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研究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9日國新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5年進展。
適時啟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十五五”實施方案起草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陳亞(ya) 軍(jun) 介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5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從(cong) 經濟總量看,2024年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chan) 總值預計增長到8.6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對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陳亞(ya) 軍(jun) 表示,5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有關(guan) 部門紮實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編製出台了一批重大規劃,“1+N”的規劃體(ti) 係全麵形成;謀劃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近5年來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等資金支持川渝兩(liang) 地項目建設近4000億(yi) 元;布局打造一批重要平台;統籌推進了一批重大改革;建立健全了一套工作機製。
2025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收官之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組織開展規劃實施進展總結評估,推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結合國家“十五五”規劃編製,適時啟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十五五”實施方案起草工作。
全球超1億(yi) 台智能手機出自川渝
近年來,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正成為(wei) 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亮點。
四川省副省長李文清介紹,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是川渝創新實力最強、產(chan) 業(ye) 基礎最好的支柱產(chan) 業(ye) 。成渝地區成為(wei) 全球前十電子信息製造業(ye) 聚集地,目前,全球近8000萬(wan) 台筆記本電腦、超1億(yi) 台智能手機都出自川渝。
汽車製造方麵,重慶發揮整車製造優(you) 勢,四川發揮動力電池和清潔能源配套方麵競爭(zheng) 力,雙方共建產(chan) 業(ye) 鏈供需對接平台,已匯聚整車及零部件製造企業(ye) 超2000家,全國每七台汽車有一台產(chan) 自川渝、超過五分之一的動力電池實現“川渝造”。
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曹俊傑說,成都市與(yu) 重慶主城都市區建立了多層級、多領域的合作機製。先進製造業(ye) 方麵,兩(liang) 地建成全球最大的OLED生產(chan) 基地和中國最大的柔性顯示產(chan) 業(ye) 集聚地。兩(liang) 地汽車零部件全域配套率提升到80%。同時,兩(liang) 地在生物醫藥、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聯動發展,加快構建體(ti) 現成渝特色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以大帶小、以點帶麵破解“大城市病”
近年來,按照樹立“一盤棋”思想和唱好“雙城記”要求,突出“雙城”引領,強化“雙圈”互動,促進“兩(liang) 翼”協同,雙城經濟圈的空間格局正在不斷優(you) 化。
陳亞(ya) 軍(jun) 說,“雙城”引領不是一味要做大雙城,而是要推動城市發展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nei) 涵提升轉變。5年來,重慶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成都紮實開展公園城市建設,城市的宜居和韌性安全水平都在穩步提升。
陳亞(ya) 軍(jun) 表示,“雙圈”方麵,成都都市圈、重慶都市圈建設步伐加快,同城化水平不斷提高,“雙城”間火車日均客流達到7萬(wan) 人次,連接“雙圈”的渝西地區與(yu) 川中四市合作不斷加強。“兩(liang) 翼”方麵,從(cong) 北翼看,渝東(dong) 北、川東(dong) 北一體(ti) 化穩步推進;從(cong) 南翼看,川南、渝西探索建立跨區域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協調機製。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推動重慶、成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注重以大帶小、以點帶麵,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發展更加協調;進一步強化雙城經濟圈對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wu) 蒙山區、大小涼山等周邊欠發達地區的引領帶動,不斷提高區域協調發展的水平。
川渝共簽訂落實了131項生態環保合作協議
“我們(men) 目前一共簽訂落實了131項生態環保合作協議,一體(ti) 推進美麗(li) 川渝建設。”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新武說。
在跨界汙染協同治理方麵,兩(liang) 地設立了全國首個(ge) 跨省市聯合河長製辦公室,攜手治理81條跨界河流,長江幹流川渝段國控斷麵年均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在生態係統協同保護方麵,兩(liang) 地建立了川渝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提前1年完成了1.5萬(wan) 艘漁船、2.7萬(wan) 名漁民退捕上岸任務。在綠色發展協同轉型方麵,兩(liang) 地共建千億(yi) 立方米天然氣產(chan) 能基地,建成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
“今年重慶將承辦世界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陳新武說,將以此為(wei) 契機,會(hui) 同四川方麵一體(ti) 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xiang) 等“九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