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初,不滿16歲的習(xi) 近平來到陝西延安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成為(wei) 一名普通農(nong) 民。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在梁家河的七年歲月裏,習(xi) 近平幾乎什麽(me) 活兒(er) 都幹過,什麽(me) 苦都吃過,還帶領村民們(men) 建成陝西省的第一口沼氣池。
1974年1月,習(xi) 近平當選為(wei) 大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一直琢磨著如何能改變梁家河麵貌,改善村民們(men) 的生活質量。當時,《人民日報》刊登了介紹四川推廣利用沼氣的報道,習(xi) 近平看後“很興(xing) 奮”,他意識到這可以解決(jue) 梁家河缺煤少柴的問題。
他向縣委匯報想去四川學習(xi) 製取沼氣,縣委也正想推廣沼氣,決(jue) 定派6人前往四川“取經”,習(xi) 近平是其中一員。回來後,習(xi) 近平在梁家河開建沼氣池。
2015年2月13日,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知青舊址外景。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首要問題是試驗池在哪裏建?村民的院落都是打窯洞時用土填起來的,土壤鬆軟,不適宜挖沼氣池。經過反複測量,最後試驗池選在了知青居住點旁邊,這裏的土壤密度相對要大一些。
難題一個(ge) 個(ge) 解決(jue) ,實幹就是辦法。沒有石頭,習(xi) 近平帶人在爛泥灘裏鏟去一米多厚的土層,挖出了石頭。他還帶著幾個(ge) 青年去村外挖沙子,一袋一袋往回背,背上磨破了皮,沒人喊一聲累。
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但新建的沼氣池有裂縫,無法產(chan) 生沼氣。習(xi) 近平帶領幾個(ge) 青年,把沼氣池裏麵的水、糞便,全部挖出來。然後下到沼氣池裏,打著手電筒找裂縫,用水把裂縫衝(chong) 洗幹淨,再用水泥仔細地修補。
排除了這些故障,沼氣池很快就可以正常產(chan) 氣了。1974年7月中旬,沼氣池順利點火,梁家河亮起了陝北高原的第一盞沼氣燈,一舉(ju) 打破了“沼氣不過秦嶺”的謬言。
2015年2月13日上午,習(xi) 近平在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調研時同村民邊走邊聊。新華社記者 蘭(lan) 紅光 攝
2015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鄉(xiang) 親(qin) 。他動情地說:“人生,我的第一步邁出來,就是到咱們(men) 梁家河,在這裏選擇了我的道路。我從(cong) 那個(ge) 時候就說,今後如果有條件有機會(hui) ,我要從(cong) 政,要做一些為(wei) 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從(cong) 黃土地走來,習(xi) 近平的心中,人民始終放在最高位置。勞動底色鑄就公仆本色,人民情懷任歲月磨洗不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