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人民日報∣新疆尉犁縣達西村各族群眾團結一心建設美麗家鄉

發布時間: 2025-01-08 10:42:00 來源: 人民日報

  新疆尉犁縣達西村各族群眾(zhong) 團結一心建設美麗(li) 家鄉(xiang) ——

  擰成一股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講述·回信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 李亞(ya) 楠

  學生們(men) 在尉犁縣羅布麻種植基地參觀。奧瓊 攝

  王曉紅在電商直播基地直播銷售農(nong) 特產(chan) 品。劉佳 攝

  沙吾爾·芒力克(右一)和村民交流蔬菜種植經驗。白佳麗(li) 攝

  達西村新貌。蔡增樂(le) 攝

  2014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尉犁縣達西村全體(ti) 村民回信指出,“把黨(dang) 的好政策落實到每家每戶,把生產(chan) 搞得更好,把民族團結搞得更好,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10多年來,達西村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電商產(chan) 業(ye) 、充分開發旅遊資源。在各族群眾(zhong) 齊心奮鬥下,如今的達西村環境優(you) 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民族團結,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編 者

  達西,在維吾爾語裏是“鹽堿地”的意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尉犁縣達西村曾經是鹽堿嚴(yan) 重、人煙稀少的貧瘠之地。幾十年來,各族群眾(zhong) 團結奮鬥,硬是從(cong) 鹽堿地上走出了一條致富路,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如今的小康村。

  發展電商,銷路越來越好

  “剛出爐的饢,薄脆中帶著麵香嘞……”

  “這是我們(men) 村的梨園,果農(nong) 們(men) 正在剪枝,2024年的香梨已全部摘完開始銷售……”

  村民王曉紅帶著自拍杆,將達西村的村容村貌拍成短視頻,上傳(chuan) 到社交平台向網友介紹自己的家鄉(xiang) :“大家多了解達西村,多看看我們(men) 農(nong) 特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過程,對我們(men) 產(chan) 品的信任度就會(hui) 越來越高。”

  2015年,尉犁縣電商協會(hui) 落地達西村,通過引入電商產(chan) 業(ye) ,幫助周邊村民銷售農(nong) 特產(chan) 品。聽說培訓免費,不少村民放下鋤頭,拿起手機和鼠標,幹起了電商業(ye) 務。王曉紅就是其中一員,如今已經是年銷售額超百萬(wan) 元的網店經營者。

  “有專(zhuan) 業(ye) 人員手把手教,從(cong) 賬號注冊(ce) 、後台運營,到產(chan) 品營銷,一條條講得明白。”王曉紅說,第二年村裏的香梨滯銷,當時每公斤收購價(jia) 才1元錢,為(wei) 了幫助果農(nong) 減少損失,村裏組織電商統一銷售。“我們(men) 以每公斤2—3元的價(jia) 格從(cong) 村民手裏收購,再經過包裝後以成本價(jia) 銷售。那年,大家齊心協力賣出了十幾噸香梨。”王曉紅說,從(cong) 那以後,自己的店鋪生意也逐漸有了起色。2022年,王曉紅幫助果農(nong) 銷售葡萄幹,7天就賣出去12噸,現在每年銷售額穩定在150萬(wan) 元以上。

  因為(wei) 電商發展而受益的不隻王曉紅。羅布麻茶、羅布麻蜜、尉犁小油饢、庫爾勒香梨、若羌紅棗、昆侖(lun) 雪菊……走進總麵積近3000平方米的尉犁縣電商直播基地,100多種優(you) 質農(nong) 特產(chan) 品整齊排列,不少主播正在直播。

  直播基地設置尉犁禮物線下體(ti) 驗館、快遞攬運中心、孵化培訓中心等六大功能區,構建了“農(nong) 戶生產(chan) +企業(ye) 加工包裝+電商銷售+物流配送”全產(chan) 業(ye) 鏈。直播基地負責人米日阿依·阿西木介紹,目前有38名村民從(cong) 事電商產(chan) 業(ye) ,共培育出14家電商企業(ye) ;基地在全縣免費培訓電商人才3100餘(yu) 人;近10年來,引導全縣新開網店138家,實現穩定就業(ye) 906人。

  2024年,達西村村集體(ti) 收入230.55萬(wan) 元,電商成為(wei) 拉動就業(ye) 、促進農(nong) 民增收、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的新動力。“電商搭建了達西村連接外部世界的平台,農(nong) 產(chan) 品的銷路越來越好,大家收入也越來越高。”米日阿依說。

  村子變美,遊客越來越多

  走進達西村,道路兩(liang) 側(ce) 的彩色圍欄圍起一個(ge) 個(ge) 花壇,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夏提古麗(li) ·熱合曼說:“待到春夏時節鮮花盛開,整個(ge) 村子都飄著花香。”

  夏提古麗(li) 曾是達西展館的講解員,累計給90萬(wan) 人次遊客講解過達西村的故事,對村裏的點滴變化如數家珍:自來水、天然氣入戶全覆蓋,維修、新建柏油路25.3公裏,硬化7200平方米泥土路麵,村內(nei) 主幹道安裝節能路燈200盞,建起550米葡萄長廊,新建排汙主管網3.87公裏、入戶管網21.5公裏……

  隨意走進一條小巷,整齊的房屋外牆上用圖畫展現著達西村農(nong) 業(ye) 從(cong) 純人工勞作到機械化、規模化生產(chan) 的發展脈絡,鼓舞著村民,也裝點著村容村貌。“我們(men) 陸續改造和美化庭院大門圍牆260餘(yu) 戶,充分挖掘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新功能。”夏提古麗(li) 說。

  梨花節、星光夜市、豐(feng) 收節、燒烤節……在達西村定期舉(ju) 辦的活動中,民間藝人和農(nong) 牧民文藝演出隊帶來精彩的民族音樂(le) 演奏、民俗歌舞展演等,不斷增強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的吸引力。

  “不隻景美,我們(men) 這裏還有不少遊客喜愛的研學課程。”夏提古麗(li) 介紹,從(cong) 達西展館到科技館,再到中華文化園,遊客在這裏能接受愛國主義(yi) 教育,還能體(ti) 驗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2024年1—11月,達西村接待遊客數量超過5.1萬(wan) 人次,開展研學活動32場次,近萬(wan) 人次參加。

  喀哈爾·喀日每天打包寄出100多公斤饢,加上實體(ti) 店銷售,旅遊旺季日營業(ye) 額有七八千元;熱孜完·卡哈把空房子騰出來改造成了民宿,房前屋後的空地種上了水果、蔬菜,遊客住在農(nong) 家院,體(ti) 驗采摘與(yu) 特色美食;阿依古麗(li) ·艾木爾建起了手工酸奶加工廠,生產(chan) 的酸奶、奶皮、奶酪等被遊客當伴手禮帶走……目前,全村共有民宿9家、采摘園16家,旅遊旺季每戶平均月收入達1萬(wan) 元。

  2024年,達西村農(nong) 牧民人均純收入3.92萬(wan) 元。“我們(men) 還打造了紅色達西旅遊民宿一條街,可以為(wei) 遊客提供更舒適的遊玩體(ti) 驗。”夏提古麗(li) 說。

  互幫互助,致富路越來越寬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

  走進石榴巷,巷道兩(liang) 側(ce) 矗立著錯落有致的建築,每戶門口的標識牌上都記錄著動人的故事:吐爾遜·司馬義(yi) 家,二十多年如一日收養(yang) 照顧患病的棄嬰,是“無私大愛之家”;牙生·芒力克吃苦耐勞,經營著一家烤包子店,是“自主創業(ye) 之家”;艾合買(mai) 提·艾米都大力推進庭院養(yang) 殖,是“養(yang) 殖能手”……

  無論什麽(me) 樣的身份,達西村人始終記得:“金銀財寶不算真富,團結和睦才是幸福”,這是達西村從(cong) 曆史發展中總結出的經驗。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達西村維吾爾族村民多以養(yang) 殖和種植果樹為(wei) 生,漢族村民則以種菜、種棉花為(wei) 主。“有饢掰開一起吃!”上個(ge) 世紀,老支書(shu) 沙吾爾·芒力克就號召村民互相學習(xi) 、互相幫助。

  最早嚐到甜頭的是維吾爾族村民艾沙·吾守爾,“我家25畝(mu) 地全部種上棉花,漢族兄弟帶著我鋤草、施肥、澆水。1990年,我家年純收入就有兩(liang) 萬(wan) 多元。”

  如今,艾沙·吾守爾把自己家建成了“同心小院”,自己設計了民族團結示範牆、民族團結故事牆、傳(chuan) 統文化長廊等,擺放著56個(ge) 民族的剪紙肖像,給前來參觀的遊客講述達西村各族群眾(zhong) 團結一心、增收致富的故事。

  40多年前,杜孟河一家從(cong) 山東(dong) 來到達西村,村幹部帶領全村村民幫他們(men) 修建新居,“維吾爾族兄弟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讓我們(men) 住,把熱乎乎的饢掰給我們(men) 吃,我們(men) 的心暖了,眼眶熱了,尋思著就把這當家了。”杜孟河說。

  幾十年過去,民族團結依然是達西村不斷發展的密碼,各族群眾(zhong) 互相交流,齊心拓寬致富之路。

  村民李文龍剛從(cong)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回來,好大哥吾買(mai) 爾·尼亞(ya) 孜在庫爾勒住院,他寧願放下自己手裏的農(nong) 活,也要去探望。“認識十幾年,早處成了親(qin) 人。”李文龍一直做裝修生意,認識了吾買(mai) 爾後,經吾買(mai) 爾介紹在達西村買(mai) 了房,雙方成了鄰居。吾買(mai) 爾家開了風情園,裝修的事兒(er) 都交給李文龍幫忙操辦。風情園深受遊客喜歡,吾買(mai) 爾對著李文龍豎起大拇指:“多虧(kui) 了好兄弟幫忙!”

  達西村現在已有318戶村民結成民族團結對子。“這裏的各族群眾(zhong) 像沙漠裏的胡楊一樣,根連著根、心連著心。”夏提古麗(li) 說,達西村的美麗(li) 蝶變,離不開黨(dang) 的好政策,更離不開各族群眾(zhong) 的齊心奮鬥,“隻要大家緊緊凝聚在一起,日子一定一天更比一天好。”

  《人民日報》2025年1月7日6版

  團結和睦 村裏更富(快評)

  孫佩瑾

  達西村的發展變化說明,有黨(dang) 的好政策,有各族群眾(zhong) 齊心奮鬥,就一定能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舒心幸福的生活。

  生活中,村民們(men) 親(qin) 如一家。騰出房子借住、掰開熱饢一起吃……各族村民心連心,鄰居處成親(qin) 人,有事盡心幫忙照顧。團結和睦,是共同生活的基礎,也是更加幸福的保障。

  致富路上,大家攜手奮鬥,村裏能人帶頭做電商,大家一起努力銷售農(nong) 特產(chan) 品;建設美麗(li) 家園,深度開發特色文旅資源……曾經的貧困村,走出寬闊的致富路。“口袋裏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正是達西村群眾(zhong) 團結一心、勤勞致富的生動寫(xie) 照。

  生活富足,齊心協力,相信達西村的未來會(hui) 越來越好。這樣的村子,也將在祖國大地上不斷湧現,為(wei) 民族團結、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