mu) 。國家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未來,要以三北地區和南方集體(ti) 林區為(wei) 重點,統籌做好數量質量並重,向存量林地、宜林草地、鹽堿地沙地等要空間。
“雙碳”目標
自願碳市場與(yu) 強製碳市場構成完整碳市場體(ti) 係
兩(liang) 個(ge) 市場,實現減排主體(ti) 全覆蓋
本報記者 寇江澤
1137萬(wan) 餘(yu) 噸
自願碳市場已公示項目預計每年可產(chan) 生核證自願減排量1137萬(wan) 餘(yu) 噸
今年初,全國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這是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後又一個(ge)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自願碳市場交易的產(chan) 品是核證自願減排量。截至今年10月,已公示減排項目44個(ge) ,按目前已公示的項目計算,預計每年可產(chan) 生核證自願減排量1137萬(wan) 餘(yu) 噸。
2021年7月,作為(wei) 強製碳市場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yi) 噸,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0%以上。然而,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僅(jin) 在發電企業(ye) 開展,按計劃將逐步覆蓋其他重點排放行業(ye) ,但仍有可再生能源、林業(ye) 碳匯等行業(ye) 無法通過市場機製獲得減排經濟收益。啟動自願碳市場,有利於(yu) 統籌全國碳資源,激勵更廣泛的行業(ye) 、企業(ye) 參與(yu) 溫室氣體(ti) 減排行動。
“兩(liang) 個(ge) 市場通過碳抵消機製互補銜接,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碳市場體(ti) 係,實現對減排主體(ti) 的全覆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說。
黃河治理
黃河幹流再建一座重大水利工程
古賢工程,和小浪底形成水沙調控“雙動力”
本報記者 王 浩
685萬(wan) 畝(mu)
古賢工程將改善約685萬(wan) 畝(mu) 灌區的水源條件
晉陝大峽穀,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導流洞施工支洞建設正忙。
“調節泥沙,古賢工程能發揮大作用。”黃河古賢水利樞紐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部負責人李振國介紹。黃河73%的水量、60%的沙量產(chan) 自古賢工程壩址以上區域,大壩將布設低位排沙底孔、中位泄洪中孔、高位溢流表孔,“上中下”相互配合,蓄水攔沙、防洪減淤。
“古賢工程建設後,能和小浪底水庫相互配合,形成水沙調控‘雙動力’。”黃河古賢水利樞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慶亮介紹,古賢工程和小浪底水庫相距約450公裏,接力調水,塑造大流量,提高下遊河道輸沙效率。未來,古賢工程投入運用後,將確保下遊河床長期不抬高,有利於(yu) 維持中水河槽過流能力,保持穩定的河道形態。
劉慶亮介紹,古賢工程有防洪減淤、水資源調蓄、供水灌溉等功能。古賢工程建成後,黃河水將躍上黃土圪梁,緩解灌區地下水超采問題,黃河下遊、河口三角洲地區生態用水有了可靠保障。
資源循環
新建央企探索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中國資環,帶動循環經濟高質高效發展
本報記者 李心萍
1萬(wan) 億(yi) 元
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品銷售額超1萬(wan) 億(yi) 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資源循環利用高度重視,指出“變廢為(wei) 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chan) 業(ye) ”,對組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以下簡稱“中國資環”)專(zhuan) 門作出重要指示。
中國資環的成立,有利於(yu) 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推進資源回收再利用,更好解決(jue) 生態文明建設中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有利於(yu) 將國有資本向關(guan) 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ye) 和關(guan) 鍵領域集中,優(you) 化升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有利於(yu) 推動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積極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帶動循環經濟高質高效發展,搶占國際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新賽道。
目前,中國資環正做好起步階段各項工作:摸清情況底數、對接發展需求、找準問題症結;走進部分國有企業(ye) 及在汽車拆解等領域領先的企業(ye) ,尋找合作空間,同時與(yu) 地方政府及部門、企業(ye) 洽談對接,探索合作路徑。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商務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