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山東(dong) 春冠食品生產(chan) 車間夜裏也燈火通明,一箱箱熟製鵝肝正加緊出貨。
“今年的訂單實在太多了!看來春節都放不了假。”總經理馬立君麵臨(lin) 幸福的煩惱。
2023年,這家專(zhuan) 門製作鵝肝的企業(ye) 銷售收入突破3億(yi) 元,2024年增加到4億(yi) 元。目前,1.5萬(wan) 平方米的新建生產(chan) 車間已經完工,將增加生製鵝肝生產(chan) 線。
當法國“國粹”鵝肝進入中國尋常百姓家,年味又多了一味。
天全水產(chan) 現代農(nong) 業(ye) 園,上百個(ge) 依河而建的圓形流水魚池中,鱘魚正在遊曳。圖片由天全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距春冠食品所在地山東(dong) 臨(lin) 朐縣1900公裏以外的四川天全縣是大熊貓的故鄉(xiang) 之一,如今這裏又多了一張耀眼的金名片——中國川西小縣出產(chan) 全球12%的鱘魚子醬!
隨著“全球六成魚子醬產(chan) 自中國”登上熱搜,突然間中國網民驚奇地發現,很多原本產(chan) 自域外、消費也在域外的“洋貨”,已悄然在中國東(dong) 西南北“紮根”——
在黑龍江省撫遠市蔓越莓種植基地研發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挑選蔓越莓鮮果。新華社記者王建威
在中國大陸最東(dong) 端的黑龍江撫遠,“北美紅寶石”蔓越莓植株正蟄伏過冬,蓄勢待發準備又一季的豐(feng) 產(chan) ;
在中國西北的甘肅隴南,上百萬(wan) 畝(mu) 油橄欖已采摘進入榨油生產(chan) 線,當地人春節拜年帶上一盒新榨橄欖油,健康又體(ti) 麵;
在中國西南的雲(yun) 南澄江,酸甜爆汁的藍莓在春夏之交就可以采摘,24小時內(nei) 從(cong) 枝頭擺上北上廣的超市貨架。這種原產(chan) 於(yu) 北美的藍色漿果,早已適應彩雲(yun) 之南溫潤的陽光。
鵝肝、魚子醬、伏特加、油橄欖、澳洲堅果……這些“洋貨”已大量產(chan) 自中國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被不少網友稱為(wei) “中國新特產(chan) ”。
這些“中國新特產(chan) ”,傳(chuan) 承數千年來中國農(nong) 業(ye) 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傳(chuan) 統,豐(feng) 富中國人的食譜,福澤全世界消費者,拓寬新時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賽道。
“無中生有”的“中國新特產(chan) ”現象,為(wei) 中國人善於(yu) 學習(xi) 、勤勞智慧提供了新注腳,為(wei) 觀察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內(nei) 生動力提供了新視角,印證中國的發展不僅(jin) 關(guan) 乎中國,也關(guan) 乎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產(chan) 於(yu) 法國朗德的朗德鵝,如今在沂蒙老區山東(dong) 臨(lin) 朐大量養(yang) 殖。新華社發
開放互通,山東(dong) 小縣來了法國鵝
如果把對外開放比作一把尺子,“中國新特產(chan) ”無疑是一個(ge) 有趣的刻度:從(cong) 無到有,再到世界級規模,交流互通帶來了新特產(chan) 、新產(chan) 業(ye) 、新市場。
走進臨(lin) 朐的一家養(yang) 殖基地,一身灰色羽毛的朗德鵝昂著頭,眼睛炯炯有神。
這些氣質有別於(yu) 普通家鵝的“洋鵝”身價(jia) 不菲,因為(wei) 它們(men) 生長著“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鵝肝。
少有人知道,這種原產(chan) 於(yu) 法國西南部朗德省、著名的鵝肝專(zhuan) 用品種朗德鵝,已經落戶中國30多年。
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外全方位合作交流的大潮中,與(yu) 朗德省地處同一緯度、地理環境相似的臨(lin) 朐縣,錨定了西鵝東(dong) 養(yang) 。
1988年,山東(dong) 尊潤聖羅捷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國營外貿三利鵝業(ye) 有限公司”,從(cong) 法國引進了幾千隻朗德鵝,開啟了臨(lin) 朐鵝肝產(chan) 業(ye) 發展之路。
第一次見到這批“異國來鵝”,臨(lin) 朐鵝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聖羅捷董事長高世峰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稀奇、非常高貴、非常高端、非常奢侈”。當時,他們(men) 最大的困難是一切從(cong) 零開始,無章可循,甚至不知道怎麽(me) 照顧這批珍貴的鵝。
為(wei) 讓漂洋過海而來的朗德鵝真正落戶臨(lin) 朐,公司不惜重金,從(cong) 法國請來畜牧博士凱森。
“20世紀90年代,他一個(ge) 月工資15萬(wan) 元人民幣,配車、配翻譯、住酒店,在我們(men) 這邊陸陸續續教了3年多,把從(cong) 鵝苗孵化到喂養(yang) 防疫,包括後期屠宰的一整套技術完完全全教給了我們(men) 。”聖羅捷總經理高元良至今認為(wei) ,專(zhuan) 家貴有貴的道理。
最初引進朗德鵝時,臨(lin) 朐縣每年隻能培育兩(liang) 季鵝苗,跟不上市場需求。後來,聖羅捷與(yu) 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合作創建反季節產(chan) 蛋基地,經過不斷實踐探索,目前臨(lin) 朐一年四季都可培育鵝苗。
元老級養(yang) 殖戶高尚坤養(yang) 過奶牛,常苦於(yu) 市場行情不穩定。“現在一年養(yang) 8批鵝,每批出欄1000多隻,一隻朗德鵝的利潤在30元左右,很少起伏。”
現在朗德鵝已經紮根中國。臨(lin) 朐縣年產(chan) 鵝肝約5000噸,占全國產(chan) 量的70%,居亞(ya) 洲第一位。臨(lin) 朐已形成朗德鵝全產(chan) 業(ye) 鏈條,所產(chan) 鵝肝醬、紅酒鵝肝等產(chan) 品,不僅(jin) 熱銷北上廣深和港澳,也成為(wei) 日本、歐洲、東(dong) 南亞(ya) 食客舌尖上的美味。
“洋貨”土產(chan) 並紮根,是政府引導和企業(ye) 創新的成功“合奏”。
2023年“柏林全球橄欖油獎”大賽中,甘肅隴南出產(chan) 的“祥宇牌”有機特級初榨橄欖油,在30多個(ge) 國家選送的800多個(ge) 橄欖油樣品中脫穎而出,斬獲金獎2項、銀獎1項。
隴南白龍江河穀,油橄欖披著一襲磨砂質感的灰綠色“外衣”——僅(jin) 憑樹葉,就知道“血統”和本地樹種不同。
隴南引種油橄欖,也有一段開放交流的精彩往事。
上世紀60年代,中國接受了阿爾巴尼亞(ya) 政府贈送的一萬(wan) 多株油橄欖樹苗,並集中在四川、湖北、雲(yun) 南等地試種。不過,這些地區試種後發現,病蟲害嚴(yan) 重,產(chan) 量低。
在甘肅省隴南市一處油橄欖種植基地拍攝的從(cong) 希臘引進的油橄欖樹品種“奇跡”。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油橄欖生長環境特殊,不耐旱,但下半年降水量又不能太大;不耐寒,但溫度過高又會(hui) 影響花芽分化。這些條件限製了栽培區域。”甘肅省林業(ye) 科學研究院油橄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薑成英說。
20世紀80年代,中國林科院專(zhuan) 家徐偉(wei) 英教授、鄧明全研究員多次實地考察論證,認為(wei) 隴南亞(ya) 熱帶幹熱河穀地區,氣候土壤條件與(yu) 地中海沿岸相似,非常適合種植油橄欖。就這樣,中國西北一隅成功為(wei) 原產(chan) 地中海的油橄欖,找到了另外一個(ge) “家”。
1998年,因為(wei) 隴南市武都區成功引種油橄欖,由國際油橄欖理事會(hui) 繪製的《世界油橄欖分布圖》,第一次標上了中國的名字;2005年,“武都橄欖油”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認證;2009年,武都區產(chan) 油橄欖鮮果2600噸,創造了中國產(chan) 油橄欖最高紀錄;2011年,中國經濟林協會(hui) 授予武都區“中國油橄欖之鄉(xiang) ”稱號。
10月31日,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一家油橄欖加工企業(ye) ,工作人員在生產(chan) 線上作業(ye) 。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與(yu) 油橄欖引進之路相似,另一種“洋貨”的引種更加成功,“全球第一產(chan) 區”已經花落中國雲(yun) 南——這就是原產(chan) 澳大利亞(ya) 的澳洲堅果,也叫夏威夷果。
作為(wei) 雲(yun) 南省引進第一粒澳洲堅果種子的人,86歲的王正國回憶往事仍然難抑激情。
20世紀80年代初,時任雲(yun) 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的王正國,和國外同行交流得知,澳大利亞(ya) 和夏威夷地區大麵積種植這種堅果後,不但能提高當地經濟收入,還能增加植被覆蓋率。這讓他有些心動,於(yu) 是引進種苗嚐試栽種。
在此之前,他長期在西雙版納跟橡膠打交道,都沒見過澳洲堅果,更不用說種了。麵對考驗,他和團隊借鑒國外的種植經驗,結合雲(yun) 南當地的土壤特點,最終育成了5株種苗,並在西雙版納景洪、臨(lin) 滄永德、德宏瑞麗(li) 、紅河河口等地,自海拔330米至1340米的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進行適應性試種。
1994年,有關(guan) 單位對試種點進行全麵調研後,認定澳洲堅果在雲(yun) 南試種成功。
“隻要在合適的海拔範圍內(nei) ,澳洲堅果在雲(yun) 南完全可以‘安家’。”王正國說。
隨後,這個(ge) 彩雲(yun) 之南的省份,計劃推廣種植3萬(wan) 畝(mu) 澳洲堅果,讓邊疆山區少數民族群眾(zhong) ,能借助這棵“搖錢樹”脫貧致富。
經過30年的引種、試驗、推廣和示範,澳洲堅果終於(yu) 在雲(yun) 南“修成正果”,成為(wei) 一個(ge) 世界級的新產(chan) 業(ye) 。
“土洋結合”,淮河之畔“流”出伏特加
今天,當歐洲伏爾加河畔的人們(men) ,飲下一杯精心調製的雞尾酒時,作為(wei) 基酒的伏特加,很有可能來自萬(wan) 裏之外的中國淮河之畔。
位於(yu) 淮北平原中部的宿州,出產(chan) 優(you) 質玉米、高粱、小麥,更有符離集燒雞、碭山酥梨、蕭縣羊肉等為(wei) 人熟知的土特產(chan) 。突然間,外界驚訝地發現,宿州還“隱藏”著廣受全球歡迎的伏特加。
生產(chan) 這款“洋裏洋氣”的土特產(chan) ,源於(yu) 一次無心插柳。
劉思付,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老員工。他回憶,安特食品前身是成立於(yu) 1985年的安徽特酒總廠,為(wei) 了生產(chan) 高質量酒精產(chan) 品,從(cong) 法國引進了全套酒精生產(chan) 技術裝備,還邀請了國外專(zhuan) 家前來指導。
一次,劉思付和同事們(men) 驚訝地發現,在現場調試的外國專(zhuan) 家把食用酒精拿回了駐地,竟然加水勾調後就直接飲用了,這讓喝慣了純釀白酒的中方人員大為(wei) 不解。
“我們(men) 就問他,為(wei) 什麽(me) 不喝中國的白酒呢?法國專(zhuan) 家說,白酒太辣了,喝不習(xi) 慣。”劉思付和同事查閱資料,才發現原來製造伏特加的第一步就是生產(chan) 高純度食用酒精。
不久後,中國本土產(chan) 的安特牌伏特加酒問世了。
中國白酒追求醇香綿長,伏特加講究清淡爽口,唯有互相包容,兩(liang) 種不同性格的酒才能各得其所。
加拿大超市貨架上的中國產(chan) 國粹臉譜係列伏特加。受訪者供圖
目前,宿州伏特加已經出口到美國、加拿大、南美、東(dong) 南亞(ya) 。安特營銷總監張啟勝說,未來計劃與(yu) 全球的酒企攜手,推出融合中外製酒技術和理念的新品。
“土洋結合”,淮河畔流淌出高品質的伏特加。“土洋結合”,宿州正南800公裏的江西省金溪縣,串起了一條“金香鏈”。
香料,在歐洲人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很高的權重。曆史上,大航海、捕鯨,都與(yu) 尋找香料有關(guan) 。如今,香水、牙膏、洗衣液、奶茶、咖啡、冰激淩、化妝品……這些都要用到香料的日用品,也成為(wei) 中國人的生活必需。鮮為(wei) 人知的是,地處偏僻的金溪,居然是中國香“緣”最深的一個(ge) 縣;更鮮為(wei) 人知的是,金溪香“緣”的起點,居然是一個(ge) 農(nong) 民的發現。
30多年後,回想起當年在老屋用土鍋熬樟油的情景,年逾花甲的李祥林頗為(wei) 自豪。
那是20世紀90年代初,一名浙商途經金溪縣合市鎮斛塘村時,看中了農(nong) 民李祥林家門前已枯萎的樟樹,低價(jia) 買(mai) 下樹根後請他用農(nong) 村土鍋和蒸籠熬製樟油。腦袋靈光的李祥林看到了商機,隨即決(jue) 定跟這名浙江人學習(xi) 提煉樟油技術。
他發現,光賣樟油利潤很薄,何不利用金溪本地資源辦香料廠?於(yu) 是,李祥林與(yu) 此前販豬的徐國平、周振華共同投資創辦了金溪縣第一家香料企業(ye) ——金溪天然香料廠。
在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車門村芳樟基地,當地農(nong) 民種植芳樟幼苗。鄧興(xing) 東(dong) 攝
從(cong) 種植端的“土產(chan) ”到產(chan) 品端的“洋貨”,加工端是最為(wei) 關(guan) 鍵的一環。李祥林曾冒著設備報廢風險,用“土法”改造洋工藝——對法國工程師設計的生產(chan) 設備“動刀”,增加分餾塔過濾進料網密度,將芳樟醇的純度提至99.6%,達到國際市場標準。
金溪“提香者”敢創敢拚,無中生有成就產(chan) 業(ye) 傳(chuan) 奇:一個(ge) 小作坊成長為(wei) 產(chan) 業(ye) 集群,多個(ge) 產(chan) 品擁有國際定價(jia) 權。據統計,2023年,金溪縣香料香精產(chan) 業(ye) 集群實現主營業(ye) 務收入107億(yi) 元。
說到與(yu) 香有緣的“中國新特產(chan) ”,貴州銅仁的故事可稱之為(wei) “唇齒留香”。
唐代詩人孟郊,在《贈黔府王中丞楚》一詩中讚歎:“舊說天下山,半在黔中青。”今天,黔中依然青蔥蒼翠,但“青”山之外,又多了誘人的“茶青”。
工人在江口縣雙江街道一家食品加工企業(ye) 烘烤抹茶麵條。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鶴攝
貴州茶園麵積連續多年超600萬(wan) 畝(mu) ,全國領先。梵淨山下的銅仁市江口縣,近年來崛起一座“世界抹茶超級工廠”,擁有全球最大的抹茶單體(ti) 車間,產(chan) 品覆蓋國內(nei) 30多個(ge) 城市和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銷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
抹茶這種飲茶方式,雖有源自中國唐宋之說,但後來盛行在東(dong) 瀛。近年來,國內(nei) 的年輕人,接受抹茶的越來越多,許多抹茶進口自日本。眼下,銅仁抹茶跨越山海,有的“走進”中國大大小小城市飲品店、糕點坊,有的“搖身一變”成為(wei) 化妝品、保健品,還有的“走出”國門,進入日美英法等國家,成為(wei) 當地生態食品“掌中寶”。
距江口1000多公裏的江蘇南京夫子廟景區,一家知名奶茶連鎖店裏,以銅仁抹茶為(wei) 原料的係列產(chan) 品持續爆單,直接賣斷了貨。店麵負責人介紹,抹茶單品供不應求,2024年“五一”期間每天營業(ye) 額破萬(wan) 元,日常平均每天也有5000元的營業(ye) 額。
“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激淩讓我印象最深,茶和甜品結合,年輕人很難不喜歡。”從(cong) 上海到梵淨山旅遊的“90後”遊客莫小希說。
法國巴黎27歲姑娘哈納埃·阿科特,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到貴州旅遊,品到了這種新奇的茶產(chan) 品之後便迷上了抹茶,“回到巴黎,我給家人和朋友推薦了抹茶,平常會(hui) 在當地的華人超市購買(mai) 抹茶蛋糕、抹茶冰激淩”。
在江口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高級農(nong) 藝師李小立看來,銅仁抹茶之所以受歡迎,關(guan) 鍵在於(yu) 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與(yu) 風靡全球的健康茶飲方式在武陵深處邂逅,形成“人無我有”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一波三折,澳洲堅果“移居”彩雲(yun) 之南
“陳總,剛才刮大風下暴雨,果樹全毀了!怕是不成了,你趕緊來吧!”
2006年夏天的一個(ge) 午夜,雲(yun) 南雲(yun) 澳達堅果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榆秀突然接到一通電話。
第二天,她買(mai) 了最早的機票趕到堅果種植基地,眼前的一切讓她欲哭無淚——“小的翻了根,大的攔腰斷,滿目瘡痍”。這300多畝(mu) 受災的果樹,80畝(mu) 是10年樹齡的老樹,餘(yu) 下是剛種3年、再過1年就結果子的好品種。
雲(yun) 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的堅果采收現場。新華網發(尹以祜攝)
怎麽(me) 辦?如果放棄勢必滿盤皆輸,唯一的選擇是把果樹一棵棵扶起來,修枝、養(yang) 護。
所幸,3個(ge) 月後,95%的果樹複活了。
陳榆秀“過山車”般的遭遇,是澳洲堅果“移居”雲(yun) 南一波三折的縮影。
2002年,澳大利亞(ya) 堅果專(zhuan) 家約翰·威爾基應邀來到雲(yun) 南考察。這位專(zhuan) 家篤信,雲(yun) 南的土壤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澳洲堅果,前麵10年的引種試種已經奠定了基礎,如果接下來采用正確的技術和方法進行管理,雲(yun) 南有潛力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最好的澳洲堅果種植、加工和出口基地。
1年後,從(cong) 雲(yun) 南省糧油係統“下海”的陳榆秀,創立了雲(yun) 澳達堅果開發有限公司。
陳榆秀動員農(nong) 民種澳洲堅果,但農(nong) 民有兩(liang) 個(ge) 擔憂:能種得出來嗎?種出來有人收嗎?
有人甚至懷疑“這個(ge) 婆娘是來賣苗的騙子”。在種植基地,有人砍樹,有人放火燒樹。還有一次,陳榆秀被村民堵在地裏要求收回土地。
麵對不信任,雲(yun) 澳達探索出一套“說給他聽、做給他看、帶著他一起幹”的推廣模式。找當地有聲望的人當先行者,先在甘蔗地裏套種堅果,讓農(nong) 民收入不斷檔,又用農(nong) 民聽得懂的話編印“技術手冊(ce) ”,還投巨資建起萬(wan) 噸級的加工廠……通過一套“組合拳”,漸漸打消了農(nong) 民的疑慮和擔憂。
“砍了再種,退出再勸,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跟著幹,我們(men) 用土辦法在雲(yun) 南山區打開了局麵。”陳榆秀說,這就是“堅果,堅果,堅持必有果”。
2018年,被譽為(wei) 澳洲堅果行業(ye) “奧斯卡”盛典的國際澳洲堅果大會(hui) 首次在臨(lin) 滄召開,這意味著雲(yun) 南的澳洲堅果產(chan) 業(ye) ,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洋果子“移居”中國之路,從(cong) 一波三折到柳暗花明,不隻是澳洲堅果。
因獨特的口感和豐(feng) 富的營養(yang) 價(jia) 值,原產(chan) 北美的蔓越莓,是公認的世界三大超級水果之一。
“北美紅寶石”初來中國,也曾遭遇“水土不服”。
“進口的幾萬(wan) 株苗,由於(yu) 運輸時間太長,保管措施不到位,運到時大部分都死了!”撫遠蔓越莓種植基地研發中心技術負責人程正新,提起這段經曆紅了眼眶。
不服輸的她和同事們(men) 仔細分析原因,著手改進種苗的運輸條件。2016年,程正新所在的紅海植業(ye) 有限公司,再從(cong) 美國進口種苗時,存活率已經達到98%。
有了苗,程正新和工人們(men) 一塊下地栽種,遇到問題及時請教專(zhuan) 家,這批蔓越莓終於(yu) 開花結果。
就這樣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少到多,從(cong) 掛果到豐(feng) 產(chan) ,“日出之城”撫遠,悄悄成為(wei) “東(dong) 方蔓越莓之都”。“國內(nei) 蔓越莓消費近年增長強勁,市場潛力大。”東(dong) 北農(nong) 業(ye) 大學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翔宇說,蔓越莓種植回報非常高,一畝(mu) 蔓越莓相當於(yu) 50畝(mu) 水稻或100畝(mu) 大豆的收益。
安徽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認為(wei) ,越來越多的海外物產(chan) “移居”中國、紮根中國,從(cong) “水土不服”到成為(wei) “中國新特產(chan) ”,折射著中國經濟的開放性與(yu) 韌性,也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精神特質的體(ti) 現。
在四川省天全水產(chan) 現代農(nong) 業(ye) 園內(nei) ,上百個(ge) 圓形流水魚池依河而建。圖片由天全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問需於(yu) 內(nei) ,“中國胃”也好魚子醬
1991年,臨(lin) 朐出產(chan) 的第一批鵝肝悉數出口到了日本,每公斤價(jia) 格45美元。當時,聖羅捷普通員工每月工資都買(mai) 不起一公斤鵝肝。
很長一段時間裏,鵝肝,特別是國產(chan) 鵝肝,在國內(nei) 並沒有太多市場。但業(ye) 內(nei) 都心知肚明,培育國內(nei) 市場,讓國內(nei) 消費者不僅(jin) 接受鵝肝而且愛上國產(chan) 鵝肝,鵝肝業(ye) 的前景將豁然開朗。
有一次,高元良在餐廳點了一份“進口”鵝肝。“我說這絕對是我們(men) 產(chan) 的,而且不是那麽(me) 新鮮,生產(chan) 日期得是半年以上了。他們(men) 都不信,最後去確認發現真是這樣。我們(men) 300元一公斤賣到香港,那邊換了包裝賣到世界各地,內(nei) 地餐廳買(mai) 回來,每公斤價(jia) 格將近1000元。”
2014年前後,高元良的一天常常這樣度過:走進北上廣深一家高端酒店,找到負責人和酒店大廚,拿出自家公司生產(chan) 的鵝肝產(chan) 品,努力說服對方嚐試這種尚屬陌生的食材。
“我向他們(men) 介紹鵝肝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有多好吃,有哪些營養(yang) ,教他們(men) 怎麽(me) 做。”高元良回憶,“即使免費送,大部分人也不感興(xing) 趣,隻能反複去講、反複請他們(men) 試吃。最開始我一個(ge) 人跑,後來拉了一支隊伍一起跑,這個(ge) 過程我們(men) 花了兩(liang) 年時間。”
慢慢地,先是幾家星級酒店的菜單上出現了鵝肝,接著陸續有酒店主動找到高元良進貨。
山東(dong) 山東(dong) 臨(lin) 朐生產(chan) 的鵝肝產(chan) 品。受訪者供圖
對於(yu) 臨(lin) 朐另一家鵝肝龍頭企業(ye) 春冠食品來說,2018年是發展的分水嶺。那年,他們(men) 一款新產(chan) 品熱銷,光稅就繳了68萬(wan) 元。
這款明星產(chan) 品叫“紅酒藍莓鵝肝”,是一款熟製鵝肝。當時,這家企業(ye) 的生鵝肝最高才賣到160元一公斤,紅酒藍莓鵝肝卻能賣到480元一公斤。
在西餐廳,紅酒加鵝肝是經典搭配,為(wei) 什麽(me) 不直接合在一起生產(chan) 呢?2017年底,春冠食品開始研發紅酒鵝肝。生肝是先煮熟還是先泡酒,如何去腥,如何豐(feng) 富口感層次,如何實現量產(chan) ……每一個(ge) 環節都反複調試。
他們(men) 跟高檔西餐廳合作,讓消費者免費品嚐,收集消費者的意見。過甜、過鹹、發澀、發苦,香氣被掩蓋、口感不夠細膩……針對這些問題,根據反饋,不斷精進技藝、調整配方,一個(ge) 一個(ge) 地破解。
“為(wei) 了還原紅酒的果香,我們(men) 嚐試加入無花果、蘋果等好多水果,最後還是覺得加入藍莓口感好,成品顏色也好。”山東(dong) 春冠食品總經理馬立君說。
2018年下半年,春冠食品的紅酒藍莓鵝肝上市了,一下子成為(wei) 熱銷品。
問需於(yu) 內(nei) ,臨(lin) 朐的鵝肝企業(ye) 紛紛推出了更多自研產(chan) 品,櫻桃鵝肝、清酒鵝肝、冰激淩鵝肝、金磚鵝肝以及鵝肝滑、鵝肝丸,消費群體(ti) 也從(cong) 高端餐飲擴大至家庭餐桌。
“目前產(chan) 品80%以上是內(nei) 銷。”高元良說,“2022年初,有匈牙利、法國的廚師團隊過來交流鵝肝加工技術,對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產(chan) 品很感興(xing) 趣。”
2024年9月11日,在德國慕尼黑舉(ju) 行的中國(山東(dong) )—德國經貿合作交流會(hui) 上,馬立君代表山東(dong) 企業(ye) 分享臨(lin) 朐鵝肝的發展曆程,並與(yu) 德國企業(ye) 達成合作意向。
眼下,臨(lin) 朐正加快建設“中國鵝肥肝第一縣”,推動鵝產(chan) 業(ye) 向百億(yi) 級邁進。
輕抬舌尖,彈嫩的魚子頂到口腔上壁,再輕輕用力抵破,瞬間鮮美釋放,彌漫到整個(ge) 口腔,上千個(ge) 味蕾一起“跳舞”。一名俄羅斯客戶形容天全魚子醬味道,讓他“回憶起了小時候伏爾加河畔的時光”。
過去5年,天全魚子醬產(chan) 量增加了40噸。2023年,國內(nei) 市場銷售同比增長了70%。這是四川潤兆漁業(ye) 董事長李軍(jun) 一開始沒想到的,“原來我們(men) ‘中國胃’也好這一口”。
根據淘寶發布的《淘寶隱藏土特產(chan) 報告》,進口魚子醬平均每克12.9元,而國產(chan) 魚子醬平均每克僅(jin) 8.5元,大幅降低了享用門檻。有機構預測,2030年中國魚子醬消費量預計將增長至100噸。
幾年前,一個(ge) 團隊找到陳榆秀,想給她和雲(yun) 南澳洲堅果產(chan) 業(ye) 拍個(ge) 視頻。腳本給她起了個(ge) 新名字,叫“夏威夷果的中國媽媽”。
第二天,雷厲風行的陳榆秀就注冊(ce) 了品牌“夏果媽媽”,她希望從(cong) 原料端進軍(jun) 市場端,讓國產(chan) 夏果的概念深入消費者心裏,“是雲(yun) 南夏果,而不是雲(yun) 南的夏威夷果”。
這種原產(chan) 澳大利亞(ya) 的堅果,因為(wei) 夏威夷一度是最主要的產(chan) 地,得到了一個(ge) 消費者更熟悉的名字——夏威夷果。而截至2023年,雲(yun) 南澳洲堅果種植麵積已位居世界第一。
這幾年,陳榆秀給澳洲堅果改了幾次名,從(cong) 雲(yun) 南堅果到雲(yun) 果,還叫過雲(yun) 澳達堅果,都不滿意。“索性把‘威夷’和‘澳洲’去掉。”雲(yun) 南夏果橫空出世,她說,“不要老是迷信國外的堅果,中國也有好產(chan) 品。”
“以前它就是一個(ge) 奢侈品,主要的消費市場在歐美發達國家。”陳榆秀說,當下,國內(nei) 堅果消費市場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更愛堅果而不是炒貨。
為(wei) “黏”住更多的堅果消費者,這位“夏果媽媽”已研發出不少中國味道的“爆品”,如雲(yun) 南小粒咖啡口味、雲(yun) 南辣椒口味、雲(yun) 南井鹽口味、雲(yun) 南牛肝菌口味,“土洋結合”,經常賣斷貨。
富民厚生,“中國新特產(chan) ”福澤全世界
180個(ge) 農(nong) 業(y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3267個(ge) 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chan) 品、1730個(ge) 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帶動1000多萬(wan) 戶農(nong) 民就業(ye) ……中國土特產(chan) 愈加厚實的“家底”,成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支撐。
從(cong) 更長時間維度來看,土特產(chan) 名單中的很多成員,當年都是“新特產(chan) ”。
“在哥倫(lun) 布發現新大陸之後不到100年時間,關(guan) 中的周至縣一帶,就有農(nong) 民開始種西紅柿了。那個(ge) 時代沒有先進交通工具,西紅柿到底怎麽(me) 傳(chuan) 入中國的,至今是一個(ge) 謎。”中國農(nong) 業(ye) 史專(zhuan) 家、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教授樊誌民認為(wei) ,過去往往認為(wei) 農(nong) 業(ye) 民族比較保守,實際上中國人對引入域外作物的態度一直很積極。
著名農(nong) 史學家石聲漢先生,在其所著《中國農(nong) 學遺產(chan) 要略》一書(shu) 中,用“胡、海、番、洋”四個(ge) 字,精辟地概括了我國引入植物命名的規律,如胡瓜、胡蔥、胡麻、海棠、海芋、海鬆、番荔枝、番石榴、番茄、洋蔥、洋芋、洋白菜等。
“域外作物的引進對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社會(hui) 進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引進的作物逐漸適應中國的生存環境,並且融入到中國的社會(hui) 、經濟、文化、科技體(ti) 係之中,逐漸形成有別於(yu) 原生地的、具中國特色的新品種。這期間,既是域外作物適應本土的過程,也是本土農(nong) 業(ye) 係統接納與(yu) 包容域外作物的過程。二者殊途同歸,在客觀上都促進了中國農(nong) 業(ye) 的自我更新與(yu) 發展。”樊誌民表示,中國古代對域外作物的引進一直持續不斷,而兩(liang) 漢、隋唐和宋明三個(ge) 時期,由於(yu) 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形成了曆史上的三次引種高潮。
這個(ge) 過程也是相互的。全球眾(zhong) 多人口的主糧——水稻,飲品——茶,都是從(cong) 中國引種的。
至於(yu) 當下諸多“中國新特產(chan)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hui) 委員白明這樣解釋其背後的經濟邏輯:由國外供給激活國內(nei) 需求,培育國內(nei) 市場,而國內(nei) 市場潛力又讓國內(nei) 從(cong) 業(ye) 者看到了希望,致力於(yu) 洋特產(chan) 的本土化,滿足國內(nei) 需求的同時甚至還會(hui) 出口海外,對全世界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
秀眉細長、雙眼微閉的頭麵映襯下,絕美的半張京劇臉譜擊中人心——這是一款在透明瓶身印有京劇臉譜的伏特加,“來自東(dong) 方的神秘力量”多維度驚豔世界,除了絕佳品質,中國韻味的設計也俘獲了眾(zhong) 多粉絲(si) 。
“1994年左右,我們(men) 就開始用專(zhuan) 列向國外發貨了,每次都是幾十個(ge) 車皮。”張啟勝說。
“經過很多國際檢測機構和品評專(zhuan) 家的各類測評,我們(men) 的伏特加品質可以說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劉思付很自信。
除了伏特加,中國產(chan) 的威士忌、白蘭(lan) 地等,正越來越多出現在全球貨架上。
現在,俄羅斯餐桌上的魚子醬和伏特加,很多都來自中國。
魚子醬不適合長時間的儲(chu) 藏及運輸,但通過持續提高全鏈條服務水平,現在,天全魚子醬從(cong) 通關(guan) 放行到端上海外餐桌,最短隻需要3天。
“最近我們(men) 自有品牌的魚子醬,被紐約一家高檔餐館使用。”潤兆漁業(ye) 品牌總監薑嵐介紹,目前公司國內(nei) 外市場份額占比為(wei) 6∶4。
雲(yun) 南省澄江市豐(feng) 吉農(nong) 業(ye) 標準化選果中心的工人正在分裝藍莓。受訪者供圖
沒有最快,隻有更快。依托強大物流體(ti) 係福澤全球的“中國新特產(chan) ”,還有嬌貴的藍莓。每隔4天,就有2噸雲(yun) 南藍莓空運迪拜。
一到白露節氣,陳榆秀的成就感總比往常多些——澳洲堅果熟了。
傍晚,村民開著拖拉機從(cong) 果園回來,打果子用的竹竿尾巴似的耷拉在外麵,留下橙色的光暈。
他們(men) 把果子拉到合作社收購、脫皮,路上碰到陳榆秀,總要停下來,拉她去家裏吃飯、喝茶。
曾經偷偷砍樹的村民,早已成了她的“鐵杆粉絲(si) ”。現在保守估計,堅果種植業(ye) 每年每畝(mu) 可以收入5000元以上。最先被陳榆秀說服種堅果的王習(xi) 寧,十多年前種甘蔗,辛苦一年收入隻有一兩(liang) 萬(wan) 元,現在的年收入達到兩(liang) 三百萬(wan) ,家裏又蓋了一座兩(liang) 層新樓。
“我這房子,可以說是堅果撐起來的。”他說。
雲(yun) 南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葉瓊偉(wei) 說,看似普通的“土特產(chan) ”,一頭連著中國老百姓的脫貧增收,一頭連著滿足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澳洲堅果為(wei) 例,目前國際市場近80%的供給來自中國,消費端的強大需求將會(hui) 進一步刺激這個(ge) 產(chan) 業(ye) 的良性發展。
同樣,輕輕一盞抹茶,也托起了成千上萬(wan) 茶農(nong) 的生計。江口縣壩盤鎮掛扣村村民王軍(jun) 德,是受益茶農(nong) 中的一員。當地抹茶產(chan) 業(ye) 越做越高端,他的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以前每天七八十元工資,現在有一百多元。
“引入品種、設備、管理、技術……中國農(nong) 業(ye) 對外開放合作的大門是敞開的。”中國農(nong) 科院農(nong) 業(ye) 經濟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劉合光認為(wei) ,中國地大物博,為(wei) 全球農(nong) 業(ye) 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外合作共贏,暢通國際循環,造福的是全世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田朝暉、黃海波、王京雪、徐歐露、吳光於(yu) 、李力可、邵琨、何曦悅、嚴(yan) 勇、張新新、郎兵兵、汪軍(jun) 、吳思、程迪、戴錦鎔、王建威、徐凱鑫、吉哲鵬、陸君鈺、吳俊寧、熊軒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