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上海市虹口區嘉興(xing) 路街道瑞虹新城二期小區生活垃圾投放點,年近七旬的社區垃圾分類誌願者吳青葆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後,將紙板箱投入智能垃圾廂房的可回收物投口。
“現在我不用在垃圾桶旁邊‘站崗’了,居民都能自覺自願分類倒垃圾,樓道裏也幹淨多了。”吳青葆說。
就在一年前,一封特殊的回信,讓像吳青葆一樣的垃圾分類誌願者們(men) 備受鼓舞。
這封信的落款是:習(xi) 近平。
“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類工作的情景,你們(men) 熱心公益、服務群眾(zhong) 的勁頭讓我印象深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說。
“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ge) 係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準施策、久久為(wei) 功,需要廣大城鄉(xiang) 居民積極參與(yu) 、主動作為(wei) 。”在肯定垃圾分類取得的成效之餘(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殷切期望。
2018年11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上海考察。這是6日上午,習(xi) 近平在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xing) 路街道第一分站,同幾位正在交流社區推廣垃圾分類的做法的年輕人親(qin) 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2018年11月6日,在上海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xing) 路街道第一分站。黨(dang) 建工作站內(nei) ,來自居委會(hui) 、企業(ye) 的幾位年輕人正在交流社區垃圾分類推廣的做法。一位小夥(huo) 子告訴總書(shu) 記,參加公益活動對年輕人來說都是新時尚。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yu) ,我關(guan) 注著這件事,希望上海抓實辦好。
8個(ge) 月後,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
2023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已全量無害化處理,自覺將垃圾分類成為(wei) 越來越多市民的習(xi) 慣。誌願者們(men) 把來之不易的成績寫(xie) 信報告給總書(shu) 記,表達決(jue) 心為(wei) 推動垃圾分類在更大範圍開花結果貢獻力量。
如今,在總書(shu) 記回信的鼓舞和激勵下,居民休憩的“再生”長椅、社區花園的植物肥料,智能回收的積分兌(dui) 換……上海各居民區的環保創意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上海市長寧區虹旭小區居民在整理改造社區花園。居民們(men) 把堆肥箱裏發酵出來的“綠色材料”和土壤拌在一起鋪在種植箱中(2020年4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建鬆 攝
上海市虹口區嘉興(xing) 路街道瑞虹二期小區的低碳生活空間。文匯報記者 邢千裏 攝
從(cong) 最初的“扔進一個(ge) 筐”到如今的“細分四個(ge) 桶”,從(cong) 過去的“源頭減量”到現在的“變廢為(wei) 寶”,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推進,像吳青葆這樣的誌願者們(men) 所付出的努力正在全國範圍內(nei) 得到回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