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春走基層丨遭受重創→煥發生機 來看養馬甸子鄉香菇寶寶的重生日記

發布時間: 2025-01-25 02:17: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去年夏天,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遭遇極端降雨,引發嚴(yan) 重洪災,房屋受損、農(nong) 田被毀,群眾(zhong) 生活受到巨大衝(chong) 擊。今年春節前夕,新春走基層記者走進受災嚴(yan) 重的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實地探訪災後重建恢複得如何。

  下午三點,是一天中陽光最好的時候。薑軍(jun) 正在自家香菇大棚的棚頂反複查看,他已經記不清楚自己每天要上來多少趟,他要根據陽光來控製棚頂的卷簾,為(wei) 他的香菇寶寶提供適宜的照射時間。

  和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的1萬(wan) 多菇農(nong) 一樣,薑軍(jun) 種植香菇已經整整10年。去年8月20日,一場洪水給他家的香菇大棚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當時他在棚內(nei) ,全鄉(xiang) 停電,四周一片漆黑,他和家人隻能借著手電筒的微弱光線,在風雨中眼睜睜看著洪水灌入大棚,卻無能為(wei) 力。

  遼寧省建昌縣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村民 薑軍(jun) :當時的雨下得相當大,水就順著大棚牆角往裏灌,我進來一看這裏的水都得有一米深。當時我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那真是最揪心的一幕。

  雨停後,大棚進水嚴(yan) 重,菌棒也都泡了水。薑軍(jun) 和家人開始清理大棚,鄉(xiang) 長李遠航帶著挖機和人來幫著他家清理大棚裏的淤泥。

  遼寧省建昌縣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鄉(xiang) 長 李遠航:當時進水的深度超過了我的身高,水裏菌棒全部都漂在上麵,所以當時我們(men) 緊急調用鉤機還有鏟車,幫他們(men) 調溝排水。

  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誌願者趕來幫忙,大家齊心協力幫助村民清理受災大棚。看著泡水受損的菌棒,薑軍(jun) 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鄉(xiang) 裏請來了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到受災的香菇大棚,挨家挨戶幫助菇農(nong) 把壞菌棒篩選出來,避免健康的菌棒染病。

  去年9月初,薑軍(jun) 從(cong) 外地購買(mai) 健康菌棒,這樣趕在春節前還有產(chan) 菇的希望。走進香菇大棚,濕熱的霧氣撲麵而來,記者的攝像機剛進去就像“罷工”了一樣,鏡頭全是水汽。記者在這裏待了幾天,眼睛就因為(wei) 菌絲(si) 感染紅腫起來,而這樣的環境是薑軍(jun) 的工作日常。照顧這些菇寶寶長大十分不易,溫度濕度都有嚴(yan) 格的控製。為(wei) 了讓香菇寶寶茁壯成長,薑軍(jun) 每兩(liang) 小時巡一次棚,確保大棚溫度和濕度適宜。

  去年11月份,各家各戶就要陸續出香菇了,薑軍(jun) 琢磨著,能不能借用電商平台幫大夥(huo) 打開銷路,他找到李鄉(xiang) 長尋求幫助。

  遼寧省建昌縣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鄉(xiang) 長 李遠航:受災以前,我們(men) 都是走線下銷售。因為(wei) 受災,香菇價(jia) 格又有點偏低,所以我們(men) 也是想辦法讓電商進來之後,讓大家能更多地賺錢。

  說幹就幹,鄉(xiang) 裏全力支持引入電商團隊。

  第一場直播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就賣出了600多單,現在每天都能夠接到3000多單。眼下,借助電商平台,薑軍(jun) 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還能多掙些。

  為(wei) 了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多賺點,鄉(xiang) 長李遠航幾次找到物流公司,希望能夠進一步降價(jia) ,哪怕一毛錢,實在不行5分錢也行。

  春節前後,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的香菇大棚將全部出菇,預計最高峰時期每天產(chan) 量在300000斤。現在每天都有一輛輛大卡車滿載著香菇,駛向全國各地。

  眼下,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的香菇交易市場已經開建,市場裏有冷庫、速凍生產(chan) 線和電商平台,讓這裏的香菇走得更遠。交易市場的旁邊,就是易地搬遷安置的14戶受災群眾(zhong) 的集中安置點永安新村。村民們(men) 在自家院子裏晾剪、晾曬香菇,在家門口就業(ye) ,生活逐漸步入正軌。

  遼寧省建昌縣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鄉(xiang) 長 李遠航:我們(men) 不怕辛苦,我們(men) 也不會(hui) 因為(wei) 這些挫折而倒下。未來我們(men) 還要讓老百姓有更多就業(ye) 渠道。他們(men) 有了更多的收入,日子才能過好。

  在建昌縣的年前大集上,熱鬧非凡,攤位上擺滿了各類年貨,帶魚、糖果等應有盡有。薑軍(jun) 的女兒(er) 很快就要從(cong) 縣裏的高中放假歸來,兒(er) 子也要從(cong) 外地趕回家過年。薑軍(jun) 感慨地說,去年鄉(xiang) 裏遭遇了洪災,可大夥(huo) 兒(er) 都積極樂(le) 觀地麵對,勤勞肯幹、不怕吃苦,隻要保持這股子勁兒(er) ,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er) 。

  遼寧省建昌縣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村民 薑軍(jun) :人還得振作起來,還得去做,但是我們(men) 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人都肯幹,遇到什麽(me) 事情就要做,不僅(jin) 做,而且要做好。

  記者手記:我們(men) 離開養(yang) 馬甸子鄉(xiang) 時,大棚裏透著溫暖的陽光,村民們(men) 忙碌著采摘和裝車。洪災曾給這片土地帶來了沉重的創傷(shang) ,但在社會(hui) 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支援下,村民們(men) 靠著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將眼前的困難漸漸克服。雖然災後重建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未來的生活必定更加美好。

  (總台央視記者 侯軍(jun) 張萍 王晨 張喆 建昌融媒)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