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求是》雜誌編輯部
2023年,麵對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目標圓滿完成,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2024年一季度,我國高質量發展繼續取得新成效,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5.3%;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個(ge) 百分點;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1.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分別增長10.8%、12.7%……
發展是解決(jue) 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guan) 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和規律的認識,更加強調發展的高質量,我國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取得舉(ju) 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圍繞高質量發展發表一係列重要論述,為(wei) 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麵》一文,收錄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間關(guan) 於(yu) 高質量發展的一係列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指導性。在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即將召開之際,要把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這篇重要文章精神,同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關(guan) 於(yu)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論述結合起來,同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結合起來,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
“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作出的這個(ge) 重大判斷,科學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曆程以及各國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深刻反映了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條件和階段,具有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麵》一文,收錄了總書(shu) 記的相關(guan) 重要論述。
走向高質量發展是一個(ge) 曆史過程。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在較短時間內(nei) 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實現黨(dang) 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生產(chan) 潛力不斷得到釋放,生產(chan) 要素有效利用,經濟規模越來越大。與(yu) 此同時,經濟增長方式較為(wei) 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凸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日益引起黨(dang) 中央的高度重視。
“海葵一號”,是亞(ya) 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chan) 儲(chu) 卸油裝置。該裝置集原油生產(chan) 、存儲(chu) 、外輸等功能於(yu) 一體(ti) ,被網友們(men) 昵稱為(wei) “超級能源碗”,也是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海上油氣加工廠。圖為(wei) 2024年5月12日,“海葵一號”從(cong) 中國海油青島國際化高端裝備製造基地離港啟運。 人民圖片 張進剛/攝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認識不斷深化。2013年,黨(dang) 中央提出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2014年,黨(dang) 中央強調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you) 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2017年,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宣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0年,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2022年,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立足新的曆史方位,根據時和勢的變化,在一係列重要會(hui) 議和場合,在各地考察調研和重要指示批示中,就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yi) 、豐(feng) 富內(nei) 涵、實踐要求、最終目的、戰略基點、必由之路、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發表一係列重要論述,作出深入係統闡釋。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也在發生曆史性變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表現;經濟發展是一個(ge) 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我們(men) 要重視量的發展,但更要重視解決(jue) 質的問題,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適應科技新變化、人民新需要,形成優(you) 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ti) 係,提供更多優(you) 質產(chan) 品和服務,這樣,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實現均衡,我國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
——“高質量發展,就是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ti) 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wei) 第一動力、協調成為(wei) 內(nei) 生特點、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開放成為(wei) 必由之路、共享成為(wei) 根本目的的發展;從(cong) 供給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產(chan) 業(ye) 體(ti) 係比較完整,生產(chan) 組織方式網絡化智能化,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zheng) 力強,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高;從(cong) 需求看,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個(ge) 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這種需求又引領供給體(ti) 係和結構的變化,供給變革又不斷催生新的需求;從(cong) 投入產(chan) 出看,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從(cong) 分配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ye) 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並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場評價(jia) 的貢獻;從(cong) 宏觀經濟循環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生產(chan) 、流通、分配、消費循環通暢,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guan) 係和空間布局比較合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不出現大的起落;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麽(me) 是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
圖為(wei) 2024年5月20日,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大隴鎮的雙潭湖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人民圖片 李成林/攝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們(men)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確定發展思路、製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xiang) 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高質量發展不隻是一個(ge) 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方麵麵的總要求;不是隻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製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ti) 係、政策體(ti) 係、標準體(ti) 係、統計體(ti) 係、績效評價(jia) 、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製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
——“謀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重大舉(ju) 措,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ti) 製機製;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要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製度,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體(ti) 製機製,完善支持全麵創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等體(ti) 製機製;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jue) 製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焦點熱點問題,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不斷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動力、添活力;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如何以全麵深化改革增強高質量發展內(nei) 生動力和活力的重大問題。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的二十大後,黨(dang) 中央從(cong) 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局出發,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chan) 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chan) 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men) 從(cong) 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概括地說,新質生產(chan) 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chuan) 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chan) 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新質生產(chan) 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ye) 態模式層麵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製度層麵的創新;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chan) 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chan) 力;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如何以生產(chan) 力發展的新飛躍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突破的重大問題。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歸根到底是為(wei) 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men) 要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麵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要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you) 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著力解決(jue) 好就業(ye) 、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yang) 老、托幼等民生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堅決(jue) 防止兩(liang) 極分化;要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ye) 、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高質量發展根本目的的重大問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極大深化了我們(men) 黨(dang) 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豐(feng) 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為(wei) 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提供了思想保證。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成就輝煌
2023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2%。放眼全球,中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繼續超過30%。
“新時代1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的10年。”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人民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麵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jue) 的發展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guan) 長遠的大事要事,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都躍上一個(ge) 大台階。
經濟實力實現大幅躍升。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環境和經濟運行新情況新特點,我國既保持了經濟發展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經濟總量從(cong) 2012年的53.9萬(wan) 億(yi) 元提升到2023年的超126萬(wan) 億(yi) 元,實現了年均6%以上的中高速增長;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折合美元從(cong) 6301美元提升至12681美元。物價(jia) 水平總體(ti) 穩定,城鎮新增就業(ye) 累計超過1.4億(yi) 人,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國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第二大消費市場、製造業(ye) 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chu) 備第一大國等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
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feng) 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之比由2012年的1.91%提高到2023年的2.64%,科技實力正在從(cong) 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cong) 點的突破邁向係統能力提升。在中微子振蕩、鐵基超導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不斷強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能級持續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雲(yun) 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
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製造業(ye) 增加值穩居世界首位,服務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從(cong) 2012年的45.5%提高到2023年的54.6%。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建成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區域發展成就輝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穩步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麵實施,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低到2.39∶1。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cong) 53.1%提高到66.2%。
發展動力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湧流。堅定不移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各領域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了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ti) 性重構。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穩步推進,產(chan) 權保護和要素市場製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改革,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feng) 碩,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我國已與(yu) 150多個(ge) 國家、30多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200多個(ge) 城市。
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統籌推進,河長製湖長製和濕地保護製度逐步落實,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作出“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yan) 承諾,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快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邁出新步伐。
近年來,河北雄安新區通過創新教育發展體(ti) 製機製、高標準配建教育設施、引入專(zhuan) 業(ye) 教師隊伍、引進優(you) 質教育資源等方式,不斷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圖為(wei) 2024年5月23日,當地幼兒(er) 園的孩子們(men) 在室外活動。 新華社記者 牟宇/攝
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打贏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成效最好的脫貧攻堅戰,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超過4億(yi) 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2023年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7%,比2012年提高了3.9個(ge) 百分點。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多層次醫療服務體(ti) 係更加健全。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網,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人數由7.9億(yi) 增加到10.7億(yi)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由5.4億(yi) 增加到13.3億(yi) 。
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持續提升。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牢牢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風電、太陽能、水電、在建核電裝機規模保持世界第一,緊缺礦產(chan) 資源自主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重點產(chan) 業(ye) 和關(guan) 鍵領域保持平穩運行,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穩價(jia) 有力有序,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持續提升。
新時代我國之所以能克服一個(ge) 又一個(ge) 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麵提升,續寫(xie) 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根本在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領航掌舵,在於(y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指引。新征程上,必須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堅定有力地完成好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以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nei) 生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我們(men) 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和活力。”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我國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製約高質量發展因素還大量存在。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麵臨(lin) 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沒有變。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的:“中國的發展曆經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過去沒有因為(wei) ‘中國崩潰論’而崩潰,現在也不會(hui) 因為(wei) ‘中國見頂論’而見頂”,“我們(men) 將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men) 有這個(ge) 底氣和信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把握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時與(yu) 勢,科學運用改革開放這個(ge) “重要法寶”、“關(guan) 鍵一招”,對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一係列明確要求,指引中國發展航船在持續承壓中不斷破浪前行。《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麵》這篇重要文章收錄了總書(shu) 記的有關(guan) 重要要求。
——做到“四個(ge) 必須”。2023年,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就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提出“四個(ge) 必須”的明確要求。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nei) 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you) 先,大力增強質量意識,視質量為(wei) 生命,以高質量為(wei) 追求;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ti) 製機製;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wei) 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圖為(wei) 2024年5月5日,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贛州國際陸港車來車往、貨如輪轉,起重機在裝卸進出口貨物集裝箱。 人民圖片 朱海鵬/攝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nei) 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激發和增強社會(hui) 活力,這是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一條規律性認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ti) 係;要不斷完善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的體(ti) 製機製,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深化科技體(ti) 製、教育體(ti) 製、人才體(ti) 製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加大製度型開放力度,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you) 勢;等等。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強化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等等。
——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新質生產(chan) 力能夠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要求,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近一時期,總書(shu) 記在不同場合還反複強調,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等等。
——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各領域。高質量發展關(guan) 係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全局,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方方麵麵。比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健全科技評價(jia) 體(ti) 係和激勵機製;強調“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求拓展現代化發展空間,暢通工農(nong) 城鄉(xiang) 循環;強調“推動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等等。
——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為(wei) 民辦事、為(wei) 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要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提出“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成為(wei) 領導幹部政績觀的重要內(nei) 容”。總書(shu) 記明確要求,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評價(jia) 辦法,發揮好指揮棒作用,推動各級領導班子認真踐行正確政績觀,切實形成正確工作導向。
“沒有高質量發展,就談不上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麵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書(shu) 寫(xie)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壯麗(li) 篇章,朝著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闊步邁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