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再這樣下去,新疆就成“魚米之鄉”了!

發布時間: 2025-01-03 14:25:00 來源: 石榴雲/新疆日報

  2024年全國糧食總產(chan) 首次突破1.4萬(wan) 億(yi) 斤,實現高位增產(chan) 。與(yu) 全國糧食增產(chan) 同樣引人關(guan) 注的是,全國糧食單產(chan) 冠軍(jun) 花落新疆。

  人盡皆知的棉花生產(chan) 大區,如今拿下糧食單產(chan) 紀錄,新疆真的要成功逆襲,圓自己一個(ge) “魚米之鄉(xiang) ”夢嗎?

  答案是肯定的。

圖片

  2024年9月初,呼圖壁縣製種玉米迎來豐(feng) 收。來源:呼圖壁縣融媒體(ti) 中心

  先來看看去年新疆交出的近乎滿分的糧食答卷吧。

  2024年,新疆糧食產(chan) 能實現大幅提升,全年糧食單產(chan) 達524.8公斤/畝(mu) ,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0公斤,曆史上首次排名全國首位。

  糧食平均單產(chan) 較上年增加24.7公斤,單產(chan) 增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5倍。

  新疆全年糧食種植麵積達4440萬(wan) 畝(mu) ,較上年增加202.8萬(wan) 畝(mu) ,麵積增量居全國第一;糧食總產(chan) 466億(yi) 斤,較上年增加42.2億(yi) 斤,成為(wei) 近三年國內(nei) 唯一糧食累計增產(chan) 超百億(yi) 斤的省區。

  新疆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小麥和玉米,包攬了全國小麥、玉米大麵積單產(chan) 紀錄。小麥百畝(mu) 、千畝(mu) 、萬(wan) 畝(mu) 單產(chan) 分別創出795.8公斤、756.2公斤、720.39公斤全國大麵積高產(chan) 紀錄;玉米千畝(mu) 、萬(wan) 畝(mu) 、百萬(wan) 畝(mu) 單產(chan) 分別創出1550.15公斤、1392.7公斤、1164.7公斤全國大麵積高產(chan) 新紀錄。

圖片

  2024年9月15日,呼圖壁縣五工台鎮龍王廟村,農(nong) 機手駕駛收割機收獲玉米。陶維明攝

  新疆糧食品質達到曆史同期最好水平。2024年小麥食品安全指標合格率100%,位居全國第一。一等小麥占比達96%,高於(yu) 全國平均值近30個(ge) 百分點,位居全國第一。糧食品質優(you) 越,黃曲黴素含量為(wei) 0。

  這樣的糧食生產(chan) 能力是不是與(yu) 新疆戈壁荒漠、幹旱少雨的傳(chuan) 統印象不太匹配,是不是與(yu) 傳(chuan) 統“魚米之鄉(xiang) ”的印象南轅北轍?

圖片

  2024年8月31日,呼圖壁縣玉糧倉(cang) 農(nong) 作物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工人在晾曬玉米。陶維明攝

  我們(men) 來重新認識一下新疆糧,重新審視這些年新疆糧食工作發生的變化。

  這些年,黨(dang) 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五大戰略定位”,全國優(you) 質農(nong) 牧產(chan) 品重要供給基地被明確提出。新疆立足該定位,將糧食工作方針由“區內(nei) 平衡、略有結餘(yu) ”調整為(wei) “區內(nei) 結餘(yu) 、供給國家”,提出“擴麵積、攻單產(chan) 、增總量、提產(chan) 能”的工作思路,勵誌要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糧食產(chan) 能提升絕非多種地、多澆水這麽(me) 簡單。當前,在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尤其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糧食生產(chan) 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擴大麵積、透支地力的辦法提升糧食產(chan) 能,是絕對行不通的。

  必須要堅定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 戰略,清楚地認識到糧食產(chan) 能提升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以糧食產(chan) 能提升促進產(chan) 量提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疆在水資源管理、政策支持、技術集成等方麵同步發力,將“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理念運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各個(ge) 環節,實現糧食產(chan) 能與(yu) 產(chan) 量協同提升,走出一條糧食高水平增產(chan) 之路。

  首先破題“水資源保障”。近年來,新疆抓住“水”這個(ge) 農(nong) 業(ye) 發展的命脈,係統性重塑了全疆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ti) 係,堅持節水、蓄水、調水、增水統籌發力,建立農(nong) 作物需求和供水相匹配的灌溉製度,提級開展保春灌、抓夏灌、穩秋灌、搶冬灌四季調度,不斷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2024年,新疆農(nong) 業(ye) 供水560.08億(yi) 立方米,比2023年多供水3.12億(yi) 立方米;灌溉麵積7.74億(yi) 畝(mu) 次,比2023年多灌溉624萬(wan) 畝(mu) 次,充足的水資源供應幫助新疆糧克服幹旱少雨的先天不足,為(wei) 增產(chan) 增效創造了有力條件。

  其次是打出政策“組合拳”。自治區科學下達糧食生產(chan) 目標任務,逐級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書(shu) ,實施最嚴(yan) 格的實績考核,形成五級黨(dang) 政抓糧食生產(chan) 的工作格局。製定一攬子財政金融支持政策,統籌資金214.3億(yi) 元,支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良種培育和產(chan) 業(ye) 發展等,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大豆種植補貼、農(nong) 機具補貼和到戶產(chan) 業(ye) 幫扶等政策,確保政府抓糧得實惠、農(nong) 民收入有保障。

圖片

  2024年9月13日,專(zhuan) 家在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奎蘇鎮的 “糧春1758”百畝(mu) 高產(chan) 示範田進行實打驗收測產(chan) 。楊波攝

  有了上述基礎保障,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通過建“良田”、施“良法”、配“良機”、用“良種”、創“良製”,不斷提升糧食生產(chan) 環節能力水平。

  ——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5854萬(wan) 畝(mu) 。把過去的“低產(chan) 田”“細碎田”變成了“噸糧田”“滴灌田”。

  ——編製符合新疆實際的“糧食生產(chan) 教科書(shu) ”,製定小麥、玉米、大豆等優(you) 質高產(chan) 栽培技術方案,集成推廣合理密植等關(guan) 鍵技術,改變以往各地單打獨鬥、靠經驗幹的傳(chuan) 統模式。

  ——持續推進製種強區建設,篩選評定耐密、抗逆、高產(chan) 的主導品種,引導農(nong) 戶“看禾選種”,提升糧食增產(chan) “芯”動能。

  ——推動農(nong) 機農(nong) 藝深度融合,聚焦高產(chan) 密植、低損高效收獲等關(guan) 鍵環節,加快高效專(zhuan) 用農(nong) 機裝備研發推廣。

  ——開展“百畝(mu) 攻關(guan) 、千畝(mu) 創建、萬(wan) 畝(mu) 示範”,輻射帶動全區小麥一半以上單產(chan) 過千斤、玉米三成以上實現“一季噸糧田”。

  在一係列卓有成效的措施的驅動下,新疆正不斷補齊糧食生產(chan) 短板,鍛造產(chan) 能產(chan) 量協同提升的長板,高質量的增產(chan) 之路已具雛形。

  雖然新疆糧食總產(chan) 與(yu) 國內(nei) 糧食生產(chan) 大區還有一定差距,但當看到單產(chan) 第一背後的實踐與(yu) 努力,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持續不斷將“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理念運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各個(ge) 環節,新疆有能力實現糧食生產(chan) 更多新的突破,也一定會(hui) 為(wei) 全國糧食安全作出更大新疆貢獻。逐夢“魚米之鄉(xiang) ”的同時,祖國西部的“塞上糧倉(cang) ”將更加豐(feng) 沃。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