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川藏、青藏公路通車70周年 綠色能源點亮高原

發布時間: 2024-12-30 14:50: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迎著藏北高原零下20攝氏度的狂風,重約6噸的風機葉片在海拔4700米的龍源西藏那曲高海拔試驗風電場呼嘯轉動。每年,超1500萬(wan) 度電在這一全球首座超高海拔試驗風電場產(chan) 生,一度成為(wei) 那曲支撐性電源。

  70年來,川藏、青藏公路作為(wei) 連接西藏與(yu) 其他省市的重要通道,極大促進了區域交流與(yu) 經濟發展。曾經物資匱乏的青藏高原,如今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轉變為(wei) 清潔能源的“聚寶盆”,而“兩(liang) 路”也從(cong) 交通動脈變為(wei) “綠色走廊”。


圖為(wei) 12月12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龍源西藏那曲高海拔試驗風電場。(無人機照片)薛蒂 攝

  那曲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中國海拔最高地級市。這裏年均氣溫在零下,每年大風天氣長達8個(ge) 月。11年前,一座座功率高達1.5兆瓦的風機拔地而起,每轉動一小時,便產(chan) 生約1500度的“綠電”,為(wei) 雪域高原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入冬後,風電場技術人員高明感受到巡檢工作難度“加碼”。檢查齒輪箱、發電機、主軸及偏航係統……每周一次巡檢、每台風機耗時五個(ge) 小時,盡管被風吹得瑟瑟發抖,但他充滿欣慰:“隻要風機不發生停機故障,那曲農(nong) 牧民就能溫暖過冬。”

  在青藏公路沿線,高原之城格爾木因路而生、因路而興(xing) ,近年憑借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成為(wei) 柴達木盆地的“綠色明珠”。

  2019年,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you) 化國家示範工程全部在此並網發電,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集風光熱儲(chu) 調荷於(yu) 一體(ti) 的多能互補科技創新項目;今年7月,世界海拔最高的風機葉片製造基地暨綠色氫能創新基地開工建設......格爾木將風、光、熱能轉化為(wei) 電能送入千家萬(wan) 戶,點亮雪域高原。


12月8日,青海海西格爾木,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you) 化國家示範工程。(無人機圖片)薛蒂 攝

  為(wei) 輸送更穩定的清潔能源,今年5月,中國最大的構網型儲(chu) 能電站在格爾木市東(dong) 出口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落地。相關(guan) 企業(ye) 現場負責人蘇嶽將它形象比喻為(wei) “多功能充電寶”,通過智能光儲(chu) 發電技術實現電壓與(yu) 頻率自主調節,可實現2小時充滿電、2小時放電,輸出功率達5萬(wan) 千瓦。通過科技創新,他相信未來清潔能源利用將更高效。

  在川藏公路沿線,一係列水電、光伏和風電項目落地,形成特大型清潔能源項目集群。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200多萬(wan) 塊組件構成龐大的光伏發電係統,分布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柯拉鄉(xiang) 山頂,宛如連綿不絕的“光伏海洋”。作為(wei) 全球首個(ge) 裝機規模達100萬(wan) 千瓦的“水光互補”示範項目,柯拉光伏電站與(yu) 兩(liang) 河口水電站聯合運行,實現了光伏與(yu) 水力發電的高效互補。

  

  12月23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雅礱江兩(liang) 河口水電站水光互補一期項目——柯拉光伏電站。(無人機照片)薛蒂 攝

  “光伏發電不可調節,水電則相反。二者結合能得到可調節的優(you) 質電源,使送出曲線平滑。”在記者麵前,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新能源管理局雅江項目部副主任潘海平算起了“生態賬”:柯拉光伏電站年平均發電量20億(yi) 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60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wan) 噸。

  “清潔能源就像高原上的風一樣,為(wei) 人們(men) 帶來不竭的動能和希望。”潘海平堅守雪域高原,親(qin) 眼見證了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與(yu) 應用。談及期望,這位風電人將對事業(ye) 的希冀藏進社交平台網名中:“風繼續吹”。(完)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