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需要全世界共同珍愛和嗬護。今年4月22日是第55個(ge) 世界地球日。保護這顆藍色星球、共同建設綠色家園,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的責任。
近年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為(wei) 世界攜手共建清潔美麗(li) 地球家園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智慧點亮前行之路
時針撥回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這一天,在領導人氣候峰會(hui) 上,習(xi) 近平用“六個(ge) 堅持”全麵係統闡釋“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理念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核心要義(yi) :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係統治理,堅持以人為(wei) 本,堅持多邊主義(yi) ,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2021年4月22日晚,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hui) ,並發表題為(wei) 《共同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的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環境汙染,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wei) 地球當前麵臨(lin) 的三個(ge) 全球性危機。
這些年來,習(xi) 近平多次站在統籌“長遠”與(yu) “當下”的全局視角,倡導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為(wei) 加強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2015年,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時,習(xi) 近平呼籲“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nei) 瓦總部的主旨演講中,習(xi) 近平深刻、全麵、係統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倡導“建設一個(ge) 清潔美麗(li) 的世界”。
2022年,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15)第二階段高級別會(hui) 議開幕式致辭中,習(xi) 近平提出了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四點主張”。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在生態環境領域延展開來,為(wei) 人類文明永續發展進步提供中國方案。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根植於(yu) 古老中華文明的理念,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共同守護地球家園必行之路。
中國實踐貢獻治理之策
“40多年前,我在中國西部黃土高原上的一個(ge) 小村莊勞動生活多年,當時那個(ge) 地區的生態環境曾因過度開發而受到嚴(yan) 重破壞,老百姓生活也陷於(yu) 貧困。我從(cong) 那時起就認識到,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對自然的傷(shang) 害最終會(hui) 傷(shang) 及人類自己。”
從(cong) 這封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回信中可以看出,習(xi) 近平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早早就根植於(yu) 心,並為(wei) 此傾(qing) 注了大量心血。
2020年4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陝西考察調研。這是習(xi) 近平在位於(yu) 商洛市柞水縣的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情況。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循足跡——在陝西親(qin) 自“驗收”秦嶺生態保護、在雲(yun) 南洱海留下“立此存照”的約定、在青海叮囑要保護好“中華水塔”、在內(nei) 蒙古部署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習(xi) 近平考察調研的足跡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這一主題貫穿始終。
作部署——習(xi) 近平反複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持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等一係列開創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看實踐——中國生態文明實踐成績,獲得越來越多的世界讚譽。“三北”防護林工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立為(wei) 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先後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沙地變林海、江河變清流,世界見證一個(ge) 個(ge) 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將“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列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
目前,中國在世界範圍內(nei) 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麵積“雙減少”;2012年至2021年,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一幅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中國式現代化圖景正在中華大地徐徐鋪展。
中國以自身的綠色發展之路為(wei) 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了可行、可複製的借鑒。
中國方案共擔全球挑戰
共走綠色發展之路,中國既是倡導者也是行動派。
作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以實際行動為(wei) 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而不懈努力。
助力“綠色能源”——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上,習(xi) 近平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目前,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網絡,成為(wei) 全球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最多的國家,同時盡己所能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在發展中國家啟動10個(ge) 低碳示範區,實施了200多個(ge) 應對氣候變化的援外項目。
推動“綠色合作”——
中國持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yu)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關(guan) 於(yu) 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2017-2022)》,與(yu) 30多個(ge) 國家及國際組織簽署環保合作協議。
從(cong) 成功舉(ju) 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到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中國始終積極開展綠色雙多邊合作,為(wei) 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加快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康莊大道上,中國步履鏗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