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的一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nei) 涵深刻,用曆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yi) 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執政理念的真實寫(xie) 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ti) 現。央視網《天天學習(xi) 》欄目推出“習(xi) 語品讀”係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cong) 不同維度感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語言魅力。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是一筆既買(mai) 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
曾經,霧霾頻發、沙塵肆虐、河流黑臭、水土流失……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2012年,我國經濟總量約占全球11.5%,單位GDP能耗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我們(men) 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麵對自然資源加速耗竭、環境汙染日趨嚴(yan) 重的形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瞻遠矚地指出,要“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銀行”為(wei) 儲(chu) 存和增值財富之地,與(yu) “綠色”相結合,象征著能夠持續產(chan) 生價(jia) 值和效益的生態環境和資源。若要讓子孫後代從(cong) 這個(ge) “綠色銀行”中持續獲取生態、經濟和社會(hui) 等多方麵收益,則“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ti) 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總書(shu) 記這一生動的比喻,折射出為(wei) 當代計、為(wei) 萬(wan) 世謀的深遠考量。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需要常抓不懈、日積月累。
綠水青山雖是寶貴財富,但不能一蹴而就地兌(dui) 換成“市場價(jia) 值”,必須科學謀劃,久久為(wei) 功。
在總書(shu) 記的“綠色指揮棒”下,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全麵開展,《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等文件相繼出台,被稱為(wei) “史上最嚴(yan) ”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體(ti) 現係統治理環境的行動和措施,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製度建立健全。
各地各部門也采取全麵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快速推進城市汙水管網建設、改造清潔取暖減少散煤汙染等一係列切實舉(ju) 措,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曾被霧霾籠罩的天空逐漸被擦亮,水環境質量發生轉折性變化,山川大地綠意愈發盎然。2023年,我國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85.5%,全國地表水水質優(you) 良(Ⅰ—Ⅲ類)斷麵比例為(wei) 89.4%。森林麵積和森林蓄積連續40年實現“雙增長”。
有了綠色儲(chu) 值,才有綠色增值,“綠色銀行”讓生態綠色催生致富金色。
2012年至2022年,我國依托國家儲(chu) 備林開展的綠色產(chan) 業(ye) ,實現經濟收入近100億(yi) 元。在黑龍江省海倫(lun) 市向榮鎮,貧困戶擁有的薪炭扶貧林不僅(jin) 能產(chan) 生持續效益,還能提供護林崗位。在青海省西寧市邊麻溝村,曾經沉睡的荒山搖身變為(wei) 花海林海,旅遊觀光、林下經濟等產(chan) 業(ye) 讓群眾(zhong) 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不僅(jin) 滿足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了一門造福子孫後代的“長遠生意”。麵向未來,做大做強“綠色銀行”還需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搶占未來市場競爭(zheng) 先機,讓立體(ti) 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海洋科技、光伏發電等新質生產(chan) 力成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道路上,隻有建設好“綠色銀行”,才能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li) 家園。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dong)
主 編丨李璿
編 輯丨王卓婕
視 覺丨顏妮
校 對丨李丹 蔡純琳 宋春燕 李英卓 婁郝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