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專訪|“法國人通過中國戲劇重新發現了法國文化”——訪法國戲劇家呂西亞尼

發布時間: 2024-12-24 09:56:00 來源: 新華網


12月21日,在法國盧爾馬蘭(lan) ,克裏斯蒂安·呂西亞(ya) 尼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新華社記者 孫鑫晶 攝

  近日,一支來自中國福建的傳(chuan) 統戲劇團在法國南部多個(ge) 鄉(xiang) 鎮巡演。觀看演出的法國資深戲劇家克裏斯蒂安·呂西亞(ya) 尼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通過中國傳(chuan) 統戲劇形式演繹法國文化是一項偉(wei) 大的成功,因為(wei) 這讓“法國人通過中國戲劇重新發現了法國文化”,這種價(jia) 值已經超越了戲劇本身。

  

  12月17日,在法國佩爾訥萊方丹,來自中國福建展演團的演員以高甲戲的形式演繹法國喜劇作家莫裏哀代表作《吝嗇鬼》。(新華社記者 孫鑫晶攝)

  這場名為(wei) 中法美麗(li) 鄉(xiang) 村行的活動於(yu) 當地時間12月17日至21日舉(ju) 行,匯集眾(zhong) 多傳(chuan) 承千百年、至今仍活躍在福建各鄉(xiang) 村的古老戲劇的經典折子戲和表現中國茶文化的舞蹈。活動由中國歌劇研究會(hui) 、福建藝術職業(ye) 學院和法國美麗(li) 鄉(xiang) 村聯盟共同主辦。

  在巡演的劇目中,有兩(liang) 出尤為(wei) 特殊,一出是用布袋木偶戲演繹的法國文豪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另一出是用高甲戲演繹的法國喜劇作家莫裏哀的《吝嗇鬼》。

  呂西亞(ya) 尼說:“木偶戲是一種純粹的中國表演形式,它能夠展現劇本中蘊含的一切內(nei) 容。中國演員的表演富含表現力,可以構建整個(ge) 故事。你們(men) 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法國文化,並將其升華。”

  呂西亞(ya) 尼認為(wei) ,此次巡演深入法國鄉(xiang) 鎮,讓人們(men) 對中國戲劇產(chan) 生興(xing) 趣,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12月15日,在法國巴黎聖母院前,來自中國福建展演團的演員表演布袋木偶戲《巴黎聖母院》。(新華社記者 高靜攝)

  呂西亞(ya) 尼今年83歲,投身戲劇行業(ye) 近60年。15歲時,他初次登台表演,24歲時被聘為(wei) 當地文化機構的負責人,正式入行。在漫長的戲劇生涯中,他飾演過許許多多的角色,還擔任過劇場導演,當過劇作家,並多次前往意大利、比利時、德國、英國和突尼斯等國巡演。

  呂西亞(ya) 尼回憶,早在1993年,他便在阿維尼翁戲劇節觀看過中國演員的表演,其特別的肢體(ti) 表演技巧令他著迷。“我當時就覺得,我們(men) 應該超越自己的邊界,去追求更開放的戲劇形式。”

  他認為(wei) ,歐洲的戲劇形式大同小異,比如法國的演出過於(yu) 依賴劇本,對身體(ti) 的表現形式關(guan) 注不夠;此外,法國的戲劇形式往往局限於(yu) 純粹的歌劇、戲劇或是馬戲,而中國戲劇卻融合了這些表演形式,這種包容性正是歐洲戲劇文化所缺乏的。

  呂西亞(ya) 尼表示,法國文化和中國文化互相交流將有助於(yu) 雙方表演體(ti) 係和戲劇理念發展,朝著積極的方向演進。

  他說:“文化必須是鮮活的。如果文化隻是存在於(yu) 孤立的狀態中,而沒有真正的交流,那它將失去意義(yi) 。”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