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涼山村寨紀行

發布時間: 2024-05-21 20:47:00 來源: 新華網

  涼山的風,從(cong) 山穀迅疾吹過,行人衣角,獵獵作響;風,也似在翻動曆史書(shu) 頁,講述變遷的動人故事。

  烏(wu) 蒙山脈和橫斷山脈在西南大地圍出巨大的夾角,這就是四川涼山州。這裏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0餘(yu) 座,高差激流衝(chong) 蝕地表,懸崖交錯,千溝萬(wan) 壑。2013年,這裏有88.1萬(wan) 貧困人口、2000多個(ge) 貧困村,是脫貧攻堅戰中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

  “我一直牽掛著彝族群眾(zhong) ”,在脫貧攻堅戰的關(guan) 鍵時刻,2018年2月1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腳步踐行走遍全國所有深度貧困地區的承諾,來到涼山村寨,為(wei) 這裏的發展指明方向。

  今天的涼山,正書(shu) 寫(xie) 著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向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銜接升級的嶄新一頁。記者一行近日深入涼山腹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新居、一條條新路、一張張笑臉、一個(ge) 個(ge) 產(chan) 業(ye) 新項目……2023年,全州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13220元,是十年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1628元的8.1倍。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真切感受到什麽(me) 是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實現共同富裕的“信心源”。

  思念樹旁,村寨百業(ye) 興(xing) 旺

  有句彝族諺語:“一看見山上的雲(yun) 杉,就會(hui) 引起我對您的思念……”

  重重高山,重重回環。車再翻過一道坡,進入海拔2800米的昭覺縣解放溝鎮火普村,村頭一株新植的雲(yun) 杉挺直傲立。頭包黑帕、身著藍褂的63歲彝族老人吉地爾子說,這是全村人從(cong) 山裏引來的雲(yun) 杉,種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駐足的地方。


吉地爾子站在“思念樹”前。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火普,彝語意為(wei) “山峰之巔”。2014年這裏貧困發生率34.8%,村民僅(jin) 能種點土豆燕麥,靠天吃飯。脫貧攻堅戰中,村民們(men) 起初也很迷茫,先種羊肚菌,後種金銀花,都不理想。2020年3月,在當地政府幫助下試種藍莓,從(cong) 19個(ge) 品種裏選出了1個(ge) 。

  “第一年收成,大家試著售賣,沒想到一下被搶光了。”吉地爾子笑了,“大家來勁了。”農(nong) 技專(zhuan) 家還煞費苦心,將技術方案簡化成順口溜。那時節,隻聽滿山的老老少少在喊:“挖一個(ge) 坑,放袋營養(yang) 袋,種一棵樹,蓋上一塊布……”


火普村的藍莓基地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2023年,首批藍莓進入豐(feng) 產(chan) 期,畝(mu) 產(chan) 值近3萬(wan) 元。吉地爾子年收入達到了1.6萬(wan) 元,他還乘飛機去了湖南的十八洞村,到最早提出精準扶貧的地方去感受感受。“十八洞村建設得很美,我的家鄉(xiang) 也要變得更美。”回來後他逢人就說。

  沿著產(chan) 業(ye) 步道行走,村裏正在興(xing) 建遊客中心,電焊的火花閃耀;山風拂來,生機盎然的藍莓樹、挺拔的紅楓、綻放的索瑪花漫山遍野、簌簌作響。

  “火普村現在年人均收入已超過15000元,村上趁熱打鐵,計劃盡快形成3000畝(mu) 藍莓規模,帶動周邊發展上萬(wan) 畝(mu) 。”解放溝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吉克勁鬆說。

  不遠處的穀克德景區,索瑪花節正熱鬧,一個(ge) 個(ge) 健兒(er) 騎著山地自行車在山道上穿行,興(xing) 高采烈的遊客打卡拍照,入夜他們(men) 則圍著篝火手牽手跳起“達體(ti) 舞”,好一派涼山風光!

  農(nong) 林牧旅融合,多措並舉(ju) 增收,2023年涼山州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首次邁上500億(yi) 元台階。

  歌聲嘹亮,托舉(ju) 奮飛之翅

  沿著盤旋的山路,不知拐過多少個(ge) 彎,來到昭覺縣三岔河鎮三河村。

  沿著石板路,彎腰走進低矮的門簷,這是特意保留的昔日彝寨——昏暗的燈光,逼仄的房間,參差不齊的樓板,狹小的火塘,勾勒出千百年來村寨人們(men) 生活的不易。

  站在村裏的最高處望出去,遠方碧空如洗,山脊上風電葉片緩緩轉動,近處層層冬桃林,枝頭掛滿毛茸茸的小桃球。三河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洛古有格說,每畝(mu) 產(chan) 值達6000元以上。

  走進新村定居點,一改舊寨的低矮,修得屋梁飛挑、院子開闊,家家門前有菜地。村廣場幹淨整潔,還有特色碉樓。


三河村全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斬斷窮根,關(guan) 鍵是防止貧困代際傳(chuan) 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叮囑“教育必須跟上,決(jue) 不能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國旗國旗真美麗(li) ,金星金星照大地,我願變朵小紅雲(yun) ,飛上藍天親(qin) 親(qin) 您。”2023年成都大運會(hui) 開幕式上,吉好有果的歌聲感動無數人,涼山阿依(彝語:孩子)凝視國旗的樣子,隨著電視轉播傳(chuan) 遍全球。

  從(cong) 小熱愛唱歌的吉好有果現在西昌讀初二,在三河村新村定居點的家裏,牆上貼著她的19張獎狀。“這是紅領巾誌願者講解員、進步之星、涼山州陽光少年……”吉好有果吐露著自己的心願,“我想考音樂(le) 學院,成為(wei) 大涼山的音樂(le) 教師。”

  讀4年級的妹妹吉好有莫也連忙跟著說:“我想當英語老師!”看著姐妹倆(lia) 認真的樣子,大人們(men) 都笑了起來。


吉好有果和父親(qin) 吉好也求在三河村新家合影。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三河村的村史館內(nei) ,考上大學的阿依被列出:羅秀,四川大學在讀博士;羅昔,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羅晨,武漢理工大學國旗儀(yi) 仗隊隊長……

  決(jue) 不讓一個(ge) 孩子因輟學而失去夢想!最近5年來,昭覺縣財政對教育的總投入累計達到47.2億(yi) 元,占同期財政總支出的20.79%。僅(jin) 2023年,涼山州就新建、改擴建學校183所,新增學位1.66萬(wan) 個(ge) ,全州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9.7%、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5.74%、普通高中畢業(ye) 生升學率達80%。

  阿依們(men) 在書(shu) 桌上,正描繪著大地山河的未來。

  鋼梯步伐,不停向上攀登

  從(cong) 昭覺縣城出發,越野車沿著美姑河峽穀縱深挺進。頭頂是沉悶的雨雲(yun) 團,司機一腳油門,搶在大雨傾(qing) 盆之前衝(chong) 出了緊夾著公路的峽穀。

  麵前是一條更開闊的山穀,麵向美姑河這一麵,壁立千仞,山崖猶如斧劈刀削一般。距涼山首府西昌168公裏的古裏鎮原阿土列爾村,人們(men) 習(xi) 慣稱之為(wei) 懸崖村。向山崖登上一百來米,就見一級連一級的鋼梯,向懸崖折疊架設而去,三個(ge) 碩大紅字綴在崖上:“懸崖村”!

  懸崖村因脫貧攻堅而廣受關(guan) 注,外地許多人自發到這裏攀登鋼梯。鋼梯剛開始倒還平緩,翻上幾個(ge) 拐彎後,就陡峭起來,而且越來越險。鋼梯之上,一個(ge) 個(ge) 身影縮為(wei) 小點,身子懸空,隻敢手腳並用,緊緊拽住鋼梯,向上攀去。


懸崖村鋼梯上正在攀登的人。新華社記者 謝佼 攝

  累了人們(men) 就掛坐在鋼梯上,幾隻小鬆鼠在身邊跳躍,沒有一個(ge) 人打退堂鼓,不時聽到“堅持”“加油”的鼓勵聲。“為(wei) 了來懸崖村,我們(men) 準備了4年。”來自重慶的遊客鄧朝玲說,希望懸崖鋼梯能帶給自己和孩子以精神力量。

  花了近三個(ge) 半小時,才費力地登上村子,這是高半山腰一處小小的緩坡上鑲嵌的村落。2016年以前,村民進出需要攀爬800米落差的懸崖和218級藤梯。在極其漫長的歲月裏,這個(ge) 村恍若與(yu) 世隔絕——

  “四代人在懸崖上,我兒(er) 子、我、我爸爸、我爺爺,再往前數,不知道祖先從(cong) 哪裏來。”出生於(yu) 1976年的懸崖村監委會(hui) 主任海來幾幾說,曾經村裏有老人一輩子沒有下過懸崖,兒(er) 子小時候下山,要用繩子一頭拴在腰間,一頭拴在樹上。


海來幾幾在攀登鋼梯。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dong) 攝

  2017年3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四川代表團審議,特別講到了“懸崖村”,“感到很揪心”。2017年6月,涼山幹部群眾(zhong) 在出動人力近3萬(wan) 人次、耗費120噸鋼管後,建成了一條2556級上山的鋼梯,告別了藤梯。

  站在峰頂,大風吹得人幾乎站不穩。海來幾幾說,2020年底,原阿土列爾村、說注村、來洛村來洛社、古則社合並組建新村,命名為(wei) 懸崖村。至2021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和懸崖村文旅安置,全村在縣城安置1171人,在來洛村集中安置148人,其他方式安置259人。整個(ge) 村子的出行完成了“藤梯到鋼梯”“鋼梯到樓梯”的曆史變遷。

  “現在山上還有村民嗎?”有人問。

  海來幾幾引著我們(men) 來到峰頂幾間民居,這裏有冰箱電視,有床鋪,收拾得幹淨整潔。主人敵日曲且是村裏的安全員。“每天懸崖村會(hui) 迎來上千名客人,村子不是景區,責任得村民擔負起來,我們(men) 要給遊客準備食宿,保護他們(men) 的安全,也防止森林火災。”敵日曲且說,山上種著油橄欖、臍橙、青花椒、中草藥,養(yang) 有山羊,壯年人會(hui) 輪次作業(ye) ;老人孩子則安居在城裏,享受優(you) 質教育和醫療。


孩子們(men) 在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沐恩邸社區幼兒(er) 園上課。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懸崖雖險,卻美景無限,它濃縮著脫貧攻堅的意象,吸引人們(men) 來感受體(ti) 驗。”昭覺縣長白此聯說,縣裏正加緊推進火普村、三河村、懸崖村“三村聯動”為(wei) 龍頭的128個(ge) 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項目。

  行進中的“三村”,是涼山村寨變化的縮影。立於(yu) 這金沙江畔的極高之處,發展的加速感穿雲(yun) 破霧而來——

  樂(le) 山至西昌高速公路正由北至南,貫通大小涼山;四川沿江高速公路正由東(dong) 至西,接通宜賓、涼山和攀枝花;已建成的新成昆鐵路,正為(wei) 成昆大動脈提速;“天府糧倉(cang) 涼山片區”的大橋水庫灌區二期、龍塘水庫灌區、米市水庫等水網加快織密……

  2023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擺在治蜀興(xing) 川的突出位置”“要學習(xi) 運用浙江‘千萬(wan) 工程’經驗,聚焦小切口,鍥而不舍、久久為(wei) 功”。

  沿著總書(shu) 記擘畫的圖景,四川和涼山正積極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聚焦群眾(zhong) 能快速見到成效的事。

  涼山首府西昌,涼山彝族奴隸社會(hui) 博物館外,一截被掙脫的巨大繩索雕塑引來遊客駐足感歎。89年前的5月22日,紅軍(jun) “彝海結盟”,在涼山播下了窮人翻身的種子。

  博物館講解員莫色務洛聲情並茂地說:“從(cong) 奴隸社會(hui) 直接過渡到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涼山一步跨千年;而今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巨變,彪炳史冊(ce) !”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