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是我國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增長極和動力源之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這片熱土寄予厚望,曾多次考察長三角三省一市,親(qin) 自謀劃、持續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
我們(men) 擷取部分場景,通過衛星視角,直觀感受那裏的發展變化。
時間:2023年11月28日
地點:上海張江科學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乘車來到浦東(dong) 新區張江科學城,參觀位於(yu) 未來公園的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總書(shu) 記結合視頻短片了解上海市科技創新整體(ti) 情況,走進展廳詳細察看基礎研究、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展示,並同科研人員代表親(qin) 切交流。
【總書(shu) 記說】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上海在這方麵要當好龍頭,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
【新聚焦】
張江科學城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聚集高新技術企業(ye) 1900餘(yu) 家、外資研發機構逾180家。從(cong) 基礎研究到人工智能再到生物醫藥,這裏孵化了科技創新的“種子”,形成“雨林”式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長三角以不到4%麵積創造全國24%GDP,這背後離不開科技創新提供的強勁動力。2023年,上海聯合蘇浙皖啟動實施第二批28個(ge) 聯合攻關(guan) 項目,由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構成的長三角戰略科技力量穩步壯大。
時間:2023年7月5日
地點:江蘇蘇州工業(ye) 園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乘車前往蘇州工業(ye) 園區考察。在園區展示中心,習(xi) 近平聽取蘇州市產(chan) 業(ye) 發展和園區整體(ti) 情況介紹,察看創新發展成果展示。
【總書(shu) 記說】
高科技園區在科技自立自強中承擔著重大而光榮的曆史使命,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對接,加強以企業(ye) 為(wei) 主導的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水平,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chan) 業(ye) 、引領產(chan) 業(ye) 升級。要繼續擴大國際合作,努力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新聚焦】
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納米技術應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數字三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去年產(chan) 值超4000億(yi) 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ti) 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基地等創新平台加快建設……在蘇州工業(ye) 園區,先進製造業(ye) 聚“鏈”成群。
最近五年來,長三角的經濟結構不斷優(you) 化,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的產(chan) 業(ye) 規模分別占全國的3/5、1/3和1/3。長三角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正加快打造,產(chan) 業(ye) 鏈配套率持續提升,跨區域產(chan) 業(ye) 合作載體(ti) 建設正加快推進。
時間:2020年8月19日
地點:安徽馬鞍山薛家窪生態園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薛家窪生態園,詳細了解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複、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並走到江邊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
【總書(shu) 記說】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guan) 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you) 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聚焦】
地處長江岸邊的薛家窪生態園,曾一度分布著眾(zhong) 多非法碼頭、堆積著大量工業(ye) 固廢,也聚集了不少“散亂(luan) 汙”企業(ye) 。2019年以來,經過持續整治,這裏已成為(wei) 百姓親(qin) 江親(qin) 水親(qin) 綠的生態岸線和城市生態客廳。
隨著長三角一體(ti) 化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持續加強。今年,滬蘇浙為(wei)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協同立法。此外,長三角地區還明確以長江下遊水係為(wei) 骨幹,進一步推進長江生態廊道省際貫通和重要節點打造,於(yu) 2025年初步實現省級貫通,連綠成線。
時間:2020年3月29日
地點:浙江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乘車來到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2號集裝箱泊位,冒雨察看了碼頭現場集裝箱作業(ye) 場景,了解港口作業(ye) 情況。
【總書(shu) 記說】
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堅持一流標準,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為(wei) 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新聚焦】
目前,寧波舟山港300多條航線連接著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ge) 港口;25條海鐵聯運班列,業(ye) 務輻射全國16個(ge) 省份的65個(ge) 地級市。穿山港區目前共有11個(ge) 集裝箱泊位,是全球超大型集裝箱船靠泊最頻繁的碼頭之一。
生機勃勃的長三角,不僅(jin) 是經濟發展的熱土,也是改革開放的高地。得益於(yu) 營商環境的不斷優(you) 化,近年來長三角成為(wei) 外商投資熱門目的地,便捷的交通區位優(you) 勢讓長三角成為(wei) 對外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時間:2023年9月20日
地點:浙江省義(yi) 烏(wu) 市李祖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李祖村,先後在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共富市集”、紮染商鋪等場所了解李祖村發展變化情況。
【總書(shu) 記說】
李祖村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浙江“千萬(wan) 工程”顯著成效的一個(ge) 縮影,要再接再厲,在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取得更大成績。
【新聚焦】
近年來,李祖村人居環境大為(wei) 改善,各類創業(ye) 主體(ti) 紛紛進駐,鄉(xiang) 村旅遊十分紅火。靠著發展“美麗(li) 經濟”、培育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不到5000元,增長到2023年的6萬(wan) 元。
在“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帶動影響下,如今長三角地區農(nong) 村人居環境舒適度、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普遍提高,生態美、經濟富、人文興(xing) 有機融合的民生畫卷在綠水青山間鋪展。
時間:2023年7月6日
地點:江蘇蘇州平江曆史文化街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詳細聽取蘇州古城保護及平江曆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利用情況匯報,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繡製作,體(ti) 驗年畫印刷。
【總書(shu) 記說】
平江曆史文化街區是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jin) 要在物質形式上傳(chuan) 承好,更要在心裏傳(chuan) 承好。
【新聚焦】
近年來,蘇州通過微更新、微幹預、微治理,讓古城在保護中實現有機更新。同時,實施古城保護更新夥(huo) 伴計劃,以古建老宅為(wei) 試點,吸引社會(hui) 各方力量參與(yu) 到保護和活化利用中,讓這座2500年曆史的古城不斷煥發青春活力。
去年,長三角省市啟動新一輪文旅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包括聯手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繼續推進江南水鄉(xiang) 古鎮聯合申報世界級文化遺產(chan) ,強化長三角地區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領域聯動效應等,打造區域文旅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新樣本。
總策劃:霍小光
策劃:孫承斌 徐壯誌
出品:錢彤 劉菁
監製:常愛玲 齊慧傑 周寧 令偉(wei) 家
統籌:張紫贇 黃慶華 何欣榮
終審:張書(shu) 旗 朱斯哲
記者:水金辰 黃博涵 楊紹功 魏一駿 魏董華 王辰陽
編輯:王浩程 郭潔宇 鄔金夫
海報設計:趙丹陽
衛星遙感服務支持:
星圖地球今日影像
新華社新媒體(ti) 中心
新華社安徽分社
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