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追光的你丨林場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治沙人”

發布時間: 2024-05-02 16:17:00 來源: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是怎樣的決(jue) 心,讓6位老人義(yi) 無反顧地在承包沙漠的合同書(shu) 上按下手印?是怎樣的堅守,讓這片不毛之地如今成為(wei) 生機盎然的綠洲?

  位於(yu)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的八步沙林場地處騰格裏沙漠南緣,昔日這裏風沙肆虐,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著農(nong) 田村莊。

  為(wei) 守護家園,上世紀80年代初,當地6位老人在承包合同書(shu) 上按下手印,誓用白發換綠洲。多年來,以“六老漢”為(wei) 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紮根沙漠、治沙造林,為(wei) 構築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作出重要貢獻。

1983年,“六老漢”一代治沙人在“地窩子”生活做飯。新華社發(八步沙林場供圖)
1983年,“六老漢”一代治沙人在“地窩子”生火做飯。新華社發(八步沙林場供圖)

  2019年8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來到這個(ge) 距離古浪縣城30公裏的八步沙林場考察調研。

  此時正是當地進行“草方格壓沙”作業(ye) 的好時節,幾位林場職工在辛勤勞作。

  “這裏治沙用的植物有哪幾種?”“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生活怎麽(me) 樣?”……大家認真作了回答,還為(wei) 習(xi) 近平演示如何壓草方格。

2019年8月21日,習(xi) 近平來到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實地察看當地治沙造林、生態保護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019年8月21日,習(xi) 近平來到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實地察看當地治沙造林、生態保護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我來試試。”話音未落,習(xi) 近平俯身拉起了開溝犁,同大家一起幹起來,不一會(hui) 兒(er) 就在沙地上開出一道兩(liang) 米多長的直溝。

  “一看總書(shu) 記就是‘莊稼好把式’,是種過地的人。”

  “我幹農(nong) 活這點力氣還是有的。”

  ……

  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新時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漢’這樣的當代愚公、時代楷模。”習(xi) 近平讚譽道,“要繼續發揚‘六老漢’的當代愚公精神,弘揚他們(men) 困難麵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進取精神,再接再厲,再立新功,久久為(wei) 功,讓綠色的長城堅不可摧。”

  習(xi) 近平的殷切囑托,激勵著林場職工不忘初心,繼續奮鬥。

2024年4月10日,群眾(zhong)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用草方格壓沙。新華社發(無人機照片)
2024年4月10日,群眾(zhong)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用草方格壓沙。新華社發(無人機照片)

  從(cong) 最初的“一棵樹,一把草”到“草方格+沙生苗木”,再到“固、管、護、養(yang) 一體(ti) 化”“互聯網+治沙”,通過實踐中的不斷探索,八步沙林場的防沙治沙進度和工程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累計完成治沙造林30多萬(wan) 畝(mu) ,管護封沙育林草40多萬(wan) 畝(mu) ,栽植各類沙生植物3000多萬(wan) 株……40多年來,林場職工們(men) 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從(cong) “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綠色奇跡。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辛勤付出,習(xi) 近平看在眼中,記在心裏。正如習(xi) 近平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所言,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曆史,也必將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製圖:黃卓)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