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發表新年賀詞,國內(nei) 外的“書(shu) 蟲”都會(hui) 饒有興(xing) 趣地研究他辦公室書(shu) 架上的圖書(shu) 。
細心的觀眾(zhong) 發現,習(xi) 近平主席藏書(shu) 中有不少法國經典著作,比如《論法的精神》《悲慘世界》《紅與(yu) 黑》和《人間喜劇》。“我青年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興(xing) 趣,法國的曆史、哲學、文學、藝術深深吸引著我。”習(xi) 近平主席曾經這樣回憶。
習(xi) 近平主席博覽群書(shu) 。閱讀塑造了他對世界的看法。擔任國家領導人以來,文化交流成為(wei) 他對外交往的重要“名片”,並有力促進了中國與(yu) 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
2023年4月7日下午,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鬆園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ju) 行非正式會(hui) 晤。這是兩(liang) 國元首在白雲(yun) 廳欣賞古琴演奏。(新華社記者嶽月偉(wei) 攝)
在中法慶祝建交6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主席對法國進行第三次國事訪問。全世界都在關(guan) 注,這位中國領導人將如何進一步拉近東(dong) 西方兩(liang) 大文明的距離。
從(cong) 司湯達到雨果
20世紀60年代,習(xi) 近平從(cong) 北京到陝西梁家河當知青。在艱苦的鄉(xiang) 村生活中,讀書(shu) 給了他精神上的慰藉。但凡當時能找到的名著,他都如饑似渴地閱讀,其中就包括《紅與(yu) 黑》。
“司湯達的《紅與(yu) 黑》很有影響,但對人世間的描寫(xie) ,還是要算巴爾紮克、莫泊桑的作品,像《人間喜劇》的影響就很大。”他曾經這樣談起自己的“讀後感”。
法國作家的經典作品讓他印象深刻,他經常在演講中引用其中的段落,包括維克多·雨果的名言。在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主席引用了雨果《悲慘世界》中“最大的決(jue) 心會(hui) 產(chan) 生最高的智慧”一句,借以呼籲各方達成協議。
習(xi) 近平主席也非常欣賞法國的藝術。他喜歡法國作曲家比才、德彪西。他曾到訪雄偉(wei) 壯觀的凱旋門、富麗(li) 堂皇的凡爾賽宮。他說,巴黎聖母院是法蘭(lan) 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類文明的傑出瑰寶。
這是1972年,插隊回京探親(qin) 時的習(xi) 近平。(資料照片)
習(xi) 近平主席經常引用的《悲慘世界》是以法國大革命為(wei) 曆史背景創作的。他曾經說,我看《悲慘世界》,讀到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讓那一刻,確實感到震撼。偉(wei) 大的作品,就是有這樣一種爆發性的震撼力量,這就是文以載道。
“知音”
近年來,中法文化交流在兩(liang) 國關(guan) 係中發揮重要作用,這與(yu) 習(xi) 近平主席對法國文化的熱愛有很大關(guan) 係。
2019年在法國尼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擁有百年曆史、體(ti) 現歐洲文明特色的海燕別墅接待了習(xi) 近平主席。馬克龍送給習(xi) 近平主席一本《論語導讀》法語原版作為(wei) 國禮。這本書(shu) 牛皮封麵、飄口燙金、書(shu) 口刷紅,印製於(yu) 1688年。
2019年3月24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法國尼斯會(hui) 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會(hui) 見前,馬克龍向習(xi) 近平贈送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習(xi) 近平主席小心翼翼地托著書(shu) ,打開封麵,翻過幾頁,看到一行用古法語書(shu) 寫(xie) 的字跡:“致讀者——本書(shu) 作為(wei) 閱讀孔子的鑰匙。” 馬克龍告訴習(xi) 近平主席:“伏爾泰、孟德斯鳩都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聽了馬克龍的介紹,習(xi) 近平主席說:“這個(ge) 禮物很珍貴。”這本書(shu) 後來成為(wei) 中國國家圖書(shu) 館的重要館藏。
17世紀的歐洲掀起了“中國熱”。隨著同中國的貿易來往不斷密切,這股“中國熱”在18世紀席卷整個(ge) 歐洲大陸。這一時期,法國的漢學家不斷探索研究奠定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根基的儒家文化,並將其思想傳(chuan) 播到歐洲各地。
許多文化研究者都注意到了中法間的文化互動。中國近代學貫中西的大師辜鴻銘在其著名的《中國人的精神》一書(shu) 中寫(xie) 道:“世界上似乎隻有法國人最理解中國和中國文明,因為(wei) 法國人擁有一種和中國人一樣非凡的精神特質。”
這是展出的故宮博物院藏銅鍍金殼開光人物像懷表。2024年4月1日,作為(wei) 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要項目,“紫禁城與(yu) 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開幕式在北京故宮文華殿舉(ju) 行,展出大約200件文物精品。(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在習(xi) 近平主席看來,中法可以成為(wei) “知音”,因為(wei) 兩(liang) 國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互相理解。去年4月,馬克龍到訪廣州,習(xi) 近平主席在廣州鬆園接待了他。在鬆園白雲(yun) 廳,兩(liang) 國元首欣賞古琴演奏《高山流水》。馬克龍饒有興(xing) 致地問起樂(le) 曲的名字。“這是中國古代一個(ge) 很優(you) 美的故事,講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體(ti) 現的是‘知音’,隻有‘知音’才聽得懂這首曲子。”習(xi) 近平主席向客人介紹,還囑咐工作人員送一份曲譜給馬克龍。高山流水覓知音。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蘊含著國與(yu) 國交往之道。
獨立自主的精神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2014年,習(xi) 近平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引用了雨果的這句名言。
“對待不同文明,我們(men) 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習(xi) 近平主席說道。
十年之後,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對習(xi) 近平主席的演講記憶猶新。“我清楚地記得他當時說的話。他說,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hui) 製度所組成的世界裏,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姚大偉(wei) 攝)
“十年過去了,習(xi) 近平主席演講中說的每一句話不僅(jin) 沒有過時,甚至因為(wei) 我們(men) 如今麵臨(lin) 的問題而更具現實意義(yi) 。”博科娃說。
時鍾撥回到60年前。1964年1月27日,中國和法國正式建立外交關(guan) 係,打破冷戰中東(dong) 西方的彼此隔絕,推動全球形勢向多極世界秩序的轉變,創造了曆史。法國《世界報》在中法建交次日發表社論說:“兩(liang) 個(ge) 具有獨立性的國家走到了一起”。
習(xi) 近平主席曾評價(jia) ,毛澤東(dong) 主席和戴高樂(le) 將軍(jun) 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打開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門,為(wei) 處於(yu) 冷戰中的世界帶來希望。
“中法兩(liang) 國都擁有獨立的文明,也具有共通性。”北京外國語大學歐盟與(yu) 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說。他認為(wei) ,得益於(yu) 兩(liang) 國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中法對世界的發展和曆史的演變有著深刻的洞察,“不願意被人主導,也不試圖去主導別人。”
法國憲法委員會(hui) 主席、前總理法比尤斯說,法中都致力於(yu) 多邊主義(yi) 與(yu) 和平發展。他說:“這個(ge) 世界充滿危機,必須要有維護和平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力量,這是法中兩(liang) 國超越分歧、共同肩負的重要使命。”(執筆記者:倪四義(yi) 、史霄萌、尚軍(jun) ;參與(yu) 記者:鄧玉山、劉暢、唐霽、徐永春、劉佑民、張代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