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博物館事業(ye) 搞好。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ti) 係,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代表團聽了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的介紹,興(xing) 致勃勃地說:“南京的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六朝古都,還有後麵的明代、清代,東(dong) 西還是很多的。博物館很重要,我從(cong) 小就愛看博物館,小時候北京的博物館我差不多都看過了。”
在國際博物館日前夕,宋燕回憶起當時與(yu) 總書(shu) 記進行交流的情景,越發感到文博工作者肩上的責任重大。她說,“現在博物館熱,很多頭部場館確實一票難求。”以南京為(wei) 例,南京市現有備案博物館80座,去年全年共接待遊客3448萬(wan) 人次,占南京全市接待遊客總量的近兩(liang) 成。其中,南京市博物總館所屬的7家場館去年全年接待了370萬(wan) 人次,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26%左右。
我國首座由國家投資興(xing) 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南京博物院
麵對熱情的觀眾(zhong) ,南京市博物館總館旗下的各博物館在延時開放、夜間開放的基礎上,推出館長說、講解員說、專(zhuan) 家說、誌願者說以及小小誌願者說等服務,為(wei) 廣大遊客尤其是青少年進一步深度接觸和了解博物館、與(yu) 曆史和文物對話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從(cong) 感知到感悟甚至是感動,博物館和曆史文物會(hui) 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更多的文化體(ti) 驗和情感共鳴。”宋燕說。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以“博物館致力於(yu) 教育和研究”為(wei) 主題。宋燕介紹說,今天的博物館早已不再是靜態、傳(chuan) 統的單向展陳。南京市博物總館把紙麵上的文化研究成果進行創造性轉化,融入到社會(hui) 教育之中。譬如,她們(men) 陸續開展“太白之旅”“名都南京知多少”“三國將軍(jun) 煉成記”等研學活動,打造“跟著名著遊南京”“典籍裏的六朝”等特色IP,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特別是南京城牆博物館,開館8年來向社會(hui) 征集散落民間的老城磚40多萬(wan) 塊,廣大南京市民在親(qin) 身參與(yu) 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ti) 會(hui) 到文物保護和文化傳(chuan) 承的意義(yi) 。
南京城牆博物館
“把博物館事業(ye) 搞好,是我們(men) 終身為(wei) 之奮鬥的方向!”宋燕表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博事業(ye) 也要努力給觀眾(zhong) 提供更高質量、更多層次的服務體(ti) 驗。她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等中小型博物館為(wei) 例,建議人們(men) 要多從(cong) 中領略當地曆史和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將走入博物館作為(wei) 日常生活方式之一,“相信這也是眾(zhong) 多博物館人為(wei) 之努力的一個(ge) 方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