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新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取消門診就醫預交金,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2025年開年,新華社記者在一線調研采訪中感受到,各地各部門謀新策、出實招,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力穩就業(ye) ,築牢民生之本
1月12日,湖北省2025年“春風行動”在荊州啟動。億(yi) 緯動力、長城汽車等200家企業(ye) 現場招聘,吸引了諸多求職者前來了解谘詢、投遞簡曆。
剛剛搭乘免費返鄉(xiang) 專(zhuan) 列回到荊州的黃生龍,仔細查看崗位情況。“有些企業(ye) 崗位收入跟在外務工差別不大,還能照顧家裏,希望能在年前找到一份好工作。”
“為(wei) 期3個(ge) 月的春風行動,將麵向務工人員舉(ju) 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3000餘(yu) 場,由2.8萬(wan) 餘(yu) 家企業(ye) 提供就業(ye) 崗位近90萬(wan) 個(ge) 。”湖北省勞動就業(ye) 服務中心主任魯文豔介紹。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牽動著千家萬(wan) 戶。
2024年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198萬(wan) 人,平均調查失業(ye) 率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個(ge) 百分點,就業(ye) 局勢保持總體(ti) 穩定。
對2025年就業(ye) 工作,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要求,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ye) 、城鄉(xiang) 基層和中小微企業(ye) 就業(ye) 支持計劃,促進重點群體(ti) 就業(ye) 。
四川擬出台意見進一步深化就業(ye) 領域改革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陝西開展2025屆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促進和服務體(ti) 係建設行動,天津發布就業(ye) 困難人員就業(ye) 援助辦法……新的一年,各地全麵落實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多措並舉(ju) 穩企業(ye) 用工、保畢業(ye) 生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
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wan) 人,同比增加43萬(wan) 人。記者注意到,盡管陸續進入寒假,但許多高校仍在為(wei) 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忙碌。
元旦假期剛過,長沙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付宏淵就帶隊前往成都,到中交西部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電投四川公司等調研走訪、拓展崗位。
“春節前後,我們(men) 還將前往北京、西安、廣州、深圳等地訪企拓崗,爭(zheng) 取為(wei) 學生開辟更多優(you) 質就業(ye) 渠道。”長沙理工大學招生就業(ye) 處處長田上說。
他告訴記者,學校2025屆畢業(ye) 生接近1萬(wan) 人。與(yu) 往年相比,學生找工作更加積極主動。截至目前,畢業(ye) 生去向落實率保持穩定,與(yu) 去年持平。
1月中旬,北京育傑創圖職業(ye) 技能培訓延慶學校,趙啟旋正在為(wei) 春節後的新一期無人機操作訓練備課。
她告訴記者:“我自己就是這項培訓的受益者。此前找工作,看到一條關(guan) 於(yu) 無人機的帶崗培訓,而且是免費的,一下就被吸引過來了。結業(ye) 後又經過一段操作實踐,學校將我聘為(wei) 培訓講師。”
作為(wei) 國內(nei) 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延慶已集聚了100多家無人機企業(ye) 。相關(guan) 培訓不僅(jin) 為(wei) 求職者爭(zheng) 取到了就業(ye) 機會(hui) ,還緩解了相關(guan) 企業(ye) 的人才短缺。目前在延慶,已經有近500人通過無人機培訓實現了家門口就業(ye) 。
“下一步,我們(men) 將以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為(wei) 主線,從(cong) 破解‘有活沒人幹’入手,解決(jue) ‘有人沒活幹’的問題,推動技能人才提質擴量優(you) 結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就業(ye) 促進司副司長運東(dong) 來說。
切實強保障,化解民生之憂
新年伊始,在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閔行院區,順利用上進口原研藥“德曲妥珠單抗”的48歲乳腺癌患者王海華,長舒了一口氣。
過去這款藥一支要六七千元,一年需花費三四十萬(wan) 元。盡管效果不錯,但高昂的價(jia) 格讓務農(nong) 為(wei) 生的王海華難以承受,僅(jin) 兩(liang) 個(ge) 療程後就放棄了。
讓王海華沒想到的是,這款藥被納入醫保,從(cong) 1月1日起,報銷後個(ge) 人隻需付1000多元。
包括“德曲妥珠單抗”在內(nei) 的91種藥品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後,2025年預計可為(wei) 患者減負超500億(yi) 元。
取消門診預交金,推進“血費減免一次都不跑”,全國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均提供兒(er) 科服務……聚焦“病有所醫”,新的一年,保障人民健康的改革舉(ju) 措穩步推進。
1月13日,2025年杭州首次公租房集中辦理入住開始,1412戶保障家庭將在春節前拿到新家鑰匙。
從(cong) 江蘇來杭州務工15年的李啟光,選中了一套2室1廳,月租金約950元。他滿意地說:“跟以前的房子比,不僅(jin) 租金降了,房間麵積更大,地段也更好,打算把父母接來一起過年。”
發展向前,民生向暖。開年以來,各地各部門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努力辦好各項民生事業(ye) 、補齊民生領域短板。
記者從(cong)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了解到,在2024年全國建設籌集172萬(wan) 套(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基礎上,2025年將繼續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再幫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農(nong) 民工等實現安居。
2024年,我國共安排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資金2400多億(yi) 元,在教育、醫療、養(yang) 老托育等方麵持續加大投入。基本養(yang) 老金轉移支付預算同比增長10.6%,保障養(yang) 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今年,我們(men) 將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采取更多惠民生舉(ju) 措,切實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袁達說。
從(cong) 中央到地方、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一件件民生實事,一筆筆惠民資金,切實解民憂、暖民心。
寒冬臘月,記者再次來到半年多前遭受洪澇災害的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盡管生產(chan) 生活秩序尚未完全恢複,但所見已明顯不同。
在紹濂鄉(xiang) 和平村,曾被洪水衝(chong) 毀房屋的76歲村民餘(yu) 小燕,帶領記者參觀了新家,堂屋鋪上了地板磚,家裏添置了新家具。“政府發了補助金,家裏籌了一些錢,3個(ge) 多月就把新房建起來了,相信日子會(hui) 一天比一天好。”
社會(hui) 救助是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中的最後一道防線。
孩子身患重病,讓本不富裕的廣西梧州莫先生一家雪上加霜。近日獲得的一筆救助金,保障了他們(men) 的基本生活、能夠安心過年。
為(wei)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已於(yu) 近期提前下達2025年中央和自治區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93.22億(yi) 元。
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確保基本民生投入隻增不減、惠民力度隻強不弱——這份溫暖的民生答卷,在綿綿用力中持續鋪展。
順應新期盼,厚植民生福祉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
正在召開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上,一張張“2025民生清單”相繼開出——
從(cong) 增加養(yang) 老驛站、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到推廣智慧救護車、殘疾人基本康複服務,從(cong) 中小學教室燈光照明改造、午休座椅配備到校園周邊交通秩序整治,從(cong) 建設充電樁、停車位到改建汙水管網、住宅小區微型消防站,從(cong) 強化食品安全檢測到豐(feng) 富街頭公園、戶外健身設施……
圍繞“一老一小”“健康”“教育”“出行”“公共服務”等關(guan) 鍵詞,各地努力把百姓更多期待轉化為(wei) 可感可及的幸福,全方位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生活品質。
農(nong) 曆臘八,武陵山腹地的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小河鎮小崗村氣溫驟降。
“呦,肉香味飄到屋外頭來咯。”上午10點,87歲的冉井元樂(le) 嗬嗬地溜達到了村裏的老年食堂。
“豬肉昨天剛買(mai) ,蘿卜早上剛挖,鍋裏燉了好一陣。”食堂負責人吳長秀攙扶冉井元進屋,隨手遞來一杯熱茶,“12點準時開餐。”
說話間,前一天預約的老人助浴車停靠在了食堂外。“量血壓、按摩、理發、助浴全免費。”吳長秀招呼大家排隊體(ti) 驗。
一頓熱乎飯是民生小事,卻是很多家庭的大事。像這樣的老年助餐點,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7.5萬(wan) 家。通過創新製度、改革供給,解決(jue) 老人吃飯難問題,惠及千家萬(wan) 戶。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推進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首次以黨(dang) 中央、國務院名義(yi) 印發深化養(yang) 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深化基礎教育擴優(you) 提質,統籌提升校內(nei) 教育質量和校外治理水平;減輕居民購房負擔,批量下調存量個(ge) 人住房貸款利率……一項項政策舉(ju) 措漸次推進。
聚焦新業(ye) 態——積極推進新就業(ye) 形態就業(ye) 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北京、上海等7省市已將1000多萬(wan) 名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納入新型工傷(shang) 保險,下一步製度實施範圍還將擴大。
利好新市民——實施新一輪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重點加快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以上城市放開放寬落戶條件,讓1.7億(yi) 多進城農(nong) 民工及家屬更快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回應新期盼——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2025年將推動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er) 托位數達到4.5個(ge) ,全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wan) 個(ge) 。
一站式辦完新生兒(er) 出生“一件事”的市民輕鬆離去;獲得基本養(yang) 老和醫療保險代繳的困難家庭如釋重負;偏遠地區的孩子們(men) 爭(zheng) 相體(ti) 驗無人機、機器人……記者在采訪中看到的這一幕幕,交織著溫暖和喜悅,彰顯著人們(men) 真切的民生獲得。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
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穩步前進,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ti) 人民,民生這張答卷一定會(hui) 越來越精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