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ya) 冬會(hui) 即將開幕之際,黑龍江各個(ge) 城市以獨具特色的冰雪運動項目迎接著亞(ya) 冬會(hui) 的到來。
揮旗,開滑,鶴崗市鬆鶴滑雪場,滑雪愛好者們(men) 競相出發。在亞(ya) 冬會(hui) 開幕臨(lin) 近之際,“助力亞(ya) 冬會(hui) 展大美鶴崗”係列活動——鶴崗市大眾(zhong) 高山滑雪比賽正式開賽。
自上世紀90年代,高山滑雪就成了鶴崗的優(you) 勢冰雪項目。至今,已有8名鶴崗籍運動員代表中國參加冬奧會(hui) ,其中兩(liang) 人獲得了11個(ge) 世界冠軍(jun) 。
數據顯示,正式“開板”一個(ge) 月來,鶴崗的兩(liang) 大滑雪場已接待了3000多位慕名而來的滑雪愛好者,隨之帶動的周邊冰雪遊、民宿、餐飲等收入已超過626萬(wan) 元。
變品牌為(wei) 招牌
“冠軍(jun) 之城”發展賽訓經濟
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4—2025冰雪季旅遊市場有望突破5億(yi) 人次和6000億(yi) 元,冰雪運動在促進旅遊發展的同時,各地利用自身優(you) 勢運動項目,還探索出了發展新路。
在黑龍江七台河短道速滑館內(nei) ,一場特殊的短道速滑“全國賽”正在進行。46名短道速滑運動員在冰場上火力全開。隊員裏,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這些來自新疆、江蘇、甘肅、北京等十幾個(ge) 省份的小選手,其實都是在七台河職業(ye) 學院短道速滑訓練中心參加培訓的小學員。
七台河人口不到百萬(wan) ,但在過去的30多年間,在短道速滑項目中就已走出了楊揚、王濛、範可新等14位冬奧和世界冠軍(jun) ,奪得185枚世界級金牌。2022年,七台河市被中國奧委會(hui) 授予“奧運冠軍(jun) 之城”。小隊員們(men) 的教練張傑就是七台河的第一位世界冠軍(jun) ,她曾在1993年世錦賽上奪冠。
變品牌為(wei) 招牌,近年來,七台河開始大力發展“賽訓經濟”。從(cong) 累計投資1億(yi) 元打造七台河短道速滑賽訓基地,到建設國際標準化冰場,最近兩(liang) 年內(nei) ,已有北京、上海等18支短道速滑隊伍的370餘(yu) 名專(zhuan) 業(ye) 運動員來到七台河轉訓集訓。不久前,七台河市又成了中國-上合組織冰雪體(ti) 育示範區輔助區,全麵開啟打造麵向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短道速滑項目合作的新平台。
從(cong) 樂(le) 民到富民
體(ti) 育強項拉動製造業(ye) 活力
如果說短道速滑是七台河人心中的榮耀,那麽(me) 冰球則是齊齊哈爾人難以割舍的生活樂(le) 趣。今天,在這座冰球之城,從(cong) 全民運動,到學校教育,再到裝備製造,一個(ge) 關(guan) 於(yu) 冰球的生態圈正在形成。
新年的第一個(ge) 周末,在齊齊哈爾的200多塊室內(nei) 外冰場上,隨處可見的是奮力揮杆的冰球愛好者。
發展了70年的冰球運動,幾乎伴隨著每個(ge) 齊齊哈爾人成長,僅(jin) 齊齊哈爾中小學冰球隊的數量就達到了100支,冰球名校二馬路小學更是先後培養(yang) 出了60多位冰球國手。
今天,火熱的冰球運動又在轉化為(wei) 齊齊哈爾製造業(ye) 的新動力。新年剛過,齊齊哈爾這家冰刀製造企業(ye) 的智能化生產(chan) 車間就開足馬力,通過技術創新,企業(ye) 已申請了包括材料、製造技術等5項專(zhuan) 利。位居行業(ye) 前沿的產(chan) 品受到全國多地乃至德國、荷蘭(lan) 的經銷商青睞。去年一年,企業(ye) 僅(jin) 冰刀的生產(chan) 就實現營收1300餘(yu) 萬(wan) 元。目前,齊齊哈爾市還在推動建設冰雪裝備產(chan) 業(ye) 園項目。
黑龍江省體(ti) 育局副局長 莊士超:在黑龍江省幾乎每個(ge) 城市都有自己獨具傳(chuan) 統和優(you) 勢的冰雪運動,這些年我們(men) 積極提倡“一市一品”或者“一市多品”,比如伊春的冰壺,七台河的短道,鶴崗的高山滑雪,雞西的越野滑雪。我們(men) 現在做的就是讓每個(ge) 城市特色運動變為(wei) 體(ti) 育品牌。
總台央視記者 黃達:在我們(men) 從(cong) 黑龍江體(ti) 育局拿到的這份剛剛出爐的1月6日—19日全省賽事活動的表格裏,半個(ge) 月的時間內(nei) ,和冰雪運動直接相關(guan) 的活動就達到了40多項。隨著亞(ya) 冬會(hui) 的到來,東(dong) 北地區的冰雪運動正在加速升溫,其帶動的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也在持續延伸和拓展。曾經一度沉睡的“冷”資源也正因此被不斷激活,迸發出經濟發展的“熱”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