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每一個奮鬥者,最懂新年賀詞裏的厚重情懷

發布時間: 2025-01-01 16:12:00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一元複始山河美,華夏大地氣象新。2024年12月31日晚7時,國家主席習(xi) 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互聯網,發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我們(men) 應該怎樣總結回望2024年,又該如何迎接擁抱2025年——在新年賀詞裏,就有著“怎麽(me) 看”“如何幹”的鮮明答案。“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ge) 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習(xi) 近平主席有力的話語、深切的關(guan) 懷、真情的祝福,鼓舞著億(yi) 萬(wan) 人民在新征程上砥礪前行,用奮鬥再創輝煌。

  回望每一年的新年賀詞,都有一個(ge) 詞語在激勵著我們(men) 不斷前行,這個(ge) 詞語就是“奮鬥”。都說“奮鬥”是個(ge) 動詞,那麽(me) 對它最好的刻畫,就是數據化的量詞:“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預計超過130萬(wan) 億(yi) 元”“糧食產(chan) 量突破1.4萬(wan) 億(yi) 斤”“新能源汽車年產(chan) 量首次突破1000萬(wan) 輛”——在新年賀詞裏我們(men) 看到,過去的一年,有太多成就讓人心潮澎湃,有太多瞬間值得深刻銘記,更有太多的奮鬥者值得我們(men) 致敬。正是每一位中國人奮勇拚搏、攻堅克難,千萬(wan) 行進的足跡最終匯聚成這個(ge) 國家砥礪前行的身影。

  為(wei) 大家所耳熟能詳的“現代化”,也是新年賀詞想要講述的中國故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號首次月背采樣,夢想號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極秦嶺站崛起冰原”……現代化建設是強國賽道上的終極體(ti) 現,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有主動權。而新年賀詞裏所述的每一項成就,都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多少風光盡收眼底,多少坎坷踩在腳下,多少夢想照進實現——唯有親(qin) 身經曆其中的奮鬥者,方知其中滋味。

  在每一年的新年賀詞裏,對於(yu) “人民”二字的落筆,始終力若千鈞。“基礎養(yang) 老金提高了,房貸利率下調了,直接結算範圍擴大方便了異地就醫,消費品以舊換新提高了生活品質……”新年賀詞全景式回顧了一個(ge) 個(ge) 熟悉又溫暖的民生場景,那是大家對於(yu) 美好生活的共識。一個(ge) 日新月異、活力滿滿的中國,它的底氣源自人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們(men) 從(cong) 老百姓的笑臉中,能感受到中國前進的信心!

  當時代的畫卷徐徐鋪展,我們(men) 清晰地看到它在許多人身上標注出的印記:“巴黎奧運賽場上,我國體(ti) 育健兒(er) 奮勇爭(zheng) 先,取得境外參賽最好成績”“麵對洪澇、台風等自然災害,廣大黨(dang) 員幹部衝(chong) 鋒在前”“無數勞動者、建設者、創業(ye) 者,都在為(wei) 夢想拚搏”“我為(wei)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光榮屬於(yu) 他們(men) ,也屬於(yu) 每一個(ge) 挺膺擔當的奮鬥者”——新年賀詞已經給出啟示,當我們(men) 永葆奮鬥之心、砥礪拚搏之誌、實踐報國之行,就一定能在人生跑道上取得優(you) 異成績。

  成就是奮鬥出來的,收獲是耕耘出來的,時間則是最大的變量。所以,我們(men) 才更加清楚接下來的使命——“2025年,我們(men) 將全麵完成‘十四五’規劃。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wei) 的政策,聚精會(hui) 神抓好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持經濟社會(hui) 發展良好勢頭。”從(cong) “廣大”處謀劃,於(yu) “精微”處落子,每一個(ge) 奮鬥者肩膀上的擔子都可謂不輕。成就不會(hui) 自動從(cong) 天而降,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裏,是從(cong) “立題”到“破題”的真實書(shu) 寫(xie) 。在@所有人的新年賀詞裏,我們(men) 感受到了這樣的時代立意。

  每一個(ge) 奮鬥者,最懂新年賀詞裏的深厚情懷。中國之“大”,不僅(jin) 在地域的廣闊、經濟的繁榮、人口的眾(zhong) 多,還在於(yu) 使命的偉(wei) 大:堅定不移朝著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奮勇前進!迎麵向我們(men) 走來的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謀篇之年,也是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關(guan) 鍵之年。此時此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第一要務,而它的踐行,不僅(jin) 有時間的傾(qing) 注,更有奮鬥的力量。新年賀詞“言有盡而意無窮”,而奮鬥的落筆,已是鏗鏘有力。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