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天天學習|習近平參觀的這座“千年學府”有著怎樣的紅色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3-21 08:34:00 來源: 央視網

  天天學習(xi) 橘子洲頭,妙高峰下,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掩映在翠林之中,靜謐而莊重。

  3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全國兩(liang) 會(hui) 後首次地方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了這座被譽為(wei) “千年學府、百年師範”的學校。

3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考察。
3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考察。

  一張照片定格了總書(shu) 記在校園考察的瞬間。照片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的校訓格外引人注目。

  這則著名的校訓,是毛澤東(dong) 同誌1950年為(wei) 母校所題。毛澤東(dong) 同誌曾在這裏度過8個(ge) 春秋,實現了由青年學生、教員到職業(ye) 革命家的轉變。

  這所學校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和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也是毛澤東(dong) 思想的萌芽地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發源地之一。

  翻開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的紅色曆史,崢嶸歲月中,這裏走出了毛澤東(dong) 、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李維漢等一大批革命先輩。

  “紅色”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最鮮亮的底色,紅色校史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最生動的教材,紅色傳(chuan) 統成為(wei)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最強大的育人基因。

  此次來到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點了解學校用好紅色資源、堅持立德樹人等情況。

  百年後的今天,走進這座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仍能看到紅色印記無處不在。

  校史館、師範教育館、懷中樓、潤寰樓、特立樓、潤之廣場、東(dong) 方紅廣場、弼時路、維漢路……處處都是紅色地標,處處都有紅色元素。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教室。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教室。

  大禮堂、八班教室、冷水浴古井、自習(xi) 室、閱報室、君子亭……校園裏,14個(ge) 紅色紀念點,無數個(ge) 紅色曆史故事,連接起百餘(yu) 年前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

  這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在提醒世人,毛澤東(dong) 、蔡和森等一大批革命先輩,就是在這裏求學明誌、探尋真理。

  如今,紅色印記已建構起這座“千年學府”熏陶紅色師魂的精神磁場。

  每年新生入學第一周,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全體(ti) 新同學熱追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時間。新時代“一師”學子與(yu) 百年前毛澤東(dong) 、蔡和森、何叔衡等革命先輩在熒屏前相遇,青春理想與(yu) 愛國熱情激蕩著每個(ge) 火熱的心靈。

  學校還將參觀毛澤東(dong) 與(yu) 第一師範紀念館列為(wei) 入學入職第一課,開展“館課一體(ti) ”沉浸式教學,以毛澤東(dong) 等偉(wei) 大校友和280餘(yu) 位烈士校友的革命事跡啟迪初心,築牢思想根基。

  為(wei) 了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學校還構建了類型豐(feng) 富、特色鮮明的紅色課程體(ti) 係,開發了11門“紅色”金課,全麵推進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2021年5月20日,在喜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100周年之際,我校開展了少數民族學生“學黨(dang) 史、感恩黨(dang) 、跟黨(dang) 走”紅色研學活動。

  2021年5月20日,少數民族學生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進行紅色研學活動,共同追尋那段紅色歲月的足跡。

  以“大思政”為(wei) 育人理念,以“紅色血脈”為(wei) 育人載體(ti) ,學校不斷打造紅色學術名片,探索了一條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紅色血脈”鑄“紅色師魂”的師範生師德養(yang) 成教育創新之路。

  2012年以來,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已培養(yang) 本科公費定向師範生近17000名。十餘(yu) 年間,近2萬(wan) 名學子帶著使命出發,在各自崗位上照亮孩子們(men) 的前行之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次考察,恰逢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召開五周年。在五年前的那場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深刻回答了教育要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的根本問題。

  紅色基因蘊藏著我們(men) “從(cong) 何處來”的精神密碼,標注著“我們(men) 是誰”的精神坐標,樹立了我們(men) “向何方去”的精神燈塔。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