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榕江,“村超”國際範兒(er) 越來越足;在四川崇州,川派盆景藝術不斷走向世界;在浙江嵊州,來自世界各地的戲迷共品越劇韻味……中國各地鄉(xiang) 村文化生活不斷出新出彩,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注入新動能。不少來華外國人士切身感受到中國鄉(xiang) 村生活新氣象,在中國鄉(xiang) 村收獲越來越多的幸福感。
“從(cong) 一張張笑臉上,我看到了村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豪”
綠茵場上,中外球員各施其技;比賽間隙,侗族琵琶歌、苗族蘆笙舞等表演輪番上陣……回想起自己觀看貴州大學留學生足球隊參加榕江“村超”的情景,該足球隊的啦啦隊隊員查達說:“比賽刺激,文化展示精彩,太有看點了。”
來自泰國的查達是貴州大學農(nong) 學院植物保護博士後流動站的博士後。來黔一年多,除了奔走在貴州的田間地頭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治工作,她還對當地的鄉(xiang) 村文化格外喜愛,“貴州鄉(xiang) 村不但風景美,還有濃鬱的文化氣息”。
榕江“村超”賽場上展現的多彩民族風,讓查達深深著迷。“足球比賽哪裏都有,但這裏的很特別。”查達表示,借助“村超”舞台,貴州積極對外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讓鄉(xiang) 村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也給更多外國民眾(zhong) 提供了一個(ge) 了解貴州鄉(xiang) 村文化、民族文化和體(ti) 育傳(chuan) 統的窗口。
看完“村超”後,查達又迫不及待地邀約同伴前往榕江縣忠誠鎮樂(le) 鄉(xiang) 侗寨采風。在那裏,他們(men) 走村串戶,與(yu) 當地村民交流互動,與(yu) 村民一起喝米酒,學唱侗歌,深深陶醉在苗鄉(xiang) 侗寨裏。
至今,查達的足跡已遍及貴州10餘(yu) 個(ge) 村。蘆笙吹奏、苗族蠟染、侗布製作……每到一處查達都充滿好奇,每一項技能都躍躍欲試,但說起最讓她難忘的,還是村民臉上洋溢的自信和幸福的笑容。
“從(cong) 一張張笑臉上,我看到了村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豪。無論是歌舞表演、房屋建造還是體(ti) 育賽事,他們(men) 始終在用自己的方式傳(chuan) 承和保護傳(chuan) 統文化。”查達說。
“見證了一個(ge) 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的‘蝶變’”
茅簷石壁的傳(chuan) 統民居,造型多變的川派盆景,位於(yu) 四川崇州市觀勝鎮的嚴(yan) 家彎灣,人和、景美、風光好。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走過幾處民居,便來到加拿大盆景師查德·辛克萊(中文名“白熊”)的小院。受外婆影響,白熊自小便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充滿好奇。因熱愛中式盆景,他來到中國潛心學習(xi) 研究,一晃已過去20多年。
嚴(yan) 家彎灣是川派盆景民俗文化發源村之一,有著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村民以傳(chuan) 統盆景製作為(wei) 生。“以前村子交通不便,隻有狹窄的泥路連通外界。”從(cong) 事盆景種植已有40年的村民嚴(yan) 剛回憶道。如今路通了,一株株盆景隨著通達的公路銷往全國各地。近幾年,嚴(yan) 家彎灣在保留獨有的川西盆景文化基礎上,還利用現有院落、巷道和林盤進行保護性升級打造,環境日益優(you) 美,名氣大增。
“我見證了一個(ge) 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的‘蝶變’。”白熊說,在村裏生活,他最愛的活動之一便是逛當地的盆景集市。“集市很接地氣,走在各種盆景、根雕、綠植之間,和認識的村民鄰居寒暄,感覺很親(qin) 切。”白熊回憶說,他剛搬來村裏時行李很多,隔壁的幾位村民看到後主動來幫忙。在村裏的生活讓白熊更加確信,真誠和友善深深地融入當地的鄉(xiang) 村文化中。
在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上,白熊被評選為(wei) “世園推廣大使”。今年,他計劃建造一個(ge) 更大的盆景園,積極參加更多盆景展。“村裏和我簽訂了初步協議,計劃開辦係列盆景教學課,吸引一批新的‘盆景發燒友’。”白熊說,近年來,嚴(yan) 家彎灣通過創新製作技術和銷售模式,吸引了多種業(ye) 態入駐,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盆景年產(chan) 值達到1300萬(wan) 元。
“這不僅(jin) 僅(jin) 是一場鄉(xiang) 村戲曲比賽,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體(ti) 驗”
“鹿山隊,加油!”去年10月,第二屆“越嵊州 越有戲”鄉(xiang) 村越劇聯賽冠軍(jun) 賽(以下簡稱“村越”)在浙江嵊州文化館舉(ju) 行。被現場觀眾(zhong) 的熱烈氣氛所吸引,來自俄羅斯的小夥(huo) 子馬克西姆和越劇戲迷們(men) 一起為(wei) 鹿山隊加油助威。了解到“村越”的參賽選手均為(wei) 本地業(ye) 餘(yu) 戲迷,很多人是當地鄉(xiang) 村居民後,馬克西姆大為(wei) 讚歎。
去年,馬克西姆和女朋友葉卡捷琳娜來華感受中國文化,被網上一段越劇唱腔吸引後,來到越劇的發源地嵊州。近年來,嵊州以“村越”的形式推動越劇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去年6月開始,10餘(yu) 場選拔賽在嵊州的鄉(xiang) 鎮(街道)掀起熱潮,也在網絡上火爆了起來,“圈粉”了不少像馬克西姆和葉卡捷琳娜這樣的遊客。
“我們(men) 不會(hui) 中文,更不懂越劇,但它真的很好聽。”僅(jin) 靠手機翻譯軟件,兩(liang) 人就“闖”進了越劇的世界,感受江南文化帶來的山溫水軟、柔意綿長。“參賽者各具特色,我們(men) 很喜歡《梁山伯與(yu) 祝英台》,這是真正的中式愛情。”葉卡捷琳娜不僅(jin) 喜歡越劇,還對越劇精美的戲服興(xing) 趣濃厚。在比賽現場設置的戲服體(ti) 驗區,葉卡捷琳娜扮上祝英台的裝扮,沉浸在越劇的世界裏。葉卡捷琳娜還仔細研究每一件戲服的細節,從(cong) 精致的刺繡到華麗(li) 的頭飾,中國傳(chuan) 統手工藝的精妙絕倫(lun) 無不讓她驚歎。“這不僅(jin) 僅(jin) 是一場鄉(xiang) 村戲曲比賽,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體(ti) 驗。”葉卡捷琳娜說。
“村越”舉(ju) 辦的這兩(liang) 年,嵊州各地居民的文化生活豐(feng) 富了很多,鹿山隊的樂(le) 師倪永慶感歎,“以前村民們(men) 消磨時間的方式很有限,現在一有空,大家就聚在文化禮堂裏,排戲、練戲,生活充實多了,鄉(xiang) 村的夜晚也熱鬧了起來。”
在嵊州的這段時間裏,馬克西姆和葉卡捷琳娜還參加了越劇工作坊,學習(xi) 越劇的基本唱腔和身段動作;參觀嵊州的越劇博物館,了解越劇的發展曆程和代表性劇目。在結束嵊州的旅程前,馬克西姆和葉卡捷琳娜特意購買(mai) 了幾套越劇戲服作為(wei) 紀念。“我們(men) 會(hui) 把這段經曆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讓他們(men) 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和豐(feng) 富的鄉(xiang) 村文化生活。”葉卡捷琳娜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