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經濟網 劉江/攝
祥龍辭歲,金蛇納福。過年,美食向來是不可或缺的溫馨紐帶。家人圍坐、摯友相聚,喜慶之餘(yu) 也要注意節儉(jian) ,避免出現“舌尖上的浪費”。
或許有人心裏犯嘀咕,大過年的,怎麽(me) 又跟這件事較勁了?其實,餐飲浪費現象,不隻是個(ge) 人消費習(xi) 慣問題,也是事關(guan) 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問題。曾有數據顯示,14億(yi) 多人,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70萬(wan) 噸糧、9.8萬(wan) 噸油、192萬(wan) 噸菜和23萬(wan) 噸肉。試想,人人都“吃一碗、倒一碗”,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如此揮霍。
還有人覺得,浪費也是促消費、擴內(nei) 需嘛,這更是猴吃麻花——滿擰。消費與(yu) 浪費,一字之差,區別巨大。消費是正常需要的滿足,浪費則是對資源和產(chan) 品的過度揮霍。消費什麽(me) 、消費多少誠然是個(ge) 人選擇,但不管出於(yu) 何種原因浪費糧食、糟蹋食物,都是對社會(hui) 資源的不必要消耗。某種程度上講,“浪費拉動內(nei) 需”與(yu) “汙染拉動GDP”如出一轍,荒謬至極。
每一粒糧食都應該被珍惜。一段時間以來,從(cong) 實施反食品浪費法、印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到推廣“光盤行動”,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成為(wei) 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不少餐飲行業(ye) 也積極響應號召,推出小份菜、設立反浪費專(zhuan) 員等厲行節約的實際辦法。厲行節約成果值得欣喜,浪費問題的頑固性和反複性也不容小覷。
今天“光盤”了、明天又剩下了,人前節儉(jian) 了、私下裏又放縱了。關(guan) 鍵還是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從(cong) 根本上改變社會(hui) 的觀念與(yu) 氛圍。對“光盤行動”的宣傳(chuan) ,任何時候都不嫌多。不久前,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要繼續弘揚勤儉(jian) 節約的傳(chuan) 統美德,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到理性消費、文明餐飲,把“光盤行動”作為(wei) 一種時尚。
對於(yu) 餐飲企業(ye) 來說,無論是加強按需適量點餐提醒,還是主動提示剩餘(yu) 食物打包,抑或在後廚通過提高食材出成率和利用率減少廚餘(yu) 垃圾……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此外,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也把製止餐飲浪費納入春節期間的檢查要點,圍繞婚宴、自助餐、外賣點餐等重點領域,督促餐飲企業(ye) 、外賣平台落實主體(ti) 責任,推動防止餐飲浪費工作不斷走向深入。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年年有餘(yu) ,是指每年倉(cang) 有餘(yu) 糧、庫有餘(yu) 錢,不是為(wei) 了“愛麵子、講排場、比闊氣”而營造“剩宴”。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粥一飯”,人間煙火氣會(hui) 更有幸福味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