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華解碼丨麵包糕點為何不再使用這種添加劑?

發布時間: 2025-02-09 08:56:00 來源: 新華網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自2025年2月8日起,脫氫乙酸鈉(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不再用於(yu) 麵包、糕點、果蔬汁(漿)等7類食品,在醃漬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由1克/千克調整為(wei) 0.3克/千克。

  為(wei) 何對這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進行調整?之前吃了添加脫氫乙酸鈉的食品,是否有危害?怎樣科學看待食品添加劑?記者采訪食品安全專(zhuan) 家予以解讀。

  為(wei) 何調整使用脫氫乙酸鈉?盡量降低風險

  專(zhuan) 家告訴記者,脫氫乙酸鈉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對酵母菌、黴菌、腐敗菌具有良好的抑製作用,過去幾十年裏被多國許可,廣泛應用於(yu) 食品中,以延長保質期。

  那麽(me) ,新國標為(wei) 何對脫氫乙酸鈉的使用範圍和使用量作出調整?

  科信食品與(yu) 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介紹,對一種食品添加劑進行重新評估,一般有兩(liang) 種原因:一是在安全性上有新的證據發現,需要重新評估;二是食品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當一種食品的消費量由少變多時,要考慮其中某種食品添加劑累積之後會(hui) 不會(hui) 超過安全限值。

  此前,有動物實驗研究顯示,多次大量食用脫氫乙酸鈉,可能造成動物取食減少、體(ti) 重下降、凝血能力下降、肝腎組織變化等問題。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科學與(yu) 營養(yang) 工程學院教授範誌紅認為(wei) ,這類動物實驗並不能證明人類少量吃這種添加劑也會(hui) 導致同樣危害,但往往會(hui) 讓人們(men) 對該物質有更嚴(yan) 格的限量。比如,烘焙產(chan) 品近年來消費量明顯增多,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含量就需要重新考量。相對來說,醃漬蔬菜消費量並不多,所以隻是降低了最大限量。

  專(zhuan) 家表示,食品安全追求“盡可能降低風險”。隨著最新科研發現以及國內(nei) 食品消費結構改變,食品添加劑使用也會(hui) 相應作出調整,防患於(yu) 未然。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三室主任張儉(jian) 波表示,修訂脫氫乙酸鈉的使用規定,是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和行業(ye) 實際使用情況調研作出的決(jue) 策。

  食用後健康風險有多大?攝入量決(jue) 定安全性

  脫氫乙酸鈉已經在食品行業(ye) 使用了較長時間。不少人關(guan) 心:此前吃過這種食品防腐劑,會(hui) 造成身體(ti) 傷(shang) 害的風險有多大?

  食品安全專(zhuan) 家表示,風險大小跟攝入量密切相關(guan) ,即要看消費者實際一次吃進的量,以及一年當中吃的頻次。

  範誌紅表示,脫氫乙酸鈉在人體(ti) 內(nei) 能夠被代謝掉。相關(guan) 實驗數據顯示,脫氫乙酸鈉在毒理學上不屬於(yu) 高毒成分,動物實驗發現其有害作用,是在“長期”“反複”“大量”食用之後的結果。人們(men) 日常攝入量一般不足實驗中發現有害量的十分之一,無需過於(yu) 擔心健康風險。

  阮光鋒表示,脫氫乙酸鈉並非被“禁用”,它依然是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可以用在醃漬蔬菜、發酵豆製品等食品中。這說明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合理使用脫氫乙酸鈉依然是安全的。

  阮光鋒還介紹,美、日、韓等多國也仍允許在部分食品中使用脫氫乙酸鈉,但各有不同規定。例如,美國允許用於(yu) 切塊或去皮南瓜和草莓,最大使用量不超過65毫克/千克;日本、韓國允許用於(yu) 黃油、奶酪、人造黃油等食品中,最大使用量不超過0.5克/千克。

  食品添加劑還能不能吃?可以合理使用

  出於(yu) 對食品安全的考慮,還有部分消費者擔心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添加”了風險。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hui) 理事長孫寶國表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曆史悠久,例如古代鹵水點豆腐時使用的鹵水,其主要成分氯化鎂,便是一種添加劑。現代人的生活更是離不開食品添加劑。

  孫寶國介紹,我國相關(guan) 標準規定了23類2300多種食品添加劑,包括防腐劑、著色劑、膨鬆劑、甜味劑等,按照標準使用,不超過最大使用量和最高殘留量,不會(hui) 引發食品安全問題。過去發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源於(yu) 違規使用“非法添加物”或濫用食品添加劑。

  孫寶國表示,為(wei) 保障公眾(zhong) 健康和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我國對食品添加劑一直實行嚴(yan) 格的準入和淘汰機製,開展持續、動態的跟蹤評價(jia) ,不斷調整其使用範圍和使用量,並對部分物質禁止使用,應當科學、理性看待標準的調整。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