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脈弦歌丨“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曆史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 2024-05-19 12:19: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巍巍長城,猶如巨龍,貫通千年文脈。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zhong) 誌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

  5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回信,深刻闡釋了長城的獨特價(jia) 值和守護好長城的重大意義(yi) ,勉勵大家“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chuan) 下去”。


山花盛開的八達嶺長城

  我國國土麵積遼闊,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曆代長城穿越了山地、丘陵、高原、沙漠、戈壁、平原等地貌,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吃苦耐勞、頑強堅毅、自強不息的民族風骨。

  在中國曆史上,不僅(jin) 選址地段是構建防禦工事的最佳地點,長城也是曆代屯兵的軍(jun) 營、南北方人民定期開展貿易的榷場。

  縱橫四萬(wan) 裏,跨越兩(liang) 千年。作為(wei) 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chan)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它見證了曆史滄桑和時代巨變,守衛中華民族生存繁衍、和平發展,保護中華文明傳(chuan) 承不息、世代賡續。


古北口長城牆體(ti) 殘存抗戰時留下的彈坑

  1984年7月5日,首都一些單位聯合發出啟事,號召社會(hui) 力量讚助修複長城。

  以“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為(wei) 主題,活動開啟了社會(hui) 集資修複國家重點文物的先例。鄧小平、習(xi) 仲勳等領導同誌的題詞更是將保護長城與(yu) 對祖國的熱愛緊密聯係在一起,在全國乃至全球華人中掀起了保護長城、修複長城的熱潮。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金山嶺、張掖漢長城等各地長城的修複進程也得到有力推進。

  長城,是凝聚著家國情懷的文化瑰寶,也是世界感受和了解中華文明的窗口。多位外國政要在訪華期間,曾來到長城。

  1984年,裏根作為(wei) 中美建交後首位在任時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登上了長城。他後來在回憶錄裏寫(xie) 道:“站在那裏看長城兩(liang) 頭消失在群山之間,那種心情此刻我無法言表。中國就像這座長城,偉(wei) 大而深遠。”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長城文化價(jia) 值發掘和文物遺產(chan) 傳(chuan) 承保護工作。

  2019年8月20日,在甘肅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明代萬(wan) 裏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guan) 。他登上嘉峪關(guan) 關(guan) 城,察看關(guan) 隘、建築布局和山川形勢。總書(shu) 記強調:“當今世界,人們(men) 提起中國,就會(hui) 想起萬(wan) 裏長城;提起中華文明,也會(hui) 想起萬(wan) 裏長城。長城、長江、黃河等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誌。我們(men) 一定要重視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2019年8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嘉峪關(guan) 關(guan) 城,登上城樓察看關(guan) 城整體(ti) 麵貌,聽取河西走廊長城、關(guan) 隘曆史文化情況介紹。

  2019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會(hui) 議。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21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印發。《規劃》提出要著力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打造為(wei) 弘揚民族精神、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

  去年,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自信才能自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中華文明曆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men) 自信的底氣。

  “鋼鐵長城”“萬(wan) 裏長城永不倒”“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些耳熟能詳的話裏,蘊含著中國人堅韌不屈的愛國精神與(yu) 自強不息的文化基因。

  進入新時代,長城保護被賦予新的內(nei) 涵。巍巍巨龍昂首屹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yu) 魅力。

  近年來,嘉峪關(guan) 立足區位優(you) 勢和資源條件,深度挖掘長城文化、邊塞文化、絲(si) 路文化,不斷豐(feng) 富長城文化內(nei) 涵,並通過舉(ju) 辦專(zhuan) 題講座、開展係列研學活動等方式,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


八達嶺“夜長城”

  昔日屯聚重兵的長城腳下,如今居民因地製宜,依托長城旅遊資源走上了獨樹一幟的致富路。在北京,延慶石峽村,閑置的老院子“變身”成為(wei) 精品民宿;綿延不斷的明代夯土長城,沿途自然景觀、風土人情和曆史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山西長城一號公路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河北灤平花樓溝村,成為(wei) 中外攝影愛好者拍長城的“打卡地”……長城文化為(wei) 一座座小山村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兩(liang) 年前,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極富創意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贏得世界稱讚。其中,驚蟄、大雪兩(liang) 個(ge) 節氣所選取的畫麵正是長城。驚蟄節氣中的長城,蜿蜒於(yu) 萬(wan) 物複蘇的群山之中,盡顯中華民族的勃勃生機;大雪節氣中的長城,猶如一條雪龍,在白雪覆蓋的群山中“飛舞”……冬奧中的長城元素,向世界自信展示中國風采。


金山嶺長城

  如果不從(cong) 源遠流長的曆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隻有堅持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從(cong) 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men) 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e) 。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實現我們(men) 確立的奮鬥目標,我們(men) 既要有‘亂(luan) 雲(yun) 飛渡仍從(cong) 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

  古老長城巍然屹立,中華民族賡續千年文脈,譜寫(xie) 新時代壯麗(li) 篇章。

  《時政微觀察》近期內(nei) 容>>

  習(xi) 近平訪歐時刻丨從(cong) 兩(liang) 個(ge) 生動比喻,感受中匈美好未來

  習(xi) 近平訪歐時刻|中塞“鋼杆”友誼的煉成密碼

  習(xi) 近平訪歐時刻丨三份特殊禮物,見證中法的“雙向奔赴”

  監製丨耿誌民

  製片人丨興(xing) 來 寧黎黎

  執筆丨程昱

  視覺丨江雨航

  審校丨張亞(ya) 楠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