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北部都會區建設,打開香港發展新天地

發布時間: 2025-01-13 21:04: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北部都會(hui) 區的地理位置不但可以為(wei) 香港發展提供大量土地,還可以把產(chan) 業(ye) 發展帶到新的高度。”在香港北部都會(hui) 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看來,這片土地可以讓香港與(yu) 大灣區內(nei) 地城市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更好互動,“為(wei) 香港帶來更大的發展活力”。

  在香港由治及興(xing) 的發展大勢下,北部都會(hui) 區亮麗(li) 的前景吸引了眾(zhong) 多目光。目前已有85家企業(ye) 與(yu) 香港特區政府簽署《支持及參與(yu) 北部都會(hui) 區發展意向書(shu) 》,35家企業(ye) 簽署參與(yu) 北都開發項目協議32份,涉及金額超千億(yi) 港元。

  未來新引擎

  占香港總麵積約1/3的北部都會(hui) 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liang) 個(ge) 地方行政區,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xiang) 郊地區,並有6個(ge) 處於(yu) 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根據香港特區政府2023年公布的《北部都會(hui) 區行動綱領》,這塊毗鄰深圳的區域,將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去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年度施政報告中就明確表示,北部都會(hui) 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特區政府會(hui) 在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提速推進都會(hui) 區內(nei) 與(yu) 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guan) 的工程,完成上述建設計劃後將“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助力吸納人才、留住人才落地生根,並提升市民生活質量,惠民生、添幸福”。

  在中國社科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支振鋒看來,香港發展一直麵臨(lin) 著空間不足、資源約束的難題,同時其核心區距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其他支點城市太遠,從(cong) 物理空間上限製了香港的發展潛力和融入大灣區建設的深度。推進北部都會(hui) 區建設,展現了香港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為(wei) 香港發展注入新動力的決(jue) 心。

  “在未來5年,北部都會(hui) 區將有約6萬(wan) 個(ge) 住宅單位完工,並將推出新的創新科技用地。再過5年,新的住宅單位再增加15萬(wan) 個(ge) ,提供超過1000萬(wan) 平方米的樓麵麵積作不同經濟用途。”李家超強調,北部都會(hui) 區擁有廣闊的土地和明確的產(chan) 業(ye) 定位,將為(wei) 各行各業(ye) 提供優(you) 質商機。

  都會(hui) 新景觀

  “香港商界看到一張非常全麵的發展藍圖。”在實地考察了解北部都會(hui) 區整體(ti) 規劃和現場建設情況後,香港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說,“北部都會(hui) 區的發展潛力巨大,集團對此充滿信心,對香港經濟充滿信心,將全力支持。”

  從(cong) 設立“對接北部都會(hui) 區發展策略專(zhuan) 班”到規劃以“產(chan) 業(ye) 帶動,基建先行”為(wei) 主軸,再到去年10月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特區政府將就新田科技城首階段基礎工程尋求撥款,爭(zheng) 取自2026年至2027年起陸續推出約20公頃新創科用地。經過不斷調整與(yu) 謀劃,如今的北部都會(hui) 區正按下發展“加速鍵”。

  支振鋒分析,北部都會(hui) 區著力發展高端專(zhuan) 業(ye) 服務和物流樞紐,著力打造創新科技地帶,著力建設口岸商貿及產(chan) 業(ye) 區,著力構建藍綠康樂(le) 旅遊生態圈,這些方麵的建設將助力香港城市能級的提升。“北部都會(hui) 區對推動香港的創科產(chan) 業(ye) 、建設區域教育樞紐、促進深港融合發展,以至改善港人的居住條件均有重要作用,值得社會(hui) 各界同心支持。”全國港澳研究會(hui) 成員陳誌豪說。

  在他們(men) 看來,北部都會(hui) 區的規劃願景非常清晰,那就是媲美以國際金融中心為(wei) 標誌的維港都會(hui) 區,成為(wei) 宜居宜業(ye) 宜遊的都會(hui) 區,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一個(ge) “城市與(yu) 鄉(xiang) 郊結合、發展與(yu) 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hui) 景觀。

  融入新機遇

  總麵積約3.89平方公裏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深圳河兩(liang) 側(ce) 以“一河兩(liang) 岸”“一區兩(liang) 園”的理念構建,是香港北部都會(hui) 區與(yu) 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的天然交匯點。“河套為(wei) 港深兩(liang) 地科研機構和企業(ye)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機會(hui) ,特別是在政策創新、人才流動以及科研項目落地方麵具備獨特優(you) 勢。”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表示。

  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看來,作為(wei) 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之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理位置優(you) 越,“是香港融入大灣區的橋頭堡。”以河套為(wei) 代表的北部都會(hui) 區發展,將促進香港與(yu) 其他大灣區城市更緊密的經濟合作和互聯互通,把握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帶來的重要機遇,同時也為(wei) 整個(ge) 大灣區的發展提供新焦點,注入新動力。

  支振鋒認為(wei) ,北部都會(hui) 區建設將大大提升香港與(yu) 廣深在科技和產(chan) 業(ye) 上的銜接、協作,從(cong) 而使香港與(yu) 廣深在地理上“更親(qin) 近”,產(chan) 業(ye) 結合上“更緊密”,發展協同上更有力。開發北部都會(hui) 區,成為(wei) 香港深度參與(yu)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guan) 鍵一步。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表示,作為(wei) 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本地抓手”,北部都會(hui) 區建成後,將形成更高效的深港發展軸,推進大灣區跨境合作和一體(ti) 化發展進程,重塑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體(ti) 係。

(責編: 周晴晴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勇立潮頭大灣區丨“走塑”蔚然成風 香港綠意正盎然

    售賣飲品的店鋪已使用環保材質吸管;點外賣時,許多餐廳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而是換成了木質餐具;不少市民養成了自帶餐具的習慣……這是香港“走塑令”第一階段適應期結束時取得的良好成效  [詳細]
  • “海內外企業對香港發展充滿信心”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布的多項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其中有不少是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除了香港科技園等孵化園區的直接支持,特區政府也通過各種計劃幫助初創企業成長。 [詳細]
  • 赴新疆交流參訪香港青年:“這片土地充滿魅力與溫暖”

    “香港青年探尋西域特色民族文化·新絲路新經濟創新之旅(新疆交流團)”於31日結束。在8天行程裏,20位香港青年到訪烏魯木齊市博物館、新疆大學、天池、吐魯番等地,與當地師生、民眾互動交流,了解新疆的飲食文化、民族風情,體驗新疆“夜經濟”活力。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