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丨“1+N”跨界融合 旅遊發展步入快車道

發布時間: 2024-06-10 09:02: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旅遊工作,引領我國旅遊發展步入快車道,成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旅遊發展之路。旅遊業(ye) 與(yu) 其他產(chan) 業(ye) 跨界融合、協同發展,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擴大,日益成為(wei) 新興(xing) 的戰略性支柱產(chan) 業(ye) 。

  端午節是我國首個(ge) 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傳(chuan) 統節日。在浙江嘉興(xing) ,端午民俗文化節拉開大幕。湖麵上,19支龍舟隊,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鼓聲,劈波斬浪。古城內(nei) ,香囊展、舞龍、手馬燈等非遺展示也精彩上演,讓四麵八方的遊客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味兒(er) 。

  遊客張飛仁:我是從(cong) 福建趕過來的,今天感受到這裏山美、水美、景美,然後這裏的“蛟龍”,非常有我們(men) 中國文化的這種博大精深。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旅遊工作。他指出,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密不可分,要堅持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men) 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要堅持守正創新、提質增效、融合發展,著力完善現代旅遊業(ye) 體(ti) 係,加快建設旅遊強國。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5月17日,中央在京召開全國旅遊發展大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旅遊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們(men) 要學習(xi) 貫徹總書(shu) 記的講話精神,統籌好政府與(yu) 市場、供給與(yu) 需求、保護與(yu) 開發、國際與(yu) 國內(nei) 、發展與(yu) 安全的關(guan) 係,要培育更多的“旅遊+”“+旅遊”的新業(ye) 態,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

  旅遊+文化,成為(wei) 人們(men) 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ti) 。各地積極開展“非遺進景區”活動,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保護提供了廣闊平台與(yu) 無限空間。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傳(chuan) 統文化類景區增速明顯,由2012年的2064個(ge) 增加到2023年的4000餘(yu) 個(ge) ,實現年均增長8%。

  就在前幾天,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外籍旅行商代表團走進湖南鳳凰古城,多彩民俗文化盛宴、大型光影煙花水秀等互動活動,讓國際嘉賓們(men) 驚喜不已。

  英國旅行商代表約翰·巴瑞特:我從(cong) 來沒有看過這麽(me) 生動的表演,太震撼了,讓我目不暇接。

  旅遊+鄉(xiang) 村,江西篁嶺村、安徽西遞村、廣西大寨村等八個(ge) 村,先後入選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xiang) 村”,鄉(xiang) 村旅遊對當地農(nong) 民就業(ye) 貢獻率超過35%,已經成長為(wei) 萬(wan) 億(yi) 級收入規模的民生產(chan) 業(ye) 和幸福產(chan) 業(ye) 。

  旅遊+工業(ye) ,目前我國已確立142家國家工業(ye) 旅遊示範基地,北京首鋼園等一批工業(ye) 遺址活化利用,形成了博物館展示、遺址觀光、文創聚集、城市休閑等多業(ye) 態的旅遊新方式。

  旅遊+交通,旅遊公路設施完備、風景迷人,讓更多人出發“在路上”。從(cong) 2021年至今,我國已推出共三批57家5C、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預計到2025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將上升至2483.2億(yi) 。自駕遊、露營,成為(wei) 體(ti) 驗美好生活的新方式。

  旅遊+體(ti) 育,各地積極打造戶外體(ti) 育賽事,讓參賽選手在比賽之餘(yu) ,打卡城市的美食美景,沉浸式感受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雲(yun) 南省推出徒步旅遊精品路線30條以上,更好滿足當下多元的旅遊消費需求。

  旅遊+科技,運用增強現實、虛擬技術、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打造旅遊新產(chan) 品、消費新場景。今年的五一假期,42家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新空間實現消費總額超過2.2億(yi) 元。

  越來越多的領域同旅遊相融合,不斷創造新價(jia) 值、催生新業(ye) 態。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1.57萬(wan) 家A級旅遊景區,形成了全球數量最龐大、類型最豐(feng) 富、創新最活躍的景區供給體(ti) 係。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