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春走基層|魯沙爾高蹺迎春來

發布時間: 2025-01-25 22:20:00 來源: 人民網-青海頻道

 

  綁蹺、試蹺、定蹺……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火神廟,魯沙爾高蹺隊迎來了春節前最後一次排練。“從(cong) 臘月初一到現在二十多天了,今年大家積極性很高,報名的人也多,排練效果不錯。”做好準備,隨著社火音樂(le) 的鼓點舞動起來,魯沙爾鎮高蹺協會(hui) 會(hui) 長李玉龍站在台階上看著排練隊形。

 

  年輕人加入社火高蹺排練。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青海高蹺看湟中,湟中高蹺看魯沙爾。”追溯魯沙爾高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明代洪武年間高蹺從(cong) 中原地區傳(chuan) 到湟中地區,魯沙爾成為(wei) 青海地區最早表演高蹺藝術的地方之一,高度更是全國之最,有著高、懸、巧、奇的特點。在2008年,魯沙爾鎮被命名為(wei)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高蹺)之鄉(xiang) ;2013年,魯沙爾高蹺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這是對我們(men) 的認可!”李玉龍略顯自豪。

 

  高蹺排練中。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每年正月十二、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都是魯沙爾高蹺演出的日子,市民遊客聚集在魯沙爾街道,共同觀看這項傳(chuan) 承了六百多年的非遺社火。演員們(men) 隨著鼓點,一路向前,觀眾(zhong) 就會(hui) 隨社火隊一路跟隨,而有些群眾(zhong) 早早在下一個(ge) 演出點圍成圈等待社火隊的到來,社火隊經過的地方,人頭攢動、人山人海。

  近些年,魯沙爾高蹺因其蹺身高、演員多、表演生動、變化豐(feng) 富、節奏鮮明、韻律高昂更加“出圈”了。“演員角色多,比較固定的是老牛角和王媽,後麵有《西遊記》《水滸傳(chuan) 》《三國演義(yi) 》《楊家將》中的人物和戲曲人物。”蹺身高、演出路線複雜,年輕小夥(huo) 成了高蹺表演的主力。

 

  高蹺排練中。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今年高蹺報名的已經超過了80個(ge) ,上到三十多歲下到五六歲,大家參與(yu) 熱情很高。”李玉龍說,放假的學生,在外打拚歸鄉(xiang) 的年輕人都回來積極加入表演隊伍。“我爺爺和爸爸都會(hui) 踩高蹺,他們(men) 教我的,今年已經是第二次參加表演了。”7歲的張傑在爸爸的幫助下嚐試踩起更高的蹺子。

 

  小朋友在高蹺排練場觀看學習(xi) 。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熏陶漸染、世代相傳(chuan) 。非遺技藝的傳(chuan) 承,往往需要多年的積累和口傳(chuan) 心授。如今,湟中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長輩們(men) 的熏陶下逐漸加入社火高蹺隊,積極投身文化遺產(chan) 的傳(chuan) 承和創新,在增進自身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了解的同時,也為(wei) 非遺保護傳(chuan) 承注入源頭活水。期待今年春節,魯沙爾高蹺能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